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五虎平西    P 113


作者:不題撰人
頁數:113 / 165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不題撰人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五虎平西

此時,又說張忠一路飛馬敗走。麻麻罕緊緊如飛追趕一程,已有二十餘裡之遙。張忠且敗且戰,喝聲:「番狗休得趕來!”麻麻罕喝聲:「南蠻還不下馬受死?」拍馬又緊緊趕來。多是一派荒郊野地,樹森森不見人煙之所。

張忠此刻被他趕得渾身冷汗漓,只得回馬提刀大喝:「番奴,你今要怎麼的?」麻麻罕說:「南蠻,本帥要取你性命!」張忠喝聲:「胡說,某乃天朝將士,肯失手於你。也罷,與你見個高低!」實時,再戰到六十多合,張忠到底招架不住,梟開大刀,仍覆敗走。這麻麻罕逞威大喝:「南蠻那裡走!」拍馬又追來,有數里路途。張忠正在急忙叫救之際,只見樹林內趕跑出兩個人來,乃是少年大漢。

一個臉如紫色,額廣頭圓,手執鐵鋼叉。一個生來臉白神清,口方鼻直,手拿長槍棍。二人大步踩開,趕出茅林,大喝:「何人敢在此處大呼小叫?」張忠一見二人,說:「我乃本邦虎將張忠,後有遼將追趕而來,望乞二位英雄救援,感恩不淺。」二漢說:「原來如此,將軍休得着急,且住馬在此。

他來,我們抵敵。」二漢步迎大喝:「番奴休得逞強,試試我們手段!」一柄鋼叉、一條鐵棍亂打,這麻麻罕見他是步戰,不分前後的打刺。張忠也來幫陣,三人來圍住,麻麻罕大敗而逃。張忠正欲追趕,兩個大漢說:“將軍休趕,這番奴少不得有一日擒拿他的。」

此時,張忠連忙下馬,放下鋼刀,深深拜謝二位英雄,說:「小將若非二位相救,必傷于番奴之手了,理當拜謝。」二位英雄說聲:「將軍休得如此,路見不平,拔刀相救,個個皆然。況且,將軍乃朝廷大將,我等乃本國小民,理當救援的。」張忠說:「某看二位英雄,氣宇軒昂,必非等閒之輩。



  
不知二位上姓尊名,住居何處?乞道其詳。」這紫臉英雄說聲:「不敢,小的名喚天鳳,下姓蕭。父母雙亡,四方凋零,住居就在前面這帶平陽地,採樵度日。」張忠說:「此位是你令弟麼?」蕭天鳳說:「非也,此人姓苗名顯,表字楚江,倒是一個官家公子。

父親苗學深就在關外雙龍泛,做個守總,如今亦已身故,單留母親、妹子。後來,房屋被火燒得干于淨淨,一貧如洗。自小他與小的厚交不淺一如同胞,是艱難度日的。他所以投了我的生涯,雙雙入山採樵度日。」張忠聽了,嘆道:「英雄不得志,洞水困蛟龍,信不誣也。」苗顯說:「張將軍,你看太陽已漸漸歸西,回關卻有三十八餘裡,不若住茅舍寬宿一宵如何?」張忠說:「承蒙留兄美意,只防元帥在關懸望不安,實要回關的。」蕭天鳳說:「將軍你若回關,只恐番奴在於要路埋伏,終歸不美。不如請住草廬,權過今宵,明日天亮,小的弟兄護送回關如何?」張忠聽了,想來麻麻罕果然驍勇,倘然在要路埋伏,就不妙了。



  
不若在此權宿一夜,來日回關也不妨礙。主意已定,說聲:「既承二位如此見愛,某家領命便了,只是叨擾不當。」不知二位英雄如何答話言,如何結局,再看下回。正是:

英雄運至離茅野,聖主昌明得將星。

第七十六回  遇英雄張忠勸仕 逢勇漢元帥收留

詩曰:

山林埋沒二英雄,運未亨時睏乏窮。

今日將軍蒙救援,他年功績受王封。

當下蕭天鳳、苗楚江說:「張將軍何必謙言,請上馬去罷。」張忠說:「二位不坐馬,某家也自便步行走了。」實時提刀帶馬而行。二人前行引道,行走路程不多,只見平陽地一間茅屋。

苗顯說:「這邊來推開門直進。」張忠答應,隨步進去。蕭大鳳接刀帶馬,搶綁在屋邊樹下,然後進內放了大刀、鋼叉。三人告禮坐下,略談數言。

苗顯進內說知母親,立刻烹茶,三人用畢。苗顯說聲:「哥哥,天色將晚了,你去備辦酒餚來與將軍用夜膳吧!」蕭天鳳答應去了。實時買着魚肉等回來,與苗母炊烹。不一會,裏邊拿進酒餚,排開桌上,燃點明燈。

二英雄說聲:「將軍,寒門無甚佳味可敬,淡酒粗餚,不過聊且充饑。如此不恭,將軍休得見怪。」張忠笑道:「二位如此說來倒也言重了,張某已承搭救,感激不盡。今夜又來叨擾,着實不當。

小將是個大老實人,不說套話的。」蕭天鳳說:「既然如此,請坐了。」三人坐下,苗顯滿斟美酒,慇勤奉敬。

酒至半酣,二人問起一向交鋒事情,張忠細細說知。二人聽了,呵呵大笑說:「久聞五虎英雄,殺得西遼大敗,君民所賴以安。可恨遼王不自揣度,又動干戈,又勞眾位英雄費糧動兵,擾亂人民,真乃遼王可惱。」張忠說:「為臣須當盡忠報國,某看你二人氣宇不凡,人材不俗,正在年少青春,因何做這樵客,自輕埋沒了英雄,真乃可惜。」二人說:「不瞞將軍,小的兄弟一般勇力,而且嚮日學習過武術了,欲圖效用,恨無提拔之人。只好困守鄉流,樵耕苦度。」張忠說:「二位若果有高飛之志,這也何難引薦,待某說知元帥,收錄你兄弟,同心協力,前去平西。倘你建立下功勞,豈不勝過樵採度日。」二人說:「若得張將軍肯力薦提攜,小的弟兄情原執鞭左右。」張忠說:「二位那裡話來,少年英俊,正當建功立勞,顯揚父母,方為豪傑。有功勞同為一體,何必謙言。」此是席間,初見情深,言語甚多不能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