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388


作者:李昉
頁數:388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李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太平廣記 二

隋朝的京兆尹杜公瞻是衛尉杜台卿的侄子,他曾經邀請陽玠到家裡作客,酒喝到暢快的時候便互相開玩笑。杜公瞻說:「大哥既然姓陽,春秋時魯國的陽貨曾經污辱孔子。」陽玠說:「老弟既然姓杜,西周時的杜伯曾經射殺宣王。」殿內將軍隴西的牛子充被同事和朋友們公認為機敏善辯,他對陽玠說:「你的陽物有疥瘡,恐怕不能作菜。」陽玠說:「你這頭牛既然已經充實肥腴,正好可以宰殺烹燒。」牛子充又看見陽玠吃一種叫做「芥菹」的蔬菜,便對陽玠說:「你的名字叫玠,為什麼還吃芥菹?」陽玠回答說:「你既然姓牛,為什麼仍經常吃牛肉?」太倉令張策在雲龍門同陽玠辯論時理屈詞窮。便對陽玠說:「你本來就沒有道德和膽量,只是和衛玠同名。」陽玠抗議說:「你既然不是英雄,怎麼敢用同孫策一樣的字型大小。」太子洗馬蘭陵的蕭詡英俊豪爽,並且有才善辯,他對陽玠說:「流放凶暴的共工到幽州,易北一帶恐怕不是安樂之地。」陽玠說:「釋放凶惡的歡兜于崇山,江南怎麼會是名勝之地。」錄尚書晉昌王唐邕對各個官署的官員說:「各位可以說出本州的寶物。」定州人說當地的絲織品是寶物。滄州人說當地的水產和食鹽是寶物。輪到陽玠了,唐邕說:「你是幽州人,以什麼東西為寶物?」陽玠回答說:「刺史長官公正嚴明,文官武將遵紀守法,這就是幽州的寶物。」唐邕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薛道衡

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嘗游鐘山開善寺,謂小僧曰:「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憮然不能對。(出《談藪》)

【譯文】

隋朝的吏部侍郎薛道衡遊覽鐘山開善寺,他問小和尚:「金剛為什麼怒張其目,菩薩為什麼低頭垂眉?」小和尚回答:「金剛怒目,所以降服四方妖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眾生。」薛道衡驚奇地說不出話來。



  
薛收

唐薛收在秦府,檄書露布,多出於收,占辭敏速,皆同宿構,馬上即成,曾無點竄。(出《譚賓錄》)

【譯文】

唐朝的薛收在秦王府充當幕僚,秦王府的公文信函,大多出自薛收的手筆。他撰寫文章迅速敏捷,全都像是預先構思好了的,揮筆即成,從來不用加以修改。


  

張後裔

張後裔在并州,太宗就受春秋左氏傳。後因召入賜宴,言及平昔。從容謂曰:「今日弟子何如(如原作知,據明抄本改)?」後裔對曰:「昔孔子領徒三千,徒者無子男之位,臣翼贊一人,即為萬乘主,計臣此功,愈于先聖。」太宗大悅,即賜馬五匹。後為禮部尚書。陪葬獻陵。(出《譚賓錄》)

【譯文】

張後裔在并州,太宗皇帝請他來講解《春秋左氏傳》。然後設宴招待他。他們說話間談起過去的事情,太宗皇帝從容地對他說:「今天我這個學生怎麼樣?」張後裔回答說:「昔日孔子有學生三千人,但是其中沒有一個人得到過子男以上的爵位。如今我只輔佐一個人,就是萬乘之主的皇帝。如此看來,我的功勞超過了古代的聖人。」太宗皇帝非常高興,立即賞賜給他五匹馬,後來又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張後裔死後,皇帝又命令將他葬到了皇家陵墓附近。

崔仁師

崔仁師為度支郎中,嘗陛奏度支錢物數千言沒官為輕,改(輕改字原作改輕,據宋孔平仲續世說一改)從死。仁師議,以為父子天屬,昆季同氣,誅其父子,足累其心,此而不顧,何愛兄弟。既欲改法,請審商量。竟從仁師議。(出《譚賓錄》)

【譯文】

崔仁師擔任度支郎中,向皇帝報告錢物的支配調度情況數千筆,手裡不拿帳本。太宗皇帝覺得奇怪,命令杜正倫拿着帳本對照,然後由崔仁師大聲報告,結果沒有發現一筆差錯。刑部認為反叛罪犯的兄弟受牽連而要處罪,只將家產沒收充公太輕,改為同罪犯一同處死。崔仁師認為,父子兄弟血緣相連,誅殺了罪犯父子,足以震撼兄弟的心。如果如此還受不到教育,怎麼能說愛兄弟呢。所以要求修改法律,請求審議商量,結果竟通過了崔仁師的建議。

盧莊道

盧莊道,范陽人也,天下稱為名家。聰慧敏悟,冠于今古。父彥與高士廉有舊。莊道少孤,年十二,造士廉。廉以故人子,引令坐。會上有上書者,莊道竊窺覽,謂士廉曰:「此文莊道所作。」士廉怪謂曰:後生勿妄言,為輕薄之行,請誦之,果通。復請倒通,又通。士廉稱嘆久之。乃跪謝曰:「此文實非莊道所作,向傍窺而記耳。士廉取他文及案牘,命讀之,一覽而倒誦。並呈示所撰文章。士廉具以聞。太宗召見,策試擢第。年十六授河池尉,滿二歲,制舉擢甲科。召見,太宗曰:」此是朕聰明小兒邪?"特授長安尉。太宗將省囚徒,莊道年才二十,縣令以幼年,懼不舉,將以他尉代之。莊道不從。時繫囚四百餘人,俱預書狀。莊道但閒暇,不之省也。令丞等憂懼,屢以為言,莊道從容自若。翌日,太宗召囚。莊道乃徐書狀以進,引諸囚入,莊道對禦評其罪狀輕重,留系月日,應對如神。太宗驚嘆。即日拜監察御史。(出《御史台記》)

【譯文】

盧莊道是范陽人,被天下公認為有學問的人,他的聰明才智超過了古今所有的人,他的父親盧彥和高士廉的關係很好。盧莊道從小喪父,十二歲的時候去拜見高士廉,高士廉因為他是故人的兒子,讓他坐下。恰巧有人送來文章向高士廉請教,盧莊道偷着觀看,然後對高士廉說:「這篇文章是我寫的。」高士林責怪他說:「小孩子不要說大話!」認為他輕薄,讓他背誦,盧莊道果然背下來了。又讓他倒着背誦,他又背下來了,高士廉稱讚感嘆不已。盧莊道跪下請罪說:「這篇文章實在不是我作的,而是在旁邊偷看時記住的。」高士廉取來其他文章和官府文書叫他讀,盧莊道全都能看一遍以後就能倒背下來。盧莊道拿出自己所作的文章請高士廉看,高士廉上報給皇帝。太宗皇帝召見盧莊道,考問他政事和經義問題,錄用了他,十六歲便授予他河池縣尉的官職。滿兩年以後,他參加科舉考試,又考中了甲科進士。太宗皇帝召見他時說:「這就是我的聰明的小兒童。」並且特別任命他為長安縣尉。太宗皇帝將要視察牢獄,盧莊道才二十歲。縣令認為他太年輕,怕他不能應付處理,想要以別的縣尉代替他,盧莊道不同意。當時牢獄裡關押的囚犯有四百多人,全都有罪狀案卷材料,盧莊道有了空閒時間也不去審理。縣令和縣丞既憂慮又害怕,多次詢問告誡他,盧莊道就是不以為然。第二天,太宗皇帝召見囚犯,盧莊道不慌不忙地拿着案卷材料引導囚犯進來。他當着皇帝的面審理評議各個罪犯的罪行輕重,關押的時間,應對處理迅速正確如神。太宗皇帝十分驚異讚歎。過了不幾天就任命盧莊道為監察御史。

許敬宗

高宗東封,竇德玄騎而從。上問德玄曰:「濮陽古謂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對。許敬宗策馬前對所問,上意稱善。敬宗退而告人曰:「大臣不可無學,吾向見德玄不能對,心實羞之。」德玄聞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善守其拙,不強所不知也。」李績曰:「敬宗多聞,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出《譚賓錄》)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