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331


作者:黃宗羲
頁數:331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作者:黃宗羲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明儒學案

若泛乎其務,則荒而靡節。故博非顏子之文,則約非不畔之道。亡氣外之形,亡神外之氣,亡理外之神,亡命外之理,亡心外之命,亡命外之心。心者,具萬理而出命也。

問:「古之祭天地山川不屋,謂棟宇不能囿其形也,乃以人之飲食薦之,夫豈知神之所嗜乎?”曰:“祭也者,致其敬與禮也,故以人道之所重者奉之,盡其報本之誠已耳。若神之所嗜,夫惡知之?豺之祭獸,獺之祭魚,亦就其性之所能也夫!」

覺心之放,即求也;知我之病,即藥也。矜己之是,即非也;妒人之長,即短也。

性之所寓曰心,心之所具曰性。性者理也,心乃發用斯理者,孟子以四端驗之。夫自修身而齊家而治國平天下,斯謂盡心盡性也。精一道心者,用之執中也。

中者,道心之極也。宋人以異端附會之,曰「道即心也」,則人非心歟?



  
問:「性即理也,有氣乎否?”曰:“氣也,惟其為理,斯謂之性,猶夫純潔而溫者,不謂之石而謂之玉也。理之訓有條也,古用以言一事,至宋儒而言道體也。」

程子云:「聖人本天,釋氏本心。」蓋天言其理也,心兼乎血氣也。釋氏以精靈知覺為主,故迷則皆妄,悟則皆真,故曰心。聖人以仁義禮智為主,故經綸大經,裁成大化與物同體,故曰天。

心性固不離,亦非雜。知能心之用也,愛親敬長性也,好利惡害心之覺也,生可舍,死可取,性也。譬之物焉,生生氣也,穀之甘,杏之酸,桂之辣,性也。心靈而性活也,心移而性宰也。

孟子曰:「仁人心也」,乃言所主也,非用為訓也。心性之辨,一言而決之矣。

陽剛也,生也,陰柔也,成也,皆氣也,即其理也。仁陽也,愛也,義陰也,敬也,皆氣也,即其理也。古人曰:「陰陽曰仁義,一而已。」後人和合孔、孟之言性,乃立理氣之名,學者勿泥其詞而析其源,不可廢理而存氣也。

常人無中,小人無靜。

朱子論宋祧主,取諸商、周。夫湯、文興自諸侯,契、稷始封之君也,宗之固當。布衣而有天下,如宋太祖除亂救民,創業垂統,宜正東向之位,為百代之祖。自宣祖而上,悉以親盡而祧,天子崩,臣子稱天以誄之,其祭也,奉天以配之。

若曰先世積德而致,則大賢之後多湮,何乃棄赫赫之功,而求冥冥之報?若曰子孫不當自擇其先,則自一世二世,以至百世,皆不遷可也。


  

顏子之學,克己復禮,治怒改過,莊周謂之黜聰明,墮肢體,蓋肆為躗言以譏孔氏之致知謹禮也。宋劉彥 諸人,祖述為文,則顏子乃孔門之達磨矣。

曾點言志,朱子許其天理流行。夫遇一事,必有一則,處之當而熟,則聖人矣,一以貫之也。豈有物見目前而可玩哉?水之流,鳶之飛,魚之躍,皆實體也;猶父之慈,子之孝,皆天命之性,人不率之,愧於物矣。豈若黃花般若為禪機哉?

不格物而曰致知者,妄也;不履事而曰存心者,偷也。夫人不食而謂飽,即空而見花,非實也,乃病也。

觀諸造化,靜多於動,雖陽氣畢達,萬有並作,本末固凝也。可以知德矣。

觀諸造化,動而無息,是故絶澗石壁,草蘇自生,冬冽地拆,薺麥自青。可以知仁矣。

《大學》一篇,皆明明德而已。仁者與物同體,遺一物,涂一民,非仁也。故新民即明明德。

《中庸》不指「仁義」為性,而曰「喜怒哀樂」,蓋二者旨微而難言,四者常發而易見。夫仁義之訓,至宋而明,今即田父市人而語之曰:「汝喜汝怒,性也。」皆曉然而領。四者即仁義之用,考孟子之四端,則參得之矣。

戒懼以體驗此中,使勿有所繫而偏,《大學》所謂正心,慎獨以儆省此和,使勿有所逐而流。《大學》所謂修身,靜立動之本,動達靜之具,交養互發,非二事也。

其世治者,其論公於眾;其世興者,其論公於朝;其世衰者,其論公於野。上下不公,其世不可為已。故黨錮息而漢亡,朋黨盡而宋亂。夫公論弗可一日而廢也。

《關雎》詠淑女以配君子,間關思德音以括其上。蓋幽王昏亂,法家拂士斥矣,所信惟婦言,故詩人冀其改德以親賢女爾。

心存則鑒物之理,氣和則識仁之象。

不言常而言變,異端皆然。申、韓之法,皆防人之欺,疑人之叛,夫將置秉彞於何地耶?

松 寤言

夫正物之謂格,至理之謂物,今之異言也,則心當何正?而至善有別名乎?孟子曰「良知良能」,知能心之用也,愛敬性之實也,本諸天,故曰良。今取以證其異,刪良能而不挈,非霸儒歟?

學者改過,追索其動念之故而除之,斯不萌於再。

孟子曰:「學問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條目不具,奚以求心?故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其存心之方乎?夫心火屬也,火麗物而後有形,心宰物而後有造。異端之言異焉,曰「靜則心定,而理自見」,無待乎學矣。

是猶舍耒耜而言耕也。

問:「程子有《遺書》矣,子述程志也何居?”曰:“伐偽存真也。高虛者異端則然,學者附之,斯人惑之,向使二夫子之道淆,其游、謝之罪歟?鮑氏而下無譏焉。是故夫子之道,仁也,敬其業也。」

[清] 黃宗羲

卷四十九 諸儒學案中三

文定何柏齋先生瑭

何瑭字粹夫,號柏齋,懷慶武涉人。生而端重,不事嬉戲,人以為獃。七歲時,入郡城見彌勒像,抗言請去之,人皆大駭。及為諸生,慨然慕許文正、薛文清之為人,索其遺書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