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三    P 90


作者:李昉
頁數:90 / 150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三

作者:李昉
第90,共150。
宋徐文伯嘗與宋少帝出樂游苑門,逢婦人有娠。帝亦善診候,診之曰:「是女也。」問文伯,伯曰:「一男一女,男在左邊,青黑色,形小於女。」帝性急,令剖之。文伯惻然曰:「臣請針之,必落。」便針足太陰,補手陽明。胎應針而落,果效如言。文伯有學行,不屈公卿,不以醫自業,為張融所善,歷位泰山太守。文伯祖熙之好黃老,隱于秦望山。有道士過乞飲,留一胡蘆子曰:「君子孫宜以此道術救世,當得二千石。」熙開視之,乃扁鵲醫經一卷。因精學之,遂名振海內。仕至濮陽太守。子秋夫為射陽令,嘗有鬼呻吟,聲甚湊苦。秋夫問曰:「汝是鬼也,何所須?」鬼曰:「我姓斛斯,家在東陽。患腰痛而死。雖為鬼,疼痛猶不可忍。聞君善術,願見救濟。」秋夫曰:「汝是鬼,無形,雲何措治?」鬼曰:「君但縛芻作人。按孔穴(穴原作定,據明抄本改)針之。」秋夫如其言,為針四處,又針肩井三處,設祭而埋之。明日,見一人來謝曰:「蒙君療疾,復為設祭,除饑解疾,感惠實多。」忽然不見。當代服其通靈。(出《談藪》)

又宋明帝宮人患腰疼牽心,發即氣絶。眾醫以為肉症。徐文伯曰:「此發瘕也。」以油灌之,則吐物如發。稍稍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能動,懸柱上,水滴盡,一發而已。病即愈。(出《談藪》)



  
【譯文】

宋國徐文伯曾與宋國的少帝一起走出樂游苑門,遇見一孕婦。少帝也擅長診病,他給婦人診視後說:「是個女孩。」又問文伯,徐文伯說:「一男一女。男孩在左邊,青黑色,比女孩小一些。」少帝性子急,令剖婦人腹。徐文伯不忍心,說:「請讓我給她用針,胎兒一定能下來。」於是針那孕婦腳的太陰穴,並用手按摩她的陽明穴。用針後,胎兒隨之落下來,果然和他說的一樣。徐文伯有學問,品德好,不畏權貴,不以醫術為自己的職業,深得張融的賞識,多次任泰山的太守。徐文伯的祖父徐熙之崇尚黃帝和老子,在秦望山過着隱居的生活。有位道士路過他那時向他討水喝,之後留下一隻胡蘆,說:「你的子孫就用這個道術來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報酬。」徐熙之打開一看,原來裡面裝的是扁鵲的醫書一卷。於是,他專心致志地學習醫術,終於名振四方。他做官做到濮陽太守。徐熙之的兒子徐秋夫任射陽縣令時,曾經有一次,他聽見鬼在呻吟,聲音非常淒苦。徐秋夫問道:「你這鬼,要幹什麼?」鬼說:「我姓斛斯,家住在陽縣,因患腰痛病死,現在雖然做了鬼但還是疼得不能忍受,聽說你醫術很好,希望你救救我。」徐秋夫說:「你是鬼,沒有形狀,我怎麼給你治療啊?」鬼說:「你只要割草,扎個草人,按着穴位用針就可以了。」徐秋夫按着鬼說的,紮好草人,在四個穴位用了針,又在肩部的三個穴位用了針,又擺酒供食,祭禱之後才把草人埋掉。第二天有人來謝徐秋夫,說:「承蒙你為我治病,又為我設祭,除病解饑,你對我的恩惠太多了,真該好好謝謝你!」說完,忽然不見蹤影。與徐秋夫同時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

又,宋明帝的一位宮女患腰痛病,連着心也痛,發病時就不省人事。許多醫生都診斷是肉症,徐文伯診視過後,說:「此病是發症。」給這宮女灌了油之後,她就吐出了象頭髮樣的東西,輕輕撥弄它,有三尺長,頭已經長成蛇的形狀。能動,把它懸掛在柱上,水滴盡後,一根頭髮罷了,病就全好了。



  
徐嗣伯

徐嗣伯字德紹,善清言,精於醫術。曾有一嫗,患滯淤,積年不差。嗣伯為之診疾曰:「此屍注也,當須死人枕煮服之可愈。」於是就古塚中得一枕,枕以半邊腐缺,服之即差。後秣陵人張景年十五,腹脹面黃,眾醫不療。以問嗣伯,嗣伯曰:「此石蛔耳,當以死人枕煮服之。」依語,煮枕以服之,得大利,出(出字原缺,據明抄本補)蛔蟲,頭堅如石者五六升許,病即差。後沈僧翼眼痛,又多見鬼物。以問之,嗣伯曰:「邪氣入肝,可覓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處。」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問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療之,俱差何也?」答曰:"屍注者,鬼氣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滯。得死人枕促之,魂氣飛越,不復附體,故屍注可差。石蛔者,醫療即僻。蛔蟲轉堅,世間藥不能除,所以須鬼物驅之,然後可散也。夫邪氣入肝,故使眼痛而見魍魎。應須邪物以釣其氣,因而去之,所以令埋于故處也。晏深嘆其神妙。(出《南史》)

【譯文】

徐嗣伯字德紹,善談老莊之道,精通醫術。曾有一老婦人,患有滯淤病,多年不癒。徐嗣伯給她診視,說:「這是鬼附身,應該用死人的枕頭煮後服用,可以治好你的病,」於是老夫人從古墓中找到一隻已經半邊腐爛,殘缺不全的死人枕頭,煮後服用,病就好了。後來,有秣陵人張景,十五歲,腹脹,面目焦黃,許多醫生都不給他治了,因此就去找徐嗣伯。徐嗣伯說:「這是石蛔!應該用死人枕煮後服用。」張景按嗣伯的話去做,煮死人枕服用後,去大解,便出了蛔蟲。這些蛔蟲堅硬如石頭,約有六、七寸長。打下蛔蟲後,張景的病就好了。後來還有一位叫沈翼的和尚眼睛疼痛,並常常看見鬼。這個和尚來找徐嗣伯診治。徐嗣伯說:「這是邪氣進入肝臟,可以找死人枕頭煮後服用,完了,再把枕頭埋在原處。」和尚按徐嗣伯的話做了,他的病也好了。王晏知道了徐嗣伯用屍枕治病的事後,來問徐嗣伯,說:「三個人的病不一樣,卻都是用死人枕頭治療,而且全都治好了,是什麼原因?」徐嗣回答說:「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氣,它附在人身上不離開,所以使人沉滯,必須用死人枕讓它離去,鬼氣飛走,不再附在人的身上,所以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得石蛔病的人,已是不常見的,蛔蟲變成石頭,人世間的藥打不下來,所以須用鬼物來驅逐它,然後就可以打下它了。因為邪氣進入肝臟,所以就眼睛痛,並且看見鬼魅,必須用邪物把邪氣引出來,因此就除掉它了,所以讓他把死人枕埋在原處呵!」王晏深深讚歎徐嗣伯的神妙!

腹瘕病

昔有一人,與奴同時得腹瘕病。奴既死,令剖腹視之,得一白鱉。乃試以諸藥澆灌之,並內藥于腹中,悉無損動,乃系鱉于床腳。忽有一客來看之。乘一白馬,既而馬溺濺鱉。鱉乃惶駭。疾走避之。既系之,不得去,乃縮藏頭頸足焉。病者察之,謂其子曰:「吾病或可以救矣。」乃試以白馬溺灌鱉。須臾消成水焉。病者遂頓服升余白馬溺,病卻豁然除愈。(出《續搜神記》)

過去有一個人,與僕人同時得了腹內結塊的病,不久僕人就死了。這個人讓剖腹查看,從裡面取出一隻白鱉,於是試着用各種藥澆灌它,並同時給它內服這些藥,但這些藥全都不能損傷這只白鱉,就把它拴在床腳上。忽然有一天,一位客人來看望這個病人,客人是騎着一匹白馬來的。過不多久。白馬撒尿。濺在白鱉上,白鱉非常慌恐,急忙躲避着馬尿。因為拴着,沒能逃掉,就把頭和腳都縮回去了。那個病人看到了這情景,對他兒子說:「我的病也許可以好啦。」於是試着用白馬尿灌白鱉,不一會,鱉化成了水。那位病人立刻就服了一升多白馬尿,病當即就好了。

李子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