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五虎平西    P 114


作者:不題撰人
頁數:114 / 165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不題撰人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五虎平西

且說苗顯之母周氏,在內廂內偷看張忠,見他人才出眾,氣概軒昂。想他五虎平西,名聲大振,我女兒已有二十二歲了,只為家貧,耽擱的未對親。趁他與我兒說得投機,若是他未有妻室,女兒得配此人,必有夫人之分。等一會孩兒進來,周氏笑而述說此事。

苗顯說:「母親,他乃天朝上將,妹子乃民家之女,不知允否?待孩兒試探問他罷了。」他出堂坐定說:「張將軍,你數年立下汗馬功勞,不知有幾位夫人?」張忠聽了笑道:「因何苗兄問起這句話來?勞勞碌碌的馬上功夫,那有閒暇幹得這件事情。所以,今日猶是一身,沒有妻房陪伴。」苗顯說:「將軍真是英雄,從不貪圖女色的。

但是,古話有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嗣之繼人所重也。」張忠聽了,點頭說:「苗兄言之有理,待我公務完了再議此事便了。」張忠之言,苗母裏邊聽得明白。停一會,苗顯進內。

周氏叫聲:「孩兒,此時交兵之際,不必提起此事了。且待日後身安兵了,再與他商議罷!」苗顯應諾:「孩兒還有一言告稟母親。」周氏說:「你也不必多講,為娘早已聽得明明白白。早間,張忠叫你與哥哥同去投軍,扶保宋室,若要去時,由你去的。

有了功勞,豈不勝作樵夫嗎!」苗顯說:「母親,孩兒去了,還防日食不敷,妹子無人照管。放心不下,如何是好?」周氏說:「這也何妨,前時被火之日,你妹子還留得金環一對,金鐲一雙。少有了還值百兩銀子,母女已有三年日子可給了。」這苗家既是一貧如洗,因何還有二金器?只因二物是小姐平時隨身常戴用的,所以,被火奔逃之日,只存二物。



  
今日得來采頭,作日給之費,也是他們之幸。當時,周氏說:「你弟兄是個英雄漢子,恨沒有提拔之人。今日既有機會可乘,理當出身圖功業,若有了寸進,不獨為娘免受辛勞,你爹爹在黃泉也心安了。」苗顯聽了娘言,諾諾答應。

轉出來悄悄將母言說知蕭天鳳,商議來日同到雄關。是夜安排張忠睡了。按下慢表。


  

卻說劉慶奉了元帥將令打聽張忠,在雲端已經看得明白,不與張忠相見,即回關稟知,元帥聽了想,這二人能退麻麻罕,必是英雄之漢。留宿張忠,必然義氣相投。且待來日他來,試看武藝高低,量材取用便了。不題元帥之言。

再說茅屋英雄是夜母子弟兄談言一會,然後睡去。次日天明,苗顯出去換金鐲、金環,完備了糧米食物之類。安頓娘親度日,叮囑妹子奉侍母親。翠鸞說:「哥哥放心,妹妹領令。

但此去刀兵相對,二位哥哥須要小心。」二人應諾。張忠幾次催促,周氏抽身出外說:「托張將軍照管兩個青年。」張忠說:「老人不必掛懷,小將在內,自然以手足相看的。」此時,日出已高,早膳用過,張忠急提了大刀,說:「我三人就此告別。」他二人說:「請將軍上馬!」張忠說:「我坐馬你步行,如何使得?」二人笑說:「將軍,你坐馬我步行比你腳力更快。」閒言休絮。蕭天鳳拿鋼叉,苗顯執了鐵棍,叫聲母親:「我們去了。」三人出門而去。苗母在門前望不見三人之影,方把柴門關閉。翠鸞說:「母親哎,我想兩位哥哥是個英雄漢子,奈無人提拔。今幸張忠到此,同去投軍,但願有了功勞,得了官爵的。」周氏說:「女兒,所以為娘由他去了。」不表母女之言。

再說三位英雄一路無阻,到了沙場。只聞戰鼓喊殺之聲,卻是李義與麻麻罕交鋒正在不能招架。兩員步將與張忠殺到,把番兵亂砍,刀斬叉傷棍打,一同殺進垓心。大喝番兵休到逞強,一齊動手。

麻麻罕見了,吃一驚,把大刀就劈。那裡擋得四員大將兵器使起,四英雄刀叉槍棍亂刺!這番將心中慌亂,拚命逃出,拖刀大敗。幸虧得達脫接應,擋了一陣,一同敗走回營。眾兵丁傷不少。

他們把番兵大殺一陣,屍首堆積如山。眾人說:「我們不免拚力殺上前去罷,抄了番營,再去見元帥!」此時一齊殺進番營,正遇達脫,被蕭天鳳一叉刺于馬下。張忠三人殺進兵營,兵將紛紛落馬而亡。石天豹見此光景,料不能保守,只得棄營逃走了。

此時遼營內,屍骸堆積如山,刀槍軍器拋棄沙場,番兵四散荒郊。張忠合宋軍收拾了糧草軍器馬匹,然後放起火來,把番營燒得乾乾淨淨。宋兵被傷甚少,此時單走了麻麻罕、石天豹二員番將。李義便問二位英雄尊姓大名,因何而至。

張忠就細說其情由,李義笑說:「昨日劉慶打聽回來說,有二位英雄遇了麻麻罕一番,方得無礙。原來是二位,果然本事高強,乃聖上的洪福。故得二位英雄幫助,且請進關,待元帥記錄功勞。」四人同進關去,整理隊伍,劉慶、石玉接見,各通名姓,歡敘言談不表。

張忠進見元帥,將路遇兩英雄的搭救詳細,一一稟知。元帥心中明白,吩咐傳進兩位英雄:「待本帥看他兩人生得氣宇如何?」張忠領命,傳進二人。此時,李義、劉慶、石玉,引了二人,一同進內叩見。元帥爺說:「二位少禮,請起罷。

你二人是中原百姓,還是西遼子民?」二人稟道:「小的是中原百姓。」元帥又問:「你們平日作什麼事情?」二人說:「元帥聽稟,我二人自小是金蘭兄弟,勝比同胞。只是一般家業全無,樵採度日。西遼屢屢侵犯,時時欲立功勞,因無人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