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太平廣記 三    P 100


作者:李昉
頁數:100 / 150
類別:中國古代史

 

太平廣記 三

作者:李昉
第100,共150。
醫書言虎中藥箭,食清泥;野豬中藥箭,豗薺 而食。雉被鷹傷,以地黃葉帖之。又礜石可以害鼠。張鷟曾試之,鼠中毒如醉,亦不識人,猶知取泥汁飲之,須臾平復。鳥獸蟲物,猶知解毒,何況人乎!被蠶嚙者,以甲蟲末傅之;被馬咬者,燒鞭鞘灰涂之。蓋取其相服也。蜘蛛嚙者,雄黃末傅之;筋斷須續者,取旋覆根絞取汁,以筋相對,以汁涂而封之,即相續如故。蜀兒奴逃走,多刻筋,以此續之,百不失一。(出《朝野僉載》)

【譯文】



  
醫書中說,虎中了藥箭,吃清泥;野豬中了藥箭,撞蒺藜並吃它。雉鷄被鷹弄傷,用地黃葉貼在傷口上。又,礜石可毒死老鼠。有個叫張鷟的人曾經做過試驗。老鼠中了毒,就象喝醉酒一般,也不能辯別人,但卻知道尋找泥汁喝,一會就恢復了平靜。鳥獸蟲物,還知道解毒,何況人呢!被蠶咬的人,用甲蟲末敷傷口;被馬咬的人,將鞭鞘燒成灰塗在患處。都是取他們相剋的作用。被蜘蛛咬的人,將雄黃末敷在傷口上。筋斷了,須接續的,取來旋覆根絞取它的汁液,把筋對上,塗上汁液,包紮好,就能接上,與原來一樣。蜀地的奴隷逃跑時,許多磕斷了筋的人,用這種方法接治,一百個人沒有一個不好的。

異疾

絳州僧

永徽中,絳州有一僧病噎,都不下食。如此數年,臨命終,告其弟子云:「吾氣絶之後,便可開吾胸喉,視有何物,欲知其根本。」言終而卒。弟子依其言開視,胸中得一物,形似魚而有兩頭,遍體悉是肉鱗。弟子致鉢中,跳躍不止。戲以諸味致鉢中,雖不見食,須臾,悉化成水。又以諸毒藥內之,皆隨銷化。時夏中藍熟,寺眾于水次作靛,有一僧往,因以少靛致鉢中,此蟲恇懼,繞鉢馳走,須臾化成水。世傳以靛水療噎疾。(出《廣五行記》)

【譯文】

唐高宗永徽年間,絳州有一個和尚得了噎病,嚥不下食物,病了好幾年。臨死時,告訴他的弟子說:「我氣絶之後,可以剖開我的胸部和咽喉,看看有什麼東西,要知道其中的因由。」說完就死了。弟子依照他說的剖開了胸腔和咽喉,從胸中取出一個東西,形狀象魚,但有兩個頭,滿身全是肉鱗。弟子把它放在鉢中,它不停地跳躍。弟子象玩似的把食物放在鉢中,雖然沒看見它吃,但不一會兒,食物全部化成了水。又把各種毒藥放進鉢中,全都跟隨着溶化了。當時正值仲夏藍草成熟季節,寺院附近的群眾在水邊作藍靛,有一和尚去了水邊,隨便帶回了少許藍靛,把它放在鉢中。這蟲很害怕,繞着鉢不停地奔跑,一會化成了水。後來,世間就流傳着用藍靛治療噎病。

崔爽



  
永徽中,有崔爽者。每食生魚,三斗乃足。于後饑,作鱠未成,爽忍饑不禁,遂吐一物,狀如蝦蟆。自此之後,不復能食鱠矣。(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高宗永徽年間,有位叫崔爽的人。每次吃生魚片,三斗才夠。後來,有一次餓了,未做成生魚片,崔爽忍不住饑餓,就吐出一個東西,形狀象蛤蟆,從此以後,再也不能吃生魚片了。

劉錄事

和州劉錄事者,大曆中罷官,居和州旁縣。食兼數人,尤能食鱠,嘗言鱠味未嘗果腹。邑客乃網魚百餘斤,會于野庭,觀其下箸。劉初食鱠數碟,忽似小哽,因咯(咯原作殻,據明抄本改)出一骨珠子大如豆。乃置於茶甌中,以碟覆之。食未半,怪覆甌碟傾側。舉視之,向骨珠子已長數寸如人狀。座客競觀之,隨視而長,頃刻長及人。遂捽劉,因相毆流血。良久各散走,一循廳之西,一轉廳之左,俱乃後門,相觸,翕成一人,乃劉也。神已痴矣,半日方能語。訪其所以,皆不省之。劉自是惡鱠。(出《酉陽雜俎》)

【譯文】

和州劉錄事,唐代宗大曆年間辭官棄職,住在和州旁縣。他每頓能吃好幾個人的飯,尤其能吃生魚片。他曾說,他吃生魚片從來沒有吃飽過。邑客就打了一百多斤魚,在外面的庭院中集會,觀看他吃魚。開始,劉錄事吃了幾碟生魚片,忽然好象有點噎住了,於是「咯」了一下,吐出一個豆粒大小的骨頭珠了。他隨手放在茶盅裡,用碟蓋上。還未吃到一半,他奇怪蓋在茶盅上的碟傾到了一邊,就拿起來看,方纔那顆骨珠子已經長了好幾寸,象人的形狀似的,在座的客人都爭搶着觀看。骨珠隨看隨長,不一會兒就長到人那麼大。於是揪住劉錄事,兩個人相互歐鬥,打出了血。過了許久,兩個人各自走開。一個順着大廳向西面走,一個轉到大廳的左邊,都走到了後門,兩人相接觸,合成了一個人,就是劉錄事。這時他的神情已經獃痴了,半天才能說話。問他是怎麼回事,全然不知,從此,劉錄事厭惡吃生魚片。

句容佐史

句容縣佐史能啖鱠至數十斤,恆吃不飽。縣令聞其善啖,乃出百斤,史快食至盡。因覺氣悶,久之,吐出一物,狀如麻鞋底。縣令命洗出,安鱠所,鱠悉成水。累問醫人術士,莫能名之。令小吏持往揚州賣之,冀有識者。誡之:「若有買者,但高舉其價,看至幾錢。」其人至揚州,四五日,有胡求買。初起一千,累增其價。到三百貫文,胡輒還之。初無酬酢。人謂胡曰:「是句容縣令家物,君必買之,當相隨去。」胡因隨至句容。縣令問此是何物,胡云:「此是銷魚之精,亦能銷人腹中塊病。人有患者、以一片如指端,繩系之,置病所。其塊既銷。我本國太子,少患此病,父求愈病者,賞之千金。君若見賣,當獲大利。」令竟賣半與之。(出《廣異記》)

【譯文】

句容縣佐史每次能吃生魚片幾十斤,總也吃不飽。縣令聽說他能吃,於是拿來一百斤生魚,讓他快吃,直到吃完。因為吃得太快,覺得有些氣悶,半晌吐出一物,形狀象麻鞋底。縣令讓洗淨,放在生魚片上,生魚片全變成了水。問了許多醫生和術士都叫不出它的名來。縣令讓小吏拿着到揚州去賣。希望能有認識這種東西的人,告誡說:「若有買的人,要高抬它的價格,看能給到多少錢。」小吏到了揚州,過了四、五天,有個胡人要買。開始要一千錢,一次次往上提價,到三百貫文錢時,胡人還價。交易始終沒有談成。有人對胡人說:「這是句容縣令家的東西,你一定要買,應該跟他走。」胡人就跟隨小吏到了句容縣。縣令問胡人,這是什麼東西,胡人說:"這是銷化魚的精靈,也能消融人腹中的病塊,有患病的人,用象手指尖大的一片,用繩繫上放在病處,那個病塊就化了。我本是國中的太子,小時候得了這種病,父親為尋找能治這種病的人,懸賞黃金千兩。你要是肯賣給我,能獲大利。縣令最後賣給他一半。

崔融

唐國子司業知制誥崔融病百餘日,腹中蟲蝕極痛不能忍。有一物如守宮,從下部出,須臾而卒。(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朝時,國子司業知制誥崔融,有病一百多天了,肚子被蟲蛀食,痛得不能忍受。有一個象壁虎似的東西,從肛門出來,不一會兒就死了。

刁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