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383


作者:阿諾斯
頁數:383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383,共430。
最後,我們應該想到,這不是蘇聯和德國之間的一場鬥爭,而是蘇聯和歐洲大陸之間的一場鬥爭。也就是說,蘇聯紅軍不僅要對付德國軍隊,而且還要對付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大量軍隊,蘇聯的兵工廠除了與德國的兵工廠競爭外,還要與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工廠競爭。因此,儘管1941年蘇聯的鋼產量與德國的鋼產量几乎相等,但要比德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鋼產量少一半以上。

希特拉的戰略是沿著從芬蘭到羅馬尼亞的1000哩長的戰線前進,向東推進到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哈爾科夫和羅斯托夫的這條線上。德國軍隊打算將蘇聯紅軍包圍和消滅在這條綫以西的地區,因此,他們無需將他們的戰線延伸到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山脈那邊。由於上述因素,德國人几乎達到了他們所提出的所有的領土目標、他們佔領了哈爾科夫和羅斯托夫,差不多完全包圍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在列寧格勒,每日口糧即代用麵包減少到4盎司左右;近300萬城市居民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可怕的冬天尚未結束前就已餓死。



  
德國人儘管取得了這些給人以深刻印象的進展,但1941年發動的戰役並未達到基本的戰略目標。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都未被攻克,蘇聯紅軍雖受到重創,但仍然很完整。事實上,蘇聯紅軍于1210日發動了一次反攻,粉碎了德軍對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鉗形攻勢,而且還奪回了羅斯托夫——這是德軍佔領後又被迫放棄的大小城市中的第一座城市。因此,儘管蘇聯紅軍損失慘重,但它所做的仍比預期的好很多。

蘇聯紅軍的倖存也不象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是由於「普遍的冬天」。德軍于1O月向莫斯科發動首次最大的進攻時,天氣異常暖和。直到1116日以後發動第二次進攻時,冬天的氣候才妨礙了德國人,不過,它也同樣破壞了蘇聯人的反攻,要不然,蘇聯人的反攻會比實際上的更成功。

珍珠港 1941127日,日本人襲擊了珍珠港,從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歐洲範圍的衝突轉變為全球性的衝突。戰爭剛開始時,几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決心保持中立。羅斯福總統同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一樣,公開表明了這一決心;193993日,他向全國宣佈:「和平將不會停止」。但是,希特拉出人意料的勝利,尤其是法國的淪陷,迫使美國的決策人開始提出疑問:中立態度能否自動地提供保護免受卷入戰爭之害。



  
如果希特拉征服英國,然後控制大西洋——這在當時似乎決不是不可能的事——征服計劃中的下一個目標會不會是美洲大陸?

這些因素使華盛頓斷定,避免卷入戰爭的最好辦法是向那些仍在與德國作戰的國家提供除戰爭外的一切援助。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美國會簽訂《驅逐艦與基地的交換協議》194092、從中立立場逐步轉入非交戰立場,為什麼美國會制訂《租借法》19413月旦日、簽署《大西洋憲章》1941812和發佈若干命令19418-9月,這些命令要求美國海軍為紐芬蘭和冰島之間的所有交戰國和中立國的商船護航,並要求美國海軍一看到出現在這些水域中的軸心國軍艦就立即向它們開火,從非交戰立場轉入不宣而戰立場。

羅斯福總統在努力限制軸心國在西方的擴張的同時,還試圖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然而,一屆又一屆的東京政府由於歐洲事態的發展所提供的所謂的良機而變得越來越好戰。希特拉的勝利使法國、英國和荷蘭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富饒領地几乎沒有設防。因此,1940927日,日本同德國和意大利簽訂了《三國條約》。

這一條約承認德國和意大利在歐洲、日本在亞洲的霸權,要求在任何一個簽約國遭到美國進攻時互相提供充分的援助。

不過,日本人對歐洲的戰爭不直接感興趣。他們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于1941413日與蘇聯簽訂了一個條約,在這個條約中,雙方保證,如果一方「成為一國或其他幾國的進攻目標」,他方將保持中立。19416月,當希特拉侵略蘇聯時,他曾要求日本與他合作,從東面進攻蘇聯。日本人懷疑德國人在亞洲的目的,拒不答應這一要求。

此外,他們還看到了東南亞的更迷人的地區,那裡正動盪不安,為他們提供了明顯的機會。到1941年夏時,他們已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上的基地,同泰國簽訂了聯盟條約,並且,正要求獲得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和橡膠產品。那時,英國人在歐洲的處境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撤離了上海,只在香港和新加坡保留了一些毫無戰鬥力的部隊。因此,只要美國不干涉,日本人佔領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時機似乎已經成熟。

日本領導人在與美國的關係這一問題上意見不一。陸軍準備直接向英國、法國和美國挑戰,但海軍、外交家和實業家多半不同意這種做法。194110月,贊成與美國和解的首相近衛又麿辭職,於是出現了轉折點。「剃刀腦袋」東條英機將軍接替了近衛,組織了一個由陸、海軍軍官組成的內閣——據說這是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內閣」。

東條決定,通過外交或武力手段,在這年年底之前跟美國算帳。日本駐華盛頓大使野村吉三郎海軍上將和來棲三郎特使一起同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在這最後時刻舉行了一系列會談。雙方的立場相差甚遠,因此,達成和解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