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西晉演義    P 185


作者:蔡東藩
頁數:185 / 291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蔡東藩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西晉演義

羌即與張蚝徐成等,跨馬運矛,突入燕陣。秦軍一齊隨上,橫厲無前。燕兵雖數倍秦軍,可奈人無鬥志,各思趨避,你推我諉,任憑秦軍,出入自由。戰至日中,燕兵大潰,秦軍樂得追殺,俘斬至五萬餘人,逃去約十餘萬,乞降又六七萬,評單騎走還鄴城。
猛長驅圍鄴,一面遣使告捷。秦王堅返報道:「將軍役不逾時,便即大捷,直抵寇都,功無與比。朕當親率六軍星夜前來,將軍可休養將士,靜待朕至。」猛乃屯兵城下,嚴申軍律,法簡政寬,遠近帖然。
燕民各安生業,喜相告語道:「不圖今日復見太原王。」猛聞知輿論,不禁嘆息道:「慕容玄恭,確是奇士,可稱為古時遺愛了!」遂特具太牢,親往祭墓。看官聽著!這慕容玄恭,就是太原王恪的表字。
過了七日,秦王堅已自率精鋭十萬,到了安陽。猛潛往謁堅,堅戲語道:「昔周亞夫不迎漢文帝,今將軍獨臨敵棄兵,究是何意?」猛答道:「亞夫不納漢文,太覺好名,臣嘗未敢贊同;且臣奉陛下威靈,東討殘虜,釜底遊魂,立可蕩平,何勞陛下遠臨?」堅又道:「朕留太子監國,李威為輔,內顧無憂,所以率甲遠來,看卿滅賊。」猛太息道:「監國沖幼,未能守國,倘有不測,追悔何及!陛下獨不記臣灞上語麼?」堅但說無妨,俟平鄴後,即當西歸,猛乃辭別回營,督兵急攻。先是燕宜都王桓,率眾萬餘,屯居沙亭,為評後援。
及聞評敗,移駐內黃。堅使鄧羌攻信都,信都與內黃相近,桓聞風惶懼,奔往龍城,鄴中益震。燕散騎常侍余蔚等,率同扶餘高句麗及上黨質子五百餘人,夜開鄴城北門,納入秦軍。燕主暐與太傅評,樂安王臧,定襄王淵,左衛將軍孟高,殿中將軍艾朗等,潰圍北去。
秦王堅得入鄴城,即使游擊將軍郭慶,麾騎追暐。暐出鄴城時,衛士尚有千餘騎,既而沿途四散,惟十餘人隨暐北行,道旁又是荊棘,群盜又四起如毛。孟高扶侍燕主,護持二王,非常勞瘁,且所在遇盜,轉鬥而前。好幾日行至福祿,依塚暫憩,不意有劇盜數十人,張弓挾矢,吆喝前來。
高即持刀與戰,殺傷數盜。及刀折力窮,自知不免,乃直前抱住一賊,同仆地上,淒聲大呼道:「男兒今日死了!」言未已,身上已中數箭,嘔血而亡。艾朗見高獨戰,也上前奮鬥,與高俱死。暐乘馬中箭,乃下鞍步行,踉蹌急走。


  
偏有大隊人馬,從後追到。回頭一望,並非暴客,乃是秦將郭慶部下的先驅,叫作巨武。既至暐前,便指揮兵士,上前縛暐。暐叱道:「汝是何人,敢縛天子?」還要自稱天子,總算大膽。
武厲聲答道:「我奉詔縛賊,何物小丑,尚敢自稱天子呢!」暐無法撐拒,只好束手受擒,被武牽回鄴中。獨慕容評北奔龍城,外此數人,統作俘虜,一併解入鄴中。秦王堅見暐後,問他何故不降?暐答道:「狐死尚正首邱,但欲歸死先人墓側呢。」堅也覺動憐,敕令還宮,使率文武出降。
總計前燕自慕容廆據大棘城,至俊僭號,傳暐亡國,共八十五年。前燕了。


  
堅又使郭慶進攻龍城,慕容評東奔高句麗,慕容桓也逃往遼東。遼東太守韓稠,已通款降秦,閉城拒桓。桓攻城不下,復因郭慶追至,棄眾潛奔。慶遣部將朱嶷追捕,嶷率輕騎急馳,行至數十里,便得見桓,擊殺了事。
慕容評被高句麗人拘住,械送鄴中,秦王堅也加赦宥。封降王暐為新興侯,命評為給事中,所有燕宮子女玉帛,俱分賜將士,且下詔大赦道:
朕以寡薄,猥承休命,不能懷遠以德,柔服四維,至使戎車屢駕,有害斯民,雖百姓之過,然亦朕之罪也。其大赦五下,與之更始,特此詔聞!先是燕黃門侍郎梁琛使秦,曾用侍輦苟純為副,一切應對事宜,琛未嘗與純商議,純因此挾嫌。及與琛返鄴,當即進讒道:「琛在長安,與王猛很是親善,莫非有異謀不成!」暐尚未深信,琛屢言堅猛多才,不可不防,果然不到期年,秦即攻燕。燕兵屢敗,暐乃疑琛知秦謀,收琛系獄。
琛若與秦通謀,豈肯勸暐豫防?暐如此不明,怎得不亡?至是,秦王堅將琛釋出,授中書著作郎。又聞孟高艾朗,隨主殉難,稱為忠臣,俱命厚加殮葬,且引高朗子入見,拜為郎中。於是,授王猛為關東六州都督,領冀州牧,進爵清河郡侯,鎮守鄴中。守令有闕,得便宜補授。
封楊安為博平侯,鄧羌為真定侯,郭慶為襄城侯。此外與戰將士,封賞有差。州縣守令,悉仍舊貫,惟進燕常山太守申紹為散騎侍郎,使與散騎侍郎韋儒,併為綉衣使者,循行關東州郡,觀省風俗,勸課農桑,賑恤窮困,收葬死亡,旌揚節行,改革敝政。關東大悅,就是六夷渠帥,無不望風輸誠。
秦王堅乃啟駕西還,所有慕容暐以下,如后妃王公百官,暨鮮卑四萬餘戶,一古腦兒徙入長安。復拜暐為尚書,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李洪為駙馬都尉,李邽為尚書,封衡為尚書郎,慕容德為張掖太守,平睿為宣威將軍,悉羅騰為三署郎。凡故燕稍有才望的官僚,各得署秩。獨慕容垂見燕故僚,常有慍色。
前郎中令高弼,私語垂道:「大王具命世才,遭無妄運,流寓外邦,備極困苦。今雖國家傾覆,怎知不剝極再復,更得龍興?他日重造江山,舍大王尚有何人?愚謂宜恢弘度量,延納舊臣,為山九仞,始自一簣,若徒記前嫌,反失眾望,竊謂大王不取哩!」卻是良謀。垂欣然受教,從此待遇舊僚,仍歸和好,惟不肯放過慕容評。獨入白秦王道:「臣叔父評,為亡燕首惡,不宜再污聖朝,願陛下聲罪加誅,以謝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