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蜀山劍俠 卷二上    P 68


作者:平江不肖生
頁數:68 / 278
類別:武俠科幻

 

蜀山劍俠 卷二上

作者:平江不肖生
第68,共278。
適纔全仗它們攻穿地穴,才得脫身,丟下它們而去,必然死於妖屍之手。欲待似前次救走,勢又不能。正在為難之際,一眼瞥見黑煙起處,妖屍已從洞中飛身出來。神鵰越發用力銜扯,似摧英瓊趕快逃避。

兩下相隔,原不甚遠,眼看黑煙快要飛到跟前。英瓊一見勢在緊迫,紫郢劍失而復得,有了前車之鑒,不敢再使飛劍離身上前迎敵;又加這些馬熊於己有恩,棄之不仁,只得勉強用劍光護住全身,相機進退。



  
那妖屍一見紫郢劍仍在英瓊手內,大吃一驚,正要施展妖法取勝。英瓊見妖屍忽然停步,周身冒起黑煙,轉眼之間,又是天旋地轉。知道再如不走,難免又蹈先前覆轍,玉石俱焚,將身飛上雕背。倏地晴空一個大霹靂,夾着數十道金光,從天下射。

未及看清來歷,便覺眼前一片漆黑,耳旁呼呼風響,身在雕背上,彷彿騰雲駕霧一般。以為又被妖法陷住,忙運玄功,兩手緊抱雕背,將劍光舞了個風雨不透。過沒有多大時候,倏地眼前一亮。定睛一看,自己仍騎在雕背上,並沒飛動,存身之處,已換了一個境界,妖屍不知去向,面前一片大梅林。

雖然五六月天氣,早過了梅花時節,老乾槎椏,綠葉濃蔭,鳴禽上下,襯着滿山野花雜卉,奼紫嫣紅,遠山含翠,近嶺凝青,越顯得天時融淑,景物幽艷。偶覺身上還在痛楚,想起前事,如在夢中。再往綠林盡處一望,一角牆宇,朱紅剝落,若有梵宇。四望雲林煙樹,岩壑泉石,無不依稀似曾相識。

心想:「明明適纔和妖屍交手,霹靂一聲,便覺昏暗不能自主,怎會換了這個所在?莫不又是妖屍玄虛?端的吉凶難測。」



  
正在驚疑之際,忽聽神鵰長鳴示警。耳聽頭上飛劍破空之聲,一道烏光,直往身前不遠降下,現出以前兩次交手的青衣少年,一手拿着一張紙卷,一手連連搖擺,似要試探着走將過來。英瓊見妖屍黨羽跟蹤而至,又驚又怒,不問青紅皂白,手指處,劍光直飛過去。那少年早已防到,也不抵敵,先將手中紙卷扔將過來,滿臉愁容,將足一頓,破空便起,一點烏光,轉眼飛入雲中消逝。

英瓊吃過苦頭,不敢窮追。那紙卷上面還包着一塊石頭,拾起一看,大出意料之外,甚是後悔。

原來那少年名叫莊易,本是與紅花姥姥同輩的異派劍仙可一子的惟一門人。只因可一子早悟玄機,不肯濫收徒弟,為禍世間,自知所學不正,難參正果,愛莊易資質,不肯誤他,只傳了一些防身法術。兵解以前,莊易正因誤食澀芝,失聲暗啞。可一子與他留下兩封柬帖,吩咐到時開視,自有仙緣遇合。

可一子兵解以後,莊易到時打開柬帖一看,上面寫着命他某日去到莽蒼山靈玉崖前,有一大洞,裡面有一個妖屍,守着一塊萬年溫玉。那妖屍生名谷辰,曾將自己一部道書盜去,窮凶極惡。後來長眉真人用七口神劍將他誅心而死。知他因得那部道書,已能變化幽冥,當時不能將他元神消滅,若干年後,仍要出土為害,給他頸上鎖了一根火雲鏈,再用玄門先天妙術開叱地竅,將他屍身元神一齊封閉。

那谷辰秉天地極戾之氣而生,與百蠻山陰風洞綠袍老祖心腸手段一樣毒辣。只因真人飛昇在即,不及運用八九玄功將他元神煉化,出此權宜之計。當時曾經留下兩口煉魔寶劍同兩個預言,等妖屍地竅中煉得可以出土之後,自有能人前去除他。那妖屍雖能將火雲鏈煉得長短隨心,到底長眉真人至寶,有生剋妙用,無法取脫,仍不能離開靈玉崖一步。

再加他在地竅之內,日受地風,周身已成枯骨,雖然得了那塊溫玉,只能使身上漸漸還暖,不能長肉生肌,須要本門百草陽靈膏,才可使他還原。命莊易拿了陽靈膏同一封書信,假說師父被峨眉所算,死時想起谷辰該到出世之日,命莊易拜在谷辰門下,用陽靈膏堅他的信心,必蒙收留。只須設法將他那塊萬年溫玉盜在手內,便不愁沒有機緣,得歸正果等語。莊易看完柬帖,依計行事。

妖屍先要吃他生血,經莊易表明來意,交了書信,妖屍果然大喜,非常信任。他知妖屍厲害,那溫玉日常掛在胸前,雖然早晚有一兩個時辰回死,怎奈人一近前,便中邪倒地,不敢造次,只得靜等機會。無事時,也常往滿山遊玩。

這日無心中發現洞前枯樹下有暗道,一時好奇,飛身下去,想探個仔細。先時穴徑甚狹,越走越寬。剛走到一處甬道,忽見對面飛來一道烏光,大吃一驚。知道後退已來不及,冒險用他師父可一子所傳收劍之法一試,居然收住。

原來是一口龜形小劍,烏光晶瑩,鑒人毛髮,劍柄上有兩個「玄龜」篆字,知是一口上好飛劍。正在諦視,忽然滿壁紅光,現出一個道婆,白髮飄蕭,高鼻大耳,手拄一根鐵拐。莊易見那道婆氣概不是尋常,以為劍的主人追來,情知不敵,一時福至心靈,躬身施禮,便要將劍奉還。那道婆已看出他是個啞子,便對他道:"物各有主,果然不差。

劍是你的,無須還我。我隱居在此已有多年,從無一人知道。今日正在丹室閒坐,瞥見一道劍光飛過,我認得那是長眉真人的七修劍之一,稍來慢了一步,已經落在你手,想是前緣。我看你資質甚好,雖然所學不正,人卻是一臉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