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97


作者:中科院
頁數:197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作者:中科院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毛澤東決心成為國際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領袖,並使北京成為社會主義集團的新的中心。俄共在史達林死後未能產生一個具有超凡魅力的卓越領導人,這種情形有利於他的計劃,而緊隨「非史達林主義運動」在東歐衛星國出現的動盪不安,則為實施這一計劃提供了大好時機。繼1956年匈牙利叛亂之後,波蘭人要求獲得「人民民主」走「不同社會主義道路」的權利。毛澤東抓住這個機會充當社會主義陣營的調停者,並派熱情洋溢的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出使東歐執行緩和使命。
周恩來強調,在資本主義威脅面前,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在蘇聯領導下團結一致,以及強調承認各衛星國的情況不同有重大意義。毛澤東的動作雖然只是個權宜之策,卻制止了共產主義世界的瓦解之勢,並維護了蘇聯在集團中的首席地位。北京第一次在亞洲以外發揮了影響,發出了一種不同於莫斯科的聲音。受這一成就的鼓勵,毛澤東在1957年對鐵托的修正主義發動了一場猛烈的批判,使自己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正統原則的捍衛者。
1958年,毛澤東已經使北京成為莫斯科之外的另一個中心。社會主義陣營的堅固結構鬆動了,蘇聯的領導地位也被打破了。
毛澤東的崛起和共產黨中國對蘇聯霸權的挑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世界能不能容忍兩種聲音和兩個中心不管這個問題如何解答,它無疑造成了兩者之間的緊張局勢,在有關全球戰略和世界革命方式問題上尤其如此。當19578月和10月蘇聯成功發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時,毛澤東興高采烈地宣佈「東風壓倒西風」。他認為形勢非常有利於推進國際社會主義的事業,但赫魯曉夫卻猶豫不決。1958年,在金門
馬祖危機中,蘇聯人沒有支持北京攻佔這些沿海島嶼的努力。
對中蘇關係損害最嚴重的是赫魯曉夫干涉中國的內政;1959年,他鼓動訪蘇的中國國防部長彭德懷反對毛澤東,並在同年6月彭德懷回國一個星期之後單方面取消了195710月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議,意圖削弱毛澤東的地位。241957年的協定規定,莫斯科向中國提供一枚原子彈樣品、科學數據和技術人員,幫助中國研製原子彈。在1958年贈送了一個重水反應堆之後,赫魯曉夫後悔起自己的承諾。原子彈樣品再也沒有送來,而且,在1959年,科技情報的輸送也受到了限制,蘇聯技術人員撤離了中國,帶走了已完成一半的工程藍圖。


  
毛澤東被深深激怒了,他指責赫魯曉夫屈服于美國的宣傳、搞「修正主義」、在戰爭性質和世界革命總戰略上持異端觀點。他以暗示方式,表示懷疑赫魯曉夫是否適合于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意識形態爭論的烈度加強了。
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統觀念,認為社會主義世界與資本主義世界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根據北京的觀點,戰爭將推進而非阻撓共產主義事業。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蘇維埃俄國的出現成為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共產黨中國的建立;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使共產黨奪取美國的政權,從而埋葬資本主義世界。
北京宣稱戰爭並不可怕;雖然核武器的災難可能會消滅三億中國人,但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遭遇將更壞。據說,周恩來聲稱,下一場戰爭之後,將剩下「兩千萬美國人、五百萬英國人、五千萬俄國人和三億中國人」。25這種大膽的立場也許旨在消除對戰爭的恐懼,防止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烽火熄滅。
赫魯曉夫批駁中國人的觀點,並爭辯說,戰爭的破壞性太大,應設法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徹底毀壞地球,使共產主義的勝利成為毫無意義之事。相反,由於社會主義陣營具有優越的制度,它將能夠通過和平競賽超過資本主義世界,取得輝煌勝利。在北京看來,這些觀點是離經叛道的。19604月,中國人猛烈地批判赫魯曉夫「割裂、背叛、修正」馬克思列寧主義


  
這些行為必將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災難。
赫魯曉夫指責毛澤東「像史達林,只記得自己的利益,編造一些脫離現代世界客觀現實的理論」。26莫斯科與北京之間的爭論促使了1960年l1月在莫斯科召開一次由八十一個共產主義政黨參加的大會,試圖來裁決中蘇爭論。
中國代表團奚落和平共處的觀念是個幻想,主張更有力地支援解放戰爭和民族獨立運動,貶低和平取勝的機會。蘇聯人反駁說,全球戰爭的危險太大,由於共產主義集團還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戰略優勢,因此就要謹慎行事。此外,經濟競賽將是決定性的因素,時機也有利於社會主義陣營。27會議在1960126日發表了最後公報,宣告擁護蘇聯關於和平共處的觀點,另外為安撫中國人作了一些小的改動。
北京很不情願地在公報上簽了字,以維護集團的團結,但在這表象之下,分歧依然存在。儘管蘇聯人在會上取得了勝利,但很明顯,北京已能夠對莫斯科提出挑戰而無被逐出集團之虞。蘇聯的霸權時代已一去不返了。
下面一些事件是使中蘇關係進一步緊張: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莫斯科的單方面行動;莫斯科未經與中國人磋商即接受禁止核子試驗條約;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中拒絶支持中國。281964年,中蘇之間的敵意已變得非常強烈,其時中國的核武器眼看就要研製成功,赫魯曉夫竟考慮要摧毀中國的原子彈基地。其它一些蘇聯領導人被這個計劃嚇獃了,他們立即通報了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威脅要入侵外蒙古,以表明蘇聯連它的亞洲衛星國都保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