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續小五義    P 69


作者:鄭鶴齡
頁數:69 / 215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鄭鶴齡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續小五義

看看紀強並無親族人等,孤門孤戶,就是鄭天惠披麻帶孝,猶如父母親喪一般。這日晚間,徐良與天惠說:「若把老師埋葬已畢,你我二人可同奔南陽府去。」鄭天惠一聲長嘆說:「徐老爺,小可本應許展大人棄暗投明,如今一看我師尊之事,我看破世界,縱有眾位大人提拔一個紫袍金帶,也是不能脫過死去。待我師尊葬埋之後,我要入山修煉去了。

雖然不能成仙了道,且落一個無憂無慮、清閒自在,不管人間是非、朝中興滅。」徐良一聞此言,也覺着好生淒慘。徐良說:「既是惠兄一定看破紅塵,我徐良也不敢強扭着兄台幫我們辦事。我可至明天不候兄長了,我自己要投奔南陽府去了。」鄭天惠點頭。到次日,徐良告辭起身上南陽府不提。鄭天惠把師父家內房產,還有三十餘畝田地連使用的東西,盡都出賣,俱以發送師父一家三口。又到揚州埋葬師叔,諸事已畢,入山修煉去了。

單表山西雁離鵝峰堡奔南陽府的大路。這日正走之間,忽見前面有一座山,不甚高大,徐良行至山口,但見前面一帶葦塘,還有水葦,忽然見那葦塘旱岸之上有打碎的木籠囚車,血跡滿地。又細細尋找,就見靠着葦子底下顯出衣襟,又細細查看,還有露着手腳的地方。又有許多折槍、單刀、鐵尺,水內也有,旱地上也有,徐良一看這個光景,就知準是差使在此處叫人劫去了。

又看了看這個山裡頭道路,大約着準是山上有賊,若要是山中賊寇將差使搶去,大約這個解差之人不是叫他們殺死就是自己逃性命去了。我若不走這裡也就不管,既然親眼看見,焉有袖手旁觀之理。再說身居護衛之職,應當捕盜拿賊。又怕白菊花在此藏躲,我要是上去,倘若遇見,豈不是一舉兩得。

主意已定,繞着葦塘,找盤道上山,見前面有一座松樹林子,樹林內有二人藏藏躲躲,復又往外看覷。山西雁疑為不是好人,隨即躥進樹林,把刀往外一拉,說聲:「小輩,你們二人是什麼東西?」就看見二人「噗咚」跪倒地下,徐良切近一看,見二人在地下趴着,原來是一男一女,俱夠六十多歲。兩個人一齊說:「寨主爺爺,大師父,饒我們兩條命罷,我們女兒也不要了,連驢帶包袱,全都不要了,望求師父饒我們兩條老命罷。」只是苦苦哀求。



  
徐良說:「老頭子,你睜起眼睛看看,怎麼管着我叫師父,我也不是寨主。」那老頭子翻眼往上一看,說:「哎喲!可了不得了,不是你老,我們認錯人了。」復又跪下給徐良叩頭。山西雁說:「老頭子貴姓?方纔說你女兒是什麼件事情?」那老頭說:「小老兒姓張,名叫有仁,這是我的妻子,膝下無兒,只有一個女兒,小名叫翠姐。

我們住在徐州府東關,開了一座小店,皆因是我女兒許了石門縣呂家為親,人家要娶,離着道路甚遠,因此騎着三匹驢,上面帶著包袱行李前去就親。不料正走在此處,也不知此處叫什麼地方,忽然從山上下來二十多人,內中有兩個和尚,一個是頭陀,一個是落髮的。迎面來了木籠囚車,還有許多官兵,他們大家亂一交手,嚇的我們也不敢往前走了。山上的人打碎囚車,救了犯罪之人。

囚車上救下來的也是個和尚,又有一個年輕少婦。他們把兩個武職官也拿下馬來,還有兩個騎馬官人,叫他們殺了一個,拿去一個。護送官兵叫他們殺了五六個,俱都扔在葦塘之內。他們已然上山去了。

不料我女兒被他手下人看見,過去在白臉的和尚跟前說了幾句話,他們復又回來,把我女兒攙上驢去,連包袱帶驢都被他們搶去了。」山西雁一聞此言,把肺都氣炸了,說:「張老翁,你不要着急,你們且在此處等我。」張有仁說:「恩公,你要搭救我女兒,凶僧他手下人多,只怕寡不敵眾。」徐良說:「不怕,你只管放心,你在此處等等,待我上山看看虛實。」就見那老頭兩口子給徐良叩頭如鷄啄碎米一般。徐良轉身便走,拐山彎,摸山角,看看臨近,就見一段紅牆,必然是廟。將要撲奔廟門,見前面有兩個人一晃,慌慌張張下來一人,見了徐良就是一躬到地,說:「你老人家貴姓?」山西雁說:「老西姓徐,有什麼事情給我行禮?」那人說:「我在營伍中吃糧當差,我們的差使連我們大老爺全被和尚搶去。我見你老人家肋下帶刀,必是有本領的人。

你老要是認得僧人,求你老給我們講個人情。只要饒了我們兩個老爺的性命,今生今世不敢忘你老人家的好處。」徐良聽了微微一笑,說:「朋友,你只管放心,我正要找那凶僧算帳。你既為你家老爺,隨我前來。

或者結果凶僧的性命,或者拿住,那時再找你老爺的下落。」那人一聞此言,歡歡喜喜就跟徐良來至山門。徐良一看是準提寺,只見山門半掩。那人說:「我在前面帶路。」進山門,往西拐,在徐良腦後飛來一根悶棍,就打在頭顱之上。要知徐良生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一回  準提寺前逢二老 養靜堂內論英雄

且說徐良跟着那人進了山門,早就看出他的破綻來了。頭一件,不像當軍的打扮。二者看他是兩個人,因何過來一人說話?三者他求人救他的老爺。他卻頭前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