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石遺室詩畫    P 109


作者:陳衍
頁數:109 / 176
類別:文學評論

 

作者:陳衍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石遺室詩畫

劉次北永標有《盥白齋稿》。石渠高議見長賓。林樾亭喬番、林暢原茂春。
雁門遺研耕畲富,薩檀河王街,雁門學士之後,家藏遺研,作《祖研行》。少谷餘波濯淖新。鄭涵山振圖有《觀瀾堂稿》。誰信一時閒月旦,中原風雅望扶輪?”亦鄉邦文獻一二也。
《題謝甸男詩後》云:「十載同攀杞梓枝,深叢傲兀見孤罷。身游冀雍荊梁慣,才壓封胡遏末奇。六籍笙簧供鼓吹,九霄河漢沃肝脾。石渠高議經師盛,惟遲匡來與說詩。」斷句如《戲贈甸男》云:「叔寶愁多似江水,玄暉夢遠是青山。」《南歸述懷呈謝甸男》云:「日邊名士多於鯽,江上歸心不為鱸。」《越中諸生數百人悉題余西湖講舍校經圖為別,賦謝》云:「如此江山天下少,古來吳樾霸圖多。」先生為阮儀徵高弟子,文藻博麗,有六朝、三唐風格,與同年張惠言、吳鼐、鮑桂星、王引之齊名。
儀徵巡撫浙江,延主講杭州敷文書院,兼課詁經精捨生徒。典廣東、河南試,二三場遺卷一二萬,盡閲之。及見錢竹汀、段懋堂、王懷祖、程易疇諸先生,故學益精博。丁母憂後,
終於家居,主鰲峰書院講席。裡黨義舉,若省會大成殿、明倫堂、貢院號舍、東西湖水利,莫不首其議,與諸同志成之。以漳浦黃石齋先生孤忠絶學,呈請從祀孔子廟,卒如所請。所著有《五經異義疏證》、《尚書大傳定本》、《洪範五行傳》、《左海經辨》、《歐陽夏侯經說考》、《魯齊韓詩說考》、《禮記鄭讀考》、
《兩漠拾遣》、《左海文集》、《左海駢體文》、《絳跗草堂詩集》、《東越儒林文苑後傳》、《遂初樓雜錄》。儀徵選其《五經┆義疏證》、《左海經辨》及《文集》中說經者入《皇清經解》。雅慕武夷山水、紫陽精舍,晚年自號隱屏山人,作《隱屏山人傳》。疾時不谷食,卻醫藥,惟日啜武夷岩茗,瞰柑柚少許。
枕上作絶句云:「夢想仙巒二隱屏。問天應著少微星。人間無此溪山好,便欲乘雲上幔亭。」詞意惝倪,若有所會,(以上節摘阮元所撰《陳編修傳》。
)此詩今不在集中。
一四、西湖岳墳詩,舊傳趙子昂、高則誠諸作最工,皆取其斟酌飽滿也。若論飽滿,則吾鄉薩檀河玉街一律豈多讓焉?詩云:「賀酒黃龍事竟空,淒涼一闋《滿江紅。》十年戰伐歸三字,五國覊魂泣兩宮。水咽西陵虛夜月,枝生南向怨秋風。


  
將軍不受金牌詔,解甲丹墀死更忠。」又《登北固山》句云:「大兒古有孔文舉,生子今無孫仲謀。」《與陳恭甫論詩》云:「元‧詩才過海壯,永嘉名德渡江賢。」《秦淮客舍對菊》云:「世無束晉陶徵士,客本南朝沈隱侯。」


  
《七夕漫興》云:「世路艱難寧一水,人生離合悟雙星。」「人間大有新婚別,世上爭如《長恨歌》。」《題琅琊王碑》云:「紇干山頭雀凍死,君乃開門節度使。爭如鄭五領平章,坐使朱三作天子。」檀河自命霸才,此皆其意筆工整者。《登北固山》出句未切。「沈隱侯」句,比菊之瘦也。《高郵絶句》云:「明月揚州水調空,古祠搴木淡煙籠。
藕花香處無人見,故送蕭娘一笛風。」自註: 「米碑無露筋神姓氏,徐文長《蕭荷花詞》詩謂即露筋娘娘。施愚山云:相傳為蕭鄭二姓。」《樂游原呂氏妾葬處》云:「閩蜀相望何處家?返魂知作斷腸花。
六如我誦《金剛》偈,一種豐湖葬子霞。」「杜陵原畔樂遊園,碧草煙綿認墓門。獨立蒼茫翻弔古,夕陽無限近黃昏。」《吳門夏日》云:「行春橋外風花盡,銷夏灣頭柳色搖。
已是晚秋愁絶處,吳娘暮雨又瀟瀟。」
一五、建寧張亨甫先生際亮,道光間詩名藉甚。讀全集竟,錄其《武夷宮望大王幔亭諸峰》一首云:「肅肅靈官古,蕭蕭老樹存。誰知五嶽外,自擁數峰尊。人采煙霞氣,仙為水石魂。
穹岩遺蛻在,聊與示曾孫。」名句在唐宋之間。
又《宿天游道院》句云:“我舟訴曲流,茲峰渺雲際。安知干仞顛,數折轉幽邃?
陰泉奏虛籟,空岩養寒氣。風高夜多聲,天暝石增勢。中宵大星出,側掛落平地。
蕭森萬象動,空闊百靈至。”又《醉題一覽亭》句云:「黃葉落澗中,響在白雲裹。」乃不專仗筆氣以為盛唐者。至《王郎曲》最為傳作,余獨愛其首四句云:「天下三分月,二分在揚州,一分乃在王郎之眉頭,彎彎抱月含春愁。」王,揚州人也。
一六、識黃晦間三數年,未得其詩一錄之。有《秋夜贈貞壯》云:「日日逢君潭水邊,看花情態共茫然。宵寒尚待攜持去,車過方知躑躅賢。老大憐渠庸自計,沈吟無意便成篇。
得詩強為紅顏解,此事他人恐不傳。」《上巳日諸名輩集十剎海修楔,予以病未至,為詩寄謝》云:「佳辰已負獨酬詩,坐輟斯游詛失期? 湔祓未能勝久病,興懷原不在同時。當春委結吾何往?揆日鳴弦事亦知。湖糯不違強十里,了無陳跡與留遺。」二詩意態均閒雅。
一七、余少而旅食四方,鄉先輩之居里門者,多未奉手。歐齋林先生外,尚有枚如謝先生。謝先生治詩古文詞數十年,窮老汲汲不少休。顧道咸以來,程春海、何子貞、曾滌生、鄭子尹諸先生之為詩,欲取道元和、北宋,進規開天,以得其精神結構所在,不屑貌為盛唐以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