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360


作者:阿諾斯
頁數:360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360,共430。
大多數農場是作為農業合作社經營的,而工廠主要歸政府所有,由政府經管。除了為工業提供必需的資本外,政府還為促進最高產量而採用了軟硬兼施的做法。工人和經理都必須完成某種定額,違則罰款或開除。另一方面,如果他們超額完成定額,就會得到獎金.工會雖可以成立並得到承認,但未獲得罷工的基本權利——因為罷工會與蘇聯計劃經濟的目標和作用相對立。

罷工的目的是確保工人以較高工資的形式得到他們所生產的較大部分,而國家計劃委員會早已決定多少歸工人,多少由政府用於工業的再投資。



  
實際上,蘇聯的工業已經象事實上那樣迅速向前發展,因為政府提取了大約40%的國民收入用於再投資;相比之下,美國只提取了大約20%國民收入。而且,在計劃經濟中,政府能隨意分配投資資本。因此,蘇聯工業總產品中大約有70%是資本貨物,30%是消費品;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大致相反。到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

這一驚人的激增不僅是因為蘇聯生產率的提高,而且還由於大蕭條所造成的西方生產率的下降。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其中除了工業產量外還包括落後的農業產量1928年至1952年這25年中增加了三倍半——這一發展速度超過了同一時期其他任何國家。今天,蘇聯仍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不過它的產量大約只有美國產量的一半。

應該強調指出,蘇聯經濟的發展是在不顧蘇聯公民的願望、使他們受損害的情況下取得的,蘇聯公民被迫為將來而努力工作,忍受現在的貧困。根據計劃,消費品匱乏、昂貴、質量低劣。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產品與勞務的總市場價值在過去幾年中一直是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6%至48%。按人均計算,蘇聯國民生產總值大約是美國的五分之二。

對世界歷史的意義 從全球影響的觀點來看,國家計劃委員會很可能將證明比共產國際具有更大的意義。五年計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因為同一時期西方經濟的崩潰。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想家的夢;它是發展中的事業。美國新聞記者林肯·斯蒂芬斯從蘇聯回國後聲明:「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懷疑態度轉變為真正的興趣,有時轉變為模仿。為國家資源的投資確定重點是實行計劃的實質,蘇聯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了種種經濟政策。有些國家甚至開始了自己的持續時間不一的計劃,希望來減輕本國的經濟困難。


  

五年計劃給西方國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象給發展中國家留下的印象那麼深,一個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標準,蘇聯公民受到了嚴重的剝削。蘇聯人的衣衫襤樓、食物單調、住房糟糕和消費品匱乏給訪問蘇聯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黨制政治結構中的個人自由缺乏、工會受束縛、教育受統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嚴格控制同樣使他們感到震驚。儘管蘇聯取得了五年計劃的成就,但蘇聯社會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並不是一個值得倣傚的社會主義樂園。

不發達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應則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說,蘇聯是一個在30年內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成世界第二大工業、軍事強國的國家。使這一驚人的變化成為可能的種種制度和技術對這些民族來說非常重要。儘管大多數民族最近已贏得政治獨立,但他們還遠沒有獲得經濟獨立。

因此,他們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來看待蘇聯的生活水平。他們不太注意蘇聯人缺乏個人自由這一點,因為這些人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裡通常還享受不到這樣的自由。

蘇聯既是一個歐洲大國,也是一個亞洲大國,這是一個重要的事實。它的邊界從朝鮮起,經過蒙古、新疆、阿富汗、伊朗一直延伸到土耳其。在几乎所有這些地區,邊界兩邊都居住着同族人,因而促進了相互情況的比較和相互影響。由於五年計劃對蘇聯東部地區的有力影響,在多數情況下,蘇聯的情況相比之下很順利。

在漫長邊界的另一邊很少有與蘇聯中亞諸共和國所取得的巨大的物質成就相類似的成就,這些共和國的成就除識字的人由1914年的約20%上升到1940年的75%、進而几乎上升到今天的100%外,還包括185哩長的費爾干納灌渠、900哩長的特克西伯鐵路、新建的紡織廠、卡拉干達產煤區、萊克·巴契煉鋼廠、化肥廠和農機廠等。

蘇聯的中亞政策並沒有獲得全體一致的贊成。為了逃避五年計劃早期階段的鎮壓,有10萬到20萬哈薩克人逃進了中國的新疆。老一輩人中有許多人堅決反對其共和國的日益俄羅斯化——這些共和國的日益俄羅斯化是政府故意制定的政策的結果,也是大批斯拉夫人遷入的結果。但是,這種內部的不滿實質上並沒有影響蘇聯的計劃經濟對生活在前殖民地地區的許多人所具有的吸引力。

其原因在一位美國通訊員的以下報道中闡述得很清楚,這位通訊員于1953年遊歷了中亞廣大地區。他的觀察所含有的全球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從曼德勒到開羅,從開伯爾山。到馬拉巴爾,從中國到蘇伊士,塔什干的發射機每天都將蘇聯的消息傳播到遼闊、動盪的大陸的最邊遠地區。

如果全亞洲越來越具有接受能力的聽眾都認真收聽這些消息,那麼,許多原因中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首都塔什干本身就提供了一種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