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儒學案    P 356


作者:黃宗羲
頁數:356 / 462
類別:中國哲學

 

作者:黃宗羲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明儒學案

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行而張足曰趨,行 而端拱曰翔。武,跡也。中人之跡尺二寸,接武,謂每移足半躡之;布武,各自成跡,不相躡也。



毋側聽,毋噭聽,毋淫視,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歛發毋 ,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凡人宜正立,不得傾欹側聽人之語。噭,謂向聲高急,如噭之號呼也。淫視,謂流移邪盻也。

跛,偏任也。伏,覆也。 ,發也,謂垂余發也。免,去也。

褰,袪也。以上皆言其不敬也。)



  
將上堂,聲必揚;將入門,問孰存。將入戶,視必下;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入戶奉扃,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聲必揚,至不入,皆不欲於人之私也。扃,閉戶外之木,當入戶之時,必兩手向扃而奉之,今入戶雖不奉扃,以手對戶,若奉扃然,言恭敬也。開闔不以後來變先。勿遂,示不拒人。

踐,踏也。踖,躐也。趨,猶向也。隅,角也。

既不踖席,當兩手提裳之前,徐徐向席之下角而升。)

將即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足毋蹶;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坐必安,執爾顏,長者不及,毋儳言;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必則古昔稱先王。(此謂弟子請問之法,衣裾之撥,足之搖動,皆失容也。坐亦跪也,虛坐非飲食也。盡後,謙也,盡前,恐汙席也。

儳,攙先也。勦者,取人之說以為說。雷者,聞人之說而和之。則者,有所依據也。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此執事將敬之功。)

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毋測未至,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質言語。(密,隱處也,不窺密,嫌聞人之私也。旁,泛及也,泛與人狎,不恭敬也。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

訾,猶計度也。)

《容經》曰:「周頤正視,平肩正背,譬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容也。坐以經立之容,肘不差而足不趺,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坐容也。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則,從然而任,行容也。趨以微磬之容,飄然翼然,肩狀若 ,(古流字。

)足如射箭,趨容也。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動也。穆如驚 ,其因復也,旄如濯絲跘,旋之容也。跪以微磬之容,揄右而下,進左而起,手有抑揚,各尊其紀,跪容也。

拜以折磬之容,吉事上左,凶事上右,隨前以舉,項衡以下,寧速無遲,背項之狀,如屋之元,拜容也。拜而未起,伏容也。」

若夫立而跛,坐而蹁,體怠懈,志驕傲, 視數顧,容色不比,動靜不以度,妄咳唾,疾言嗟,氣不順,皆禁也。

(右威儀動作之節。(凡十七條。))(古人自起居飲食,事親敬長,以至應事接物,莫不各有其法,然隨事着見,應用有時,惟動作威儀之節之在人身,有不可以須臾離者。故學者內既知所存心矣,又必致謹乎此,使一身之動,咸中節文,則心體之存乎內者,益以純固矣。

此內外交相養之法,惟實用其力,漸見功效者,然後有以深信其必然,非空言所能喻也。)

雜言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此二句於先天圓圖求之。上下四方,以對待之體言,所謂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也。往古來今,以流行之用言,自震至乾,《易》中謂之數往,往者,往古之謂也;自巽至坤,《易》中謂之知來,來者,來今之謂也。然則古之言宇宙者,其義如此,故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毀,無以見易。」宇宙之義深矣。

邵子曰:「先天之學,心學也,陰陽消長之理,吾心寂感之機。」妙哉!妙哉!胸中須是光光靜靜,流動圓轉,無一毫私意障礙,方與天地合一,萬事萬理,只要就心上體驗。

心之體固該動靜,而靜其本體也,至靜之中,而動之理具焉,所謂體用一源者也。先儒每教人主靜,靜中須有一個主始得。

心纔定,便覺清明,須是靜時多,動時少,雖動也,而心未嘗不靜焉,方是長進。

喜恕哀樂未發時,最好體驗,見得天下之大本,真個在此,便須莊敬持養。然必格物窮理以充之,然後心體愈明,應事接物,毫髮不差。若只守個虛靈之識,而理不明,義不精,必有誤氣質做性,人欲做天理矣。此聖賢之教,格物致知所以在誠正之先,而小學之教,又在格致之先也。

虛靈知覺,則心也,性則心之理也。學者須先識性,然後可以言存心,不然只認昭昭虛靈者為性,而不知自然之理,此所以陷於作用之非,而不自覺也。

黃後峰書室對?「誠自不妄語始,學從求放心來。」

凡學莫先辨其誠偽之分,所謂誠者無它,只是一味篤實,向?用功,此心之外,更無他事。功夫專一積久,自然成熟,與鹵莽作輟,務外自欺者,大有間矣。

一唸到時,鬼神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