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國語譯註    P 141


作者:劉知幾
頁數:141 / 203
類別:中國古代史

 

國語譯註

作者:劉知幾
第141,共203。
范宣子與和大夫爭訟田地的邊界,很久沒有解決爭端。宣子想攻打他,詢問伯華。伯華說:「對外有軍事行動,對內有政事。我是管對外軍事行動的,不敢侵犯職權干涉內政。您如果有心對外用兵,可以把我召來詢問。」問到孫林甫,孫林甫說:「我是客居晉國的人,是事奉您的,只等待着為您做事。」問到張老,張老說:「我從軍事上輔佐您,不是軍事問題,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問到祁奚,祁奚說:「公族中有不恭敬的事,公室中有不公正的事,朝廷裡的事不正當,大夫們貪得無厭,這是我的罪過。如果作為國君的官而給您辦私事,那麼恐怕您表面上應承我,而內心卻要憎恨我。」問到籍偃,籍偃說:「我是為張老執掌刑法的,每天都聽他的命令,如果是他的命令,那還有什麼二話可說的?丟開張老的命令而擅自行動,那也就違反了您的命令。」問到叔魚,叔魚說:「等我替你殺了他。」叔向聽說後,去見宣子說:「聽說您與和大夫的事沒有平息,問遍了大夫們,仍沒有一個解決辦法,何不去詢訪訾祏。訾祏正直而且知識淵博,正直就能公正地分辨是非,知識淵博就能上下進行比較,而且他又是您的老家臣。我聽說國家發生大事,一定要遵循常規辦事,還要尋訪諮詢年老的長者,然後才能行動。」司馬侯來進見宣子,說:「我聽說您對和大夫很惱怒,我不相信有這回事。諸侯們對晉國有二心,您不憂慮這個,反而惱怒和大夫,這不是您應該做的。」祁午來進見,說:「晉國是諸侯的盟主,您是正卿,如果能夠平定端正諸侯,使他們歸順聽從晉國的命令,那晉國還有誰不聽從您,豈止是和大夫呢?何不同他親密和好,用大德來平息小怨呢!」宣子問到訾祏,訾祏回答說:「從前隰叔子躲避周難到了晉國,生下子輿當了法官,整肅朝政,朝廷沒有奸佞的官員;當了司空,治理國家,國家沒有敗壞的功業。傳到范武子,輔佐文公、襄公稱霸諸侯,諸侯沒有二心。等做了卿,輔佐成公、景公,軍隊中沒有敗壞的政事。及至做了景公的軍師,官居太傅,端正刑法,匯合訓導的法規,國中沒有奸刁的百姓,後人可以遵從效法,因此受封隨、范二邑。到範文子時,完成了晉、楚的會盟,加深了兄弟國家間的友誼,使各國之間沒有嫌隙,因此受封郇、櫟二邑。現在您繼承了職位,在朝中沒有奸詐的行為,國內沒有邪惡的百姓,此時四方沒有災害,又沒有外患內憂,仰賴着三位先輩的功勞享受祿位。如今國家太平無事,您卻怨恨和大夫,如果此時君王加寵于您,您將怎樣治理國事呢?」宣子聽了很高興,於是就多給和大夫田地與他和好。

訾祏死范宣子勉范獻子



  
170講:訾祏死,范宣子謂獻子曰①:「鞅乎!昔者吾有訾祏也,吾朝夕顧焉,以相晉國,且為吾家。今吾觀女也,專則不能,謀則無與也,將若之何?」對曰:「鞅也,居處恭,不敢安易,敬學而好仁,和於政而好其道,謀于眾不以賈好,私志雖衷,不敢謂是也,必長者之由。」宣子曰:「可以免身。」

【註釋】

①獻子:范獻子,名鞅,是范宣子的兒子。

【譯文】


  

訾祏死了,范宣子對范獻子說:「范鞅呀,以前我有訾祏作為謀臣,我早晚都要詢問他,來輔佐晉國,同時也為了自己的家族。如今我看你,獨自不能辦事,要商量又沒有人,你打算怎麼辦?」獻子說:「我呀,平時處事要恭恭敬敬,不敢草率,貪圖安逸,認真學習而喜愛仁義,和洽搞好政事而遵循正道,有事和大家商量,而不是以此求得好感,自己的想法雖然好,但不敢自以為是,一定要聽從長者的意見。」宣子說:「這樣可以免遭禍害了。」

師曠論樂

171講:平公說新聲①,師曠曰②:「公室其將卑乎!君之明兆于衰矣。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也,以耀德于廣遠也。風德以廣之,風山川以遠之,風物以聽之,修詩以詠之,修禮以節之。夫德廣遠而有時節,是以遠服而邇不遷。」

【註釋】

①平公:晉平公。新聲:指鄭、衛等地民間流行的新音樂。②師曠:晉國的樂師,名曠,字子野。

【譯文】

晉平公喜歡一種新樂曲,師曠說:「晉國恐怕要沒落了吧!君王已經出現衰亡的徵兆了。音樂是用來交流各地的風化的,以便將德行傳播到廣闊遼遠的地方。宣揚德行來推廣音樂,教化各地使音樂到達遠方,使萬物都受到音樂的感化,作詩來歌詠它,制禮來節制它。德行傳播到四方,使勞作遵照時節,舉動符合禮節,因此遠方的人來歸服,近處的人不遷居。」

叔向諫殺豎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