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84


作者:陳衍
頁數:84 / 176
類別:文學評論

 

石遺室詩畫

作者:陳衍
第84,共176。
」近體皆妙於語言,情景曲傳得出;古體極似滄趣樓《京寓雜詩》。滄趣詩七首隻記其二,試錄之以訊審音者:「牆東鋤為園,築榭坐風月。貪涼眠復遲,病肺例秋發。所欣新種竹,足雨竿竿活。
稚樹與雜花,因依各萌達。天功庸可恃,灌溉要無闕。經月鑿井成,畦蔬亦成列。身勞兒女喜,隨地恣采掇。
優遊蠲吾痾,誰謂役於物?」「海荷開已闌,張叟病未已。一樽豈或尼?坐見涼風起。頗聞休假中,詩卷自料理。思舊搜遺文,無人會微恬。
宣南盛氣類,往者逝如水。卅載終合併,與公俱老矣。樓台雖無地,世擬集賢裡。但願長賡酬,香山竊自比。」尚有「隔巷車轔轔,知是沈十二」一首,尤似《和竹勿》首末二首,覓得當再錄之。


  
大概滄趣詩喜謹嚴,沈觀稍馳騁;而出以閒適,則多同也。
七、沈觀又有《六月七日同盧慎之郭嘯麓楊五書王晦如閻慶皆十剎海看荷花》
云:「千年淨業湖,湖水綠以藍。前有西涯宅,後有梧門寵。南皮昔來游,賢主留一酣。橋東賦詩處,碧柳仍穆穆。
風中萬柄荷,紅倚鏡函。士女騁姿媚,屢停樓下驂。衰翁亦好事,求友得兩三。沿湖看落日,目盡西山嵐。
頗憶少年時,始著朝士衫。北都富名勝,往往恣幽探。雙松訪慈仁,萬柳尋城南。無量淨業花,尤子性所耽。
朝玩及日晡,蓮實攜滿籃。遠香銀錠橋,念之有餘甘。海水茲已淺,
湖路猶能諳。何限綺羅人,冷笑霜雪髯。


  
堤旁張老室,每聞過客談。張文襄故宅在湖之南。安得就菰中,為我留茅庵?」沈觀極喜十剎海,為詩者屢,此首言之最詳,細思之甚有道理。昔歐陽公《有美堂記》,言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二者每不可得而兼。
惟金陵、錢塘為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眾,為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娛。大誠有之,小亦宜然,則十剎海是也。京師遊觀之所,若陶然亭、葦灣、棗花寺、天寧寺、法源寺之類,方牡丹、丁香、海棠、荷花、蘆葦盛時,遊人非不‧集,然旁無酒樓,非攜行廚不可以譙客,乘興約伴而來,不數時許,腹饑當去矣。惟十剎海有水有木,有葦有荷,酒家有樓,可以見對岸人家,樓台如畫。
隨意飲食,既醉飽,可以就近游積水潭、高廟,訪所謂十剎故跡,彷彿行金陵、青溪上流,而兼有後湖、莫愁湖之勝。況於沈觀之所居與近,隨時可至者乎。
八、一日在樊山處,出觀所藏唐麟德殿硯,歎為至寶,同人約作歌詩張之。次日,沈觀遂賦長歌,引據詳確,不留餘地矣。樊山自作,又復才思紛披,恢恢有餘。笏卿繼之,更能議論風生,穿穴處無意不搜。
余亦思作一首,至是無可下筆矣。硯長周尺八寸,寬四寸,高寸餘,背橫刻「麟德殿」三字篆文;中刻「賜太清宮道士楊弘元」九字;右側面刻「開成二年開國侯白居易恭記」等字;左旁低處刻「領山南西道李德裕敬觀」等字;其額刻宋道君花押;左側面刻香山太傅硯”五字。弘元,不知何許人。香山封開國侯,《唐書》不載。
贊皇不喜白公,題名其旁,皆難於索解處也。余長夏臥疾,偶思李德裕由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在太和八年十月;德裕見上,自陳請留京師,旋以為兵部尚書;
十一月李宗閔言德裕制前巳仃,不宜自便,復以德裕為鎮海節度使。是德裕領山南四道者,為時至暫。恭觀麟德殿硯,刻名硯側者,即在此時。故書官書名於左方低處,上空半行無宇,以示恭敬。
後三年為開成二年,白傅乃鎸字於德裕右方,
字多銜長,頂行寫。若其硯早歸白傅,白與牛相相善,德裕怨牛甚,至不肯開視白傅詩卷,寧肯書名於其下耶?遂本此意,亦作長句一首,示樊山諸公,云: “樊山示我一唐硯,我謂至寶宜作歌。泊園次日成首唱,引據詳確不可磨。樊山自作富才思,笏老繼之窮蒐羅。
譬如驪珠已探取,並鱗之而余不多。知難而退且閣筆,魏公藏拙豈我詫?兼旬病臥偶思索,頗有鄙見堪縷‧。贊皇平章改節度,披猖牛黨方稱戈。山南西道互更調,(時李宗閩即由山南西道入同平章事。
)八年十月維太和。題名硯側正此際,列銜低處字矮矬。請留京師暫未往,旋領鎮海遭坎軻。香山得硯後三載,開成石經同摩。
街長字多頂行寫,居贊皇右高‧及硪。
不然卷面貼如意,雖有好語屏不哦。題非君命硯私物,甘署紙尾理則那?有唐三宗魏三祖,貞觀開寶雙嵯峨。文宗聯句足繩武,憑高幾欲涕滂沱。玄元皇帝本 《道德》,尊崇道教尊獻獻。
羽流名輩不勝數,弘元不著知誰何。白公妻黨弘農望,輩行或者儕沙哥。長安臥病有楊九,貞元端合出一柯。當時此硯得拜賜,研朱點易平不頗。
未幾卻入履道宅,笏老推測當非訛。開成輓歌奉敕撰,定撫此硯懷恩波。雙齒忽落嘆衰老,一蟬坐對相吟哦。此時此硯新試筆,文櫃銀橈同婆娑。
昔吟《秦中》歌《長恨》,貞元元和時已過。文臣唐宋多五等,僅比緋紫光自他。
白公無子外孫幼,行狀失載誰與訶?我嘗評詩許朋輩,樊山才調白同科。平生襟抱亦相似,到處安樂留行窩。短長何止三千首,吟詩不苫髻不皤。硯乎硯乎物得主,不共楊枝駱馬悲蹉跎。”
此作頗有訂正笏卿詩中未細處,然笏卿謂弘元或白公妻族,以硯移贈,而白集有楊弘貞其人,或弘元兄弟,則考古得間,令人不覺首肯者。笏卿詩云:“樊侯富收藏,所蓄皆精好。有硯唐時物,觀者詫奇寶。周侯為作詩,引據稿且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