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禪真逸史    P 99


作者:清溪道人
頁數:99 / 202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清溪道人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禪真逸史

林澹然道:「自從老丈分別之後;經今十餘年。貧僧深感厚恩,未嘗頃刻敢忘,不意今日偶爾相逢,真是奇遇。老丈一向何處棲身?目今為何事,打從小莊經過?」杜悅道:「一言難盡。老朽自與老爺拜別後,屢屢在邊庭打探小兒成治消息。

聞人傳說,小兒已為都督,老朽打點行裝,欲赴梁國任所,希圖一會。不期命蹇,染了瘋疾,滿身麻木,不能行動,几乎命染黃沙。又虧永清僧弟接入庵內,請醫調治,整整在床睡了數年。不意客歲永清又已棄世。

聞人傳說,小兒為救游僧,被朝廷提究,一時驚死,人離家破。老朽恨不得身生兩翅,飛去尋覓,無奈染此惡疾,止好朝夕悲哭而已。去冬方得病體痊安,可以行動。今措置盤纏,要到梁國訪問的實下落,不想得遇老爺,實出望外。」說罷,兩淚交流。林澹然亦垂淚道:「令郎官為總兵都督,仁威遠播,朝野皆欽。小僧向年曾與相會,言及老丈傳與家報,都督見書大慟。臨別時托小僧傳上老丈,或得會面,速至武平圓聚。

不期令郎為釋放小僧,貽累身死,是小僧害了令郎。每思及此,肝膽皆裂。日前已着小徒到梁打聽寶眷消息,都說道令郎身死之後,有妾馮氏,生得一子。不幸令媳夫人和妾,相繼而亡,家業又遭回祿,令孫不知下落。

小僧拳拳在心正欲着人尋訪令孫蹤跡。今得老丈至此,實為天幸。但可傷永清老師早已歸西,未及一弔,貧僧負罪實多。老人家不須遠涉風霜,只在敝莊安養罷了。」杜悅聽罷,苦切不勝,哭道:「我那兒,我那孫子呵,卻從何處得見你也!閃得我老骨頭無投無奔。」說罷,跌足痛哭。



  
正哭間,屏風後轉出阿醜來,將杜悅衣襟一把扯住,叫道:「我的公公,今日方纔得見你面!」杜悅悲苦不禁,被這阿醜扯住,沒作理會處。林澹然喝道:「這畜生又來瘋顛作怪,什麼模樣!」阿醜喊道:「阿醜不顛,今日認公公也。」林澹然怒道:「這畜生,誰是你公公?不放手時,活活打死。」杜悅道:「老爺且慢打,其中必有緣故。

小官,你為何就認我是你公公?」阿醜放手道:「前月那夜跌死,見我父親杜都督,哭說林老爺救我公公杜悅性命,如此這般,細細囑付。說公公月餘後,必來莊上,教我相認。又說我是遺腹子,妾馮桂姐耽孕十七個月生的,名叫過兒。適纔公公和老爺說及借宿緣由,與冥府父親說的無二,不是我公公是誰?」杜悅道:「莫非你聽得我與林老爺所講,就捏出來的?」阿醜道:「我自小不認得爹娘,又不知前前後後的事,如何捏得出?公公你不信時,將左手出來看。


  

父親說,公公左手背有三點壽癍。」杜悅笑道:「這小官忒也靈變,見我左手拿着枴杖,有三點癍,就說是父親教的。」阿醜爭道:「這壽癍是我看見了,父親還說公公右腳面上有一顆黑痣,難道也是我看見了謊說的?」杜悅聽了,愕然大驚,對澹然道:「果然老朽腳面上有此黑痣,真是我的孫兒了。」林澹然笑道:「世間有這樣異事?阿醜初來時,俺便覺有些心動,不想公孫今日于此相會,真乃千古奇逢。」杜悅將阿醜細看,聲音笑貌,實與杜成治有幾分相似,不覺撲簌簌淚如雨下,一把將醜兒抱住,悲喜交集。阿丑也扯住杜悅叫公公。林澹然道:「老丈不鬚髮悲,公孫奇會,莫大喜事。」杜悅謝畢,林澹然教道人擺下酒食賀喜。

杜悅上坐,林澹然下陪,阿醜打橫,仍舊改名過兒,三人盡歡而飲。林澹然道:「一向感承令郎救命之恩,奈無門路可報,今得老丈與今孫在此,實愜俺懷。」杜悅稱謝不已。林澹然心下大喜,酒闌席散,着道人掌燈,送杜悅耳房安歇。

當夜林澹然想起杜成治釋放致死情由,今幸公孫相會,于此養其老,撫其孤,亦可以報其德了。但永清長老代俺視發皈禪,復贈禮物,心常感激,欲見而不可得;今又仙遊,不勝傷感,一夜不能安寢。次早起來,備辦祭禮香燭,設立神位,請杜悅為祭主,向西遙祭。林澹然跪下,親讀祭文云:

維大齊天保八年七月望日,沐恩剃度弟子林太空,謹以香花蔬食,

清供于圓寂大恩師永清住持之靈曰:唯師菩提早證,彼岸先登。舍慈航

而普度群迷,轉法輪而弘施戒律。念太空塵俗武夫,荷蒙濟拔。棒喝之

下,收轉雄心;摩頂之餘,頓開覺路。恩同天地以無涯,欲報涓埃而莫

罄。敬陳菲供,用展鄙私。尚饗。讀罷,涕淚交流,慟哭一場。

杜悅、過兒和苗知碩等,無不垂淚。祭畢,杜悅拜謝,方纔散了祭余。

是夜三更,林澹然入定之際,恍惚見兩個青衣人帶著一個和尚,項上繫著鐵索,向前稽首道:「承法師盛祭,特此相謝。」林澹然跨下掉床看時,正是永清長老。林澹然執手悲咽,問道:「吾師戒行清高,立心正直,既已謝世,即當往生淨土,何至于此?」永清道:「貧僧出家以來,謹守清規,毫忽不敢妄行。只因昔年蓋造觀音堂,缺少錢糧,寫一紙借契,往山下萬員外家貸銀二十兩。

那員外是一位好善長者,不收文契,照券兌銀與我,說道不取利息,止要還本。不期那長者半載之後,抱疾而亡,其子幼小,貧僧延捱未還,負此一件錢債。臨終之後,將我押至冥司。閻羅天子大怒,喝罵出家人不持戒行,瞞心昧己,負債不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