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前漢演義    P 205


作者:蔡東藩
頁數:205 / 288
類別:古典小說

 

前漢演義

作者:蔡東藩
第205,共288。
武帝待了數日,不見回音,乃傳令迴鑾。道過上郡縣橋山,見有黃帝遺塚,頓覺起疑道:「我聞黃帝不死,為何留有遺塚?」公孫卿隨駕在旁,亟答說道:「黃帝登天,群臣想慕不已,因取衣冠為葬。」武帝喟然道:「我若上天,想群臣當亦葬我衣冠哩。」說著即命備禮致祭。
祭畢還長安,遣兵回營。轉眼間便是孟春,東風解凍,正好趁時東封。當下啟蹕東巡,行經緱氏,望祭中嶽嵩山,從官齊集山下,聽得山中發聲,恍似三呼萬歲一般。恐又是公孫卿搗鬼。
便即告知,武帝也只說聽見,令祠官加增太室祠,以山下三百戶為奉邑,號曰崇高。崇嵩二字,古文通用。再東行至泰山,山下草木,尚未生長,武帝令從吏運石上山,直立山頂,上刻銘詞數語道:
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內,莫不為郡縣,四夷八蠻,咸來貢職。與天無極,人民蕃息,天祿永得。


  
立石既畢,遂東巡海上,禮祀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齊地方士,爭來獻書,統說海中居有神仙,武帝便命多備船隻,使方士一併航海,往尋蓬萊仙人。且使公孫卿持節先行,遇仙即報。
卿復稱夜至東萊見有大人,長約數丈,近視即杳,但留巨跡。武帝聽說,自至東萊親視,足跡尚依稀可認,惟狀類魯蹄,未免動疑。偏從臣也來啟奏,謂路中遇一老翁,手中牽犬,說是欲見巨公,言畢不見。都是瞎說。
武帝方信為真仙,再命隨行方士,乘車四覓。自在海上守候多日,不見回音,乃回至泰山,行封禪禮。即就山下東方致祭,築土為封,埋藏玉牒,牒中所說,無非求福求壽等語,旁人無從窺悉。又與奉車都尉霍子侯,同登山巔,秘密封土,禁人預聞。
子侯名嬗,即去病子,武帝獨加寵遇,故使得從行。越宿,從山北下,來禪肅然山。封禪禮成,還駐明堂。到了次日,群臣奏聞封禪各處,夜有祥光,凌晨復有白雲擁護,引得武帝色動顏開。
再由群臣一齊歌頌功德,武帝越加喜歡,遂下詔改稱本年為元封元年,大赦天下。並憶封禪期內,連日晴和,並無風雨,當由天神護佑,或得從此接見神仙,也未可知。乃復至海上探望。但見雲水蒼茫,並沒有神仙形影,悵立多時,心終未死,意欲親自航海,往訪蓬萊。


  
群臣進諫不從,還是東方朔謂仙將自至,不可躁求,才將武帝勸止,不復進行。
適霍子侯感冒風寒,竟致暴死,想是成仙去了。武帝悲悼異常,厚加賻殮,飭人送柩回京。自己再沿海至碣石,終不得一見仙人,乃折向西行,過九原,入甘泉,總計費時五閲月,周行一萬八千里,用去金錢巨萬,賜帛百餘萬匹,全虧治粟都尉桑弘羊,職兼大農,置平準官,操奇計贏,才得逐年搜括,供給武帝游資。武帝因他理財有功,賜爵左庶長,金二百斤。
弘羊嘗自詡為計臣能手,謂民不加賦,國用自饒。獨卜式斥他不務大體,專營小利。會因天氣亢旱,有詔求雨,式私語親屬,謂不如烹死弘羊,自可得雨,何必祈禱?那知武帝方依任弘羊,怎肯把他加誅。
是秋有孛星出現天空,術士王朔,反指為德星,群臣依聲附和,說是封禪瑞應。武帝大喜,乃至雍地,親祀五畤,復回甘泉祀泰一神。自從方士稱泰一最貴,特在甘泉設祠,號為泰畤。且定例三歲一郊,各畤中隨時致祭,不在此例。
元封二年,公孫卿又覆上言,東萊有神人,欲見天子,武帝乃再出東巡,至緱氏縣,拜卿為中大夫,使為前導,直赴東萊。偏是海山縹緲,雲霧迷蒙,有甚麼天神天仙?卿無從解說,又把那野獸腳跡,混充過去。武帝也不便窮詰,但託言天時屢旱,特為人民祈雨,來禱萬裡沙神祠。萬裡沙在東萊海濱,藉此為名,掩飾天下耳目。
還過泰山,又復望祀,再順路至瓠子口。瓠子河決,已二十多年,武帝嘗使汲黯、鄭當時前往堵塞,屢堙屢決。更命汲黯弟仁,與郭昌等往修河防,積久無成。此次武帝親臨決口,先沈白馬玉璧,致祭河神,隨令從官一齊負薪,填塞決河。
河旁本有數萬人夫,隨吏供役,至是見文武百官,尚且這般辛苦,怎得不格外效勞?薪柴不足,濟以竹石,好在天晴已久,河水低淺,竟得憑藉眾力,堵住決河。又上築一宮,名曰宣防。此舉總算為民除患,但梁楚一帶,受害已二十多年了。抑揚得當。
武帝還至長安,公孫卿恐車駕徒勞,仙無從致,將來必加嚴譴,因復想出一法,託大將軍衛青進言,謂仙人素好樓居,不如增築高樓,徐待仙至。武帝乃令長安作蜚廉觀,甘泉作通天台,台觀統高三四十丈。費了許多經營,仍使公孫卿持節供張,恭候神仙,另在甘泉宮添筑前殿。殿成以後,忽在殿房中生出一草,九莖連葉,大眾都稱為靈芝,立即上奏。
武帝親往看驗,果然不差,乃作芝房歌,頒詔大赦。既而在汶上作明堂,復出巡江漢,由南而東,增封泰山,即就明堂禮祀上帝。小子不勝殫述,但作詩申意道:
談仙說鬼盡無稽,英主如何也着迷?
累萬黃金空擲去,水長山杳日沈西。
土木頻興,迷信不已,遼東突來警報,又起兵戈。欲知如何起釁,待至下回再敘。
觀漢武之迷信神仙,幾與秦皇同出一轍。秦始皇信方士,武帝亦信方士;秦始皇行封禪,武帝亦行封禪;秦始皇好神仙,武帝亦好神仙;秦始皇興土木,武帝亦興土木:凡始皇之所為,武帝皆踵而效之,尤有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