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三    P 86


作者:李昉
頁數:86 / 150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三

作者:李昉
第86,共150。
王棲岩從湘川移居在江陵鷺白湖,擅長用《易經》占卜,精通四候節令的變化和陰陽相術。他在住屋周圍親手栽植桃樹、李樹幾十行,將他的住屋圍在當中。鄰人們說他以三國時的吳人董奉自比(按:董奉善醫道,每為人醫病不收錢,讓他栽杏樹五棵,輕者一株,歷經多年,屋前屋後有杏樹萬株。)。王棲岩笑着說:「我是想用它們的花與果核為藥,來去除風邪導引氣息啊。怎麼效取古人的軼事呢。」王棲岩每天早晨起來就為人占卜算卦,排解求卦人的憂慮疑難。收取的費用夠一天的花費用度後,就停止占卜,關閉院門,專心蒔弄果園。唐代宗大曆年間,有位老者拿着一百文來到王棲這兒求卜。卦成後,核驗老者提供的生辰八字,王棲岩大驚異,問:「你家離這兒多遠?老人家,按卦上說你早已經死了。不然,也將死在回家途中啊。」老者離去後,王棲岩看看老者給他的卜資,是紙錢。這才想到老者提供的生辰八字正是自己的啊!王犧岩感嘆地說:「我雖然從少年時就研習《易經》,卻沒有想到能夠讓陰界的鬼來提醒自己啊。我死了又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呢?」於是沐浴換上新衣,跟妻子話別,過了一會就去世了。

路生



  
趙自勤嘗選,訪卜于長安縣路生。路云:「公之官,若非重日,即是重口。」後六月六日又卜。路云:「公之官,九日不出,十二日出。」至九日,宰相果索吏部由歷,至十二日敕出,為左拾遺。「拾遺」之字,各有一口。又補缺王晃,七月內訪卜于路生。路云:「九月當入省,官有禮字。」時禮部員外陶翰在座,乃曰:「公即是仆替人。」九月,陶病請假,敕除王禮部員外。後又令卜,云:「必出當為‘倉’字官。」果貶溫州司倉。既而路生以其二子託晃。晃又問:「畢竟當何如?」路云:「某所以令兒託公,其意可知也。」

【譯文】



  
趙自勤在等候選官期間,向長安縣一個叫路生的卜人問卜他這次能選任個什麼官職?路生說:「你這次被任命的官職不是重日,就是重口。」六月六日,他又去問卜。路生說:「你被選派的官職九日不公佈,十二日肯定能公佈。」到了九日那天,宰相向吏部要去待選人員的履歷檔案。到了十二日那到,朝廷頒發了任職命令,趙自勤被選任左拾遺。「拾遺」二字,各有一個「口」字,果然應驗了「重口」之說。在京都等候補缺的王晃,七月裡向路生問卜。路生說:「九月你命當入省,你的官職有‘禮’字。」當時禮部員外陶翰就在旁邊坐著,說:「你就是接替我的職務啊。」九月,陶翰因病告退,朝廷任命王晃為禮部員外。後來,王晃又讓路生為他卜算一卦。路生說:「這回你將出任‘倉’字官。」後來,王晃果然被降職為溫州司倉。過了一些時日,路生將自己的兩個兒子託付給王晃。王晃問:「你到底讓我怎麼辦?」路生說:「我所以將兩個兒子託付給你,其中的用意就明白了。」

鄒生

武宗朝,宰相李回舊名喱,累舉未捷。嘗之洛橋,有二術士。一能筮,一能龜。乃先訪筮者曰:「某欲改名赴舉,如之何?」筮者曰:「改名甚善。不改,終不成事也。」又訪龜者鄒生。生曰:「君子此行,慎勿易名,名將遠布矣。然則成遂之後,二十年終當改名。今則已應玄象,異時方測余言。」將行。又戒之曰:「郎君必策榮名,後當重任。接誘後來,勿以白衣為隙。他年必為深釁矣。」長慶二年,李及第。至武宗登極。與上同名,始改為回。(從辛丑至庚申,二十年矣)乃曰:「筮短龜長,鄒生之言中矣。」李公既為丞郎,魏謩為給事。因省會,謂回曰:「昔求府解,侍郎為試官。送一百二人,獨小生不蒙一解。今日還忝金章,廁諸公之列也。」合坐皆驚此說,欲其遜客。回曰:「如今脫卻紫衫,稱魏秀才,仆為試官,依前不送公。公何以得舊事相讓耳。」回乃尋秉獨坐之權,三台肅畏。而升相府。後三五年,魏公亦自同州入相,而回累被貶謫。跋涉江湖,喟然嘆曰:「洛橋先生之誡,吾自取尤耳。然亦命之所牽也。」(出《雲溪友議》)

【譯文】

唐武宗在位期間,宰相李回,原名李喱,在沒有擔任官職前,曾經屢次參加科舉考試而沒有考中。當年,洛橋有二位占卜人。一位用蓍草占卜,一位用龜板占卜。李回,先問用蓍草占卜的人,說:「我想改換個名子參加科考怎麼樣?」回答說:「改名很好。不改名字,始終考取不上。」又問用龜板占卜的鄒生。鄒生說:「你這次參加科舉考試,切記不要改名。你這個名字將要傳播到很遠的地方。然而,考中之後二十年,最後還得改名。現在你已經應了天象,得到以後才能測試出我後邊的話是否靈驗。」李回臨走時,用龜板占卜的術士又告戒他說:「你此去一定會榮列金榜,它年定當重任。但是你擔當重任後,不要跟沒有科舉出身的人閙矛盾。如果閙了矛盾以後會結深仇的。」唐穆宗長慶二年,李回考中。到武宗登極繼承皇位時,因為與武宗同名,才換去「纏」字,改名叫李回。李回說:「用蓍草占卜的那個人技藝不行,還是用龜板占卜的鄒生卜的準啊,果然被他言中了。」後來,李回任丞郎,魏謩在門下省任給事中。一次,三省在一起集會議事,魏謩對李回說:「當年我在京都參加會試,李侍郎任考試官。進京來應試的舉子共計一百零二人,唯獨我你一道試題也沒有考問過。現在我慚愧地位列國家重臣,跟諸位要員在一塊就座啊。」魏謩的這番話,讓在座的重臣要員深感吃驚,都想讓李回退讓一下。李回說:「現在就請你脫去紫袍官服,改稱魏秀才,我馬上再考考你。如果考的不合格,照舊不選送你。看你還怎麼用過去的事情責難人?」於是李回開始尋找機會獨握大權。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官員們都敬畏懼怕他。李回終於升任宰相。又過了三、四年,魏謩也由同州升任宰相。而李回卻屢次遭受貶降,奔波在朝外。李回喟嘆地說:「洛橋鄒生早就告誡我了,我是自己找不是呢。這也是命中注定的啊。」

五明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