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72


作者:中科院
頁數:72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72,共298。
文人學士雲集在他的麾下,並非由於他們不怎麼讚賞太平軍的反滿立場,而是因為他們更傾向保護中華遺產。此外,滿清王朝已建立了二百多年,在此期間,漢人士子一直效命于這個王朝;要他們現在擁護種族革命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事實上,文人的既得利益與清王朝的利益是相當地水乳交融,以致文人實際上在支持帝國的事業時,也就在捍衛他們自己的利益。18農民也響應曾國藩的號召,因為太平軍擾亂平靜的鄉村生活,蠻橫搗毀廟宇神寵,令他們心寒。
湘軍與太平軍的最初對壘並不令曾國藩振奮;他遭受了幾次挫折,各省督撫批評他乾打雷不下雨。轉機在185451日來到了,是日,他的水師在湘潭取得了一場大捷。曾國藩的福星開始冉冉升起,1O月,他收復了自6月起一直被太平軍佔據的重鎮武漢。皇帝對這一事態轉折大感欣慰,授予曾國藩剿減叛亂的絶對權威,這標志著兵權從滿人轉移到漢人手中的起始。
湘軍隨後乘勝昂然挺進江西,包圍了重鎮九江,太平軍不僅予以有力的抵抗,而且實際上成功地將湘軍諸部截為兩股,將曾國藩的人馬拖在難以動彈的極端困苦境地。此時,太平軍的運氣再度升起。他們于18554月第三次攻取武漢,並席卷湖北和江西,將曾國藩困在江西境內。與此同時,在南京的太平軍于1856年年中出擊,摧毀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把欽差大臣向榮逼得自盡。
整個長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軍之手,命運真是太照顧他們了。但就在他們勝利的顛峰,沉重的打擊從其內部出現,革命運動被削弱到無可復元的地步。


  
6.天國內訌
1856年,在南京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內訌,強烈地震撼了太平天國。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是東王楊秀清難以遏止的野心,這種野心從一開始就昭然若揭。楊秀清在窺透了洪秀全之神聖使命及其新三位一體的謊言之後,開始裝作神魂附體,並宣稱上帝賜恩召見了他。洪秀全因害怕報復,不敢揭穿他的詭計。
約在18511月金田起義之前的六個月,楊秀清突然病倒,又聾又啞,結果不能參與起義的籌劃。顯然,他是在採取一種消極抵制,旨在逼迫其它首領給予他更高的地位。他當上了正軍師,在這次運動中的地位僅次於洪秀全。從此,由他決定方針策略,發佈命令。
他在南京是正軍師及太平天國首相,拍板所有重大決策、發佈命令和控制接近天王的渠道。天王幽居深宮,在覲見天王時,只有東王一人站立,其它所有人都要下跪,東王在天王前以高傲而親密的別號自稱「臣下小弟楊秀清」。南京的人民知道楊秀清比知道洪秀全多,因此,毫不奇怪,他的知名度與天王一樣高,而太平天國運動也經常被稱作「洪楊之亂」。


  
楊秀清對在太平軍勝利中所起的作用非常自豪
而他的作用毫無疑問是很大的
以致他內心萌發了取代洪秀全的慾望。為實施這項計劃,他將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支出天京,前者往江西,而後
者往湖北。東王開始更加頻繁地神靈附體,並以上帝的名義怒罵洪秀全。在1856年擊破清軍江南大營之後,他的活動達到了頂峰。受這次大捷的鼓舞並深信自己的領導才能,東王斷定廢黜天王的時機已到。
他策動追隨者尊奉他自己為「萬歲主」,這個稱號是專門留給天王的,在其它情況下,則只能由王朝的皇帝專享。洪秀全知道攤牌的時刻正直逼過來,他密詔北王和翼王清除東王對天國的威逼。北王連夜趕回南京,于92日襲入東王府,殺死了東王以及約兩萬名東王的追隨者。但畫虎不成反類犬,北王的行為像以前的東王一樣難以忍受。
翼王趕回天京,抱怨殺戮太過,表示罪責止在東王一人,不應殃及他的從人,北王此時竟也想殺掉翼王。雖然翼王設法乘黑夜脫了險,但他的家人和親戚卻全被殺害了。天王無法容忍這種肆意濫殺,他在東王死後不到三個月就處決了北王。至此洪秀全完全失去了對同道們的信任;他將權柄交給了兩個平庸的哥哥,這兩人很難維持天國的完整。
洪秀全之下最初五個封王中的唯一倖存者翼王,返回天京短暫執掌了一段時間的國務,但發覺自己不受天王的信任。翼王為自己的安全和前途忐忑不安,遂率大隊人馬出走,在隨後七年中轉戰數省,最終於1863年在四川被殺。
1856年的內訌非常深刻地削弱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士氣和力量,以致它再也沒能恢復元氣。洪秀全自己縱情享樂以忘卻煩惱,他的運動完全顯得群龍無首。要不是清廷有將所有太平軍降人處死的長期號令,許多太平天國的官兵都可能就此離去了。1859年,天王的堂弟及最早的信徒洪仁玕在蟄居香港許多年後來到南京,此時太平軍的士氣才稍為振作。
洪仁殲被封為干王及總理,但天國政權衰敗得太深,難以制止。不過,天國的最終垮台卻推延了,主要是因為年輕的天才將領李秀成發動了一系列出色的戰役。李秀成以忠王封號出名,正是他在18605月第二次擊破重建的清軍江南大營,拔掉了近在天京咫尺的眼中釘。他乘勝一路掃蕩,于18608月進抵上海近郊,沿途攻克了蘇州和常州。
太平軍在他的指揮下收復了江蘇全省,只剩下上海和鎮江。忠王的勇猛頑強使太平天國運動免于崩潰,但無人能遏止住太平天國的分崩離析。
7.戰爭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