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二    P 391


作者:李昉
頁數:391 / 471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李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太平廣記 二

北魏的孝文皇帝曾經舉行盛大的文武百官宴會,當酒喝得非常暢快高興的時候,皇帝舉杯向大臣和親王們敬酒說:「三三橫,兩兩縱,誰能猜着賜金盃。」御史中尉李彪說:「沽酒老嫗瓮注砙,屠兒割肉與稱同。」尚書左丞甄琛說:「吳人浮水自雲工。技兒擲袖在虛空。」鼓城的王勰說:「我猜謎底是個‘習’(習)字。」高祖皇帝便把金盃賞賜給了李彪。官員們都佩服李彪聰明有見解,而甄琛和的也很快。

班蒙

唐太保令狐相綯,出鎮淮海日支使班蒙與從事俱游大明寺之西廊。忽觀前壁所題云: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一,點去冰旁,二人相連,不欠一邊,三梁四柱烈火然,除卻雙勾兩日全。諸賓幕顧之,駐足良久,莫之能辨。獨班蒙曰:一人豈非大字乎?二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十一寸,非寺字乎?點去冰,水字;二人相連,天字;不欠一邊,下字;三梁四柱而烈火然,無字;兩日除雙勾,比字;得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乎?"眾皆洗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稱嘆彌日。詢之老僧曰:頃年有客獨遊,題之而去,不言姓氏。(出《桂苑叢記》)

【譯文】

唐朝的太保銜宰相令狐綯離開朝廷鎮守淮海的時候,帶領班蒙和幾位從事一同遊覽大明寺的西廊。他們忽然發現前面的牆壁上有題字,內容是:「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一尺,點去冰傍,二人相連,不欠一邊,三梁四柱烈火然,除卻雙勾兩日全。」各位賓客和幕僚看了,站在那裡很長時間,都無法解釋。只有班蒙說:「一人不是個大字嗎;二曜是日月,不是明字嗎;尺一為十一寸,不是寺字嗎;點去水(冰),水字;二人相連,天字;不欠一邊,下字;三梁四柱而烈火然,無(無)字;兩日除雙勾,比字。連起來不就是‘大明寺水,天下無比’嗎!」大家恍然大悟說:「楊修破解‘黃絹幼婦’隱語的奇異智慧也不過如此!」大家讚歎了一整天,又去詢問老和尚。老和尚說:「去年有一個獨自遊覽的客人題了這段隱語以後就走了,他沒有說出自己的姓名。」



  
幼敏

陳元方

漢末,陳太丘實與友人期行,過期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其子元方,年七歲,在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時,過申(明抄本申作中)不來,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遂入門不顧。(出《商蕓小說》)

【譯文】



  
漢朝末年,太丘陳實與朋友約定一同出門,過了約定的時間朋友沒來,陳實便自己走了。陳實走了以後朋友才到,陳實的兒子,七歲的陳元方正在門外玩耍。陳實的朋友問陳元方說:「你父親在嗎?」陳元方說:「等你不來,已經走了。」陳實的朋友生氣地說:「不是人,與人約好一塊走,卻扔下別人自己走了。」陳元方說:「你與父親約定今天中午見面,過時不來,則是沒有信用,當著兒子罵父親,則是無禮。」陳實的朋友慚愧地下車去拉陳元方的手,陳元方走進門去不理他。孫策 吳孫策年十四,在壽陽詣袁術。始至,俄而劉豫州備到,便求去。袁曰:「劉豫州何關君?」答曰:「不爾,英雄忌人。」即出,下東階,而劉備從西階上,但轉顧視孫之行步,殆不復前。(出《語林》)

【譯文】

東吳的孫策十四歲那年去壽陽拜見袁術。剛到不一會兒。豫州牧劉備就來了,孫策要走。袁術說:「劉豫州來和你有什麼關係?」孫策回答說:「不然,英雄互相妒忌。」說完就往外走。他從東面台階下去,劉備從西面台階上來,只是轉頭看孫策走路的資勢,卻不再往前走了。

鐘毓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繇曰:「令卿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問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汁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出?」會對曰:戰顫慄慄,汗不得出。「又值其父晝寢,因共偷服散酒,其父時覺,且假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問之,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出《小說》,明抄本作出《世說》)

【譯文】

鐘毓和鐘會從小就有美名。十三歲的時候魏文帝聽到了他倆的名聲以後,對他們的父親鐘繇說:「叫你的兩個兒子來。」於是鐘毓和鐘會按命令來朝見魏文帝。鐘毓的臉上有汗水,魏文帝問他:「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鐘毓回答說:「戰戰惶惶,汗如水出。」又問鐘會:「你為什麼不出汗?」鐘會回答說:「戰顫慄慄,汗出不來。」有一天,他倆的父親白天睡覺,他倆一塊偷散酒喝,他們的父親覺察到了,仍然裝睡觀察他倆。鐘毓先行禮後喝酒,而鐘會是喝酒不行禮。父親詢問他倆,鐘毓說:「酒是禮儀用品,所以不敢不行禮。」又問鐘會:「你為什麼不行禮?」鐘會說:「偷本就是非禮的行動,所以用不着行禮。」

孫齊由

孫齊由、齊莊二人小時詣庾公。公問齊由何字,曰:「齊由。」公曰:「欲何齊邪?」曰:「齊許由。」又問齊莊何字,答曰:「齊莊。」公曰:「欲齊何邪。」曰:「齊莊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莊周?」答曰:「聖人生知,故難慕。」庾公大喜小兒答對。(出《世說新語》)

【譯文】

孫齊由和孫齊莊兩個人小時候拜見庾公。庾公問齊由叫什麼名字,齊由說:「齊由。」庾公問:「想要和誰‘齊’啊?」齊由回答:「同許由齊」。庾公又問齊莊叫什麼名字,齊莊說:「齊莊。」庾公又問:「想要向誰看齊啊!」齊莊說:「和莊周齊名。」庾公說:「為什麼不羡慕孔子而羡慕莊周呢?回答說:」聖人生而知之,所以難以羡慕。「庾公對小孩的回答非常滿意。陸琇 後魏東平王陸俟,代人也,聰悟有才略。子馥有父風。高崇見而賞之,謂朝臣曰:」吾常嘆其父智過其軀,此逾于父矣。「為相州刺史,遷太仆。馥子琇,年九歲。馥謂曰:」汝祖東平王有十二子,我為嫡長,承襲家業。吾今年老,屬汝幼童,詎堪為陸氏宗首乎?「琇對曰:」苟非鬥力,何患童稚。"馥奇之,立為嫡。(出《談藪》)

【譯文】

北魏的東平王陸俟是世襲的王位,他聰明而有謀略。他的兒子陸馥保留了父親的風格,高宗皇帝看見他讚賞地對大臣們說:「我經常感嘆他父親的才智超過了身體,而他的才智又超過了他父親。」陸馥的官職是相州刺史,後來又改任太仆。他的兒子陸琇才九歲。陸馥對兒子說:「你祖父東平王有十二個兒子,我是嫡傳長子,繼承了家業。我如今已經老了,將來屬於你這個小孩。你能否擔陸氏家族的首要繼承人?」陸琇說:「又不是鬥力,何必擔心年齡小。」陸馥很驚奇,把陸琇立為繼承人。

王絢

宋王景,僧朗之子,美風貌,善玄言。與謝莊、張暢、何偃,俱有盛名。於是景文本名彧。與明帝名同,故稱字。長子絢年五六歲,警悟。外祖何尚之賞異焉。嘗教讀《論語》,至鬱鬱乎文哉,因戲之曰:可改邪邪乎文哉。絢應聲答曰:尊者之名,安可為戲,便可道草翁之風則舅。論語曰:草上之風則偃,偃尚之子也。絢卒於秘書丞。(出《談藪》)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