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魏書 上    P 182


作者:魏收
頁數:182 / 253
類別:歷史

 

魏書 上

作者:魏收
第182,共253。
司馬天助,自雲司馬德宗驃騎將軍元顯之子。劉裕自立,乃來歸闕。除平東將軍、青徐二州刺史,東海公。天助招率義士,欲襲裕東平、濟北二郡及城戍,又破裕將閭萬齡軍,前後多所虜獲。拜侍中、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青兗二州刺史,公如故。真君三年,與司馬文思等南討。還,又從駕北征。在陣歿。

子元伯,字歸都。襲爵,後降溫縣子。太和中,為建威將軍,泰山太守。



  
史臣曰:諸司馬以亂亡歸命。楚之風概器略,最可稱乎?其餘未足論也。而以往代遺緒,並當位遇,可謂幸矣。

列傳第二十六 刁雍 王慧龍 韓延之 袁式

刁雍,字淑和,勃海饒安人也。高祖攸,晉御史中丞。曾祖協,從司馬叡渡江 ,居于京口,位至尚書令。父暢,司馬德宗右衛將軍。初,暢兄逵以劉裕輕狡薄行,負社錢三萬,違時不還,執而徵焉。

及裕誅桓玄,以嫌故先誅刁氏。雍為暢故吏所匿,奔姚興豫州牧姚紹于洛陽,後至長安。雍博覽書傳,姚興以雍為太子中庶子。

泰常二年,姚泓滅,與司馬休之等歸國。上表陳誠,于南境自效。太宗許之,假雍建義將軍。雍遂於河濟之間招集流散 ,得五千餘人,南阻大□,擾動徐兗,建牙誓眾,傳檄邊境。劉裕遣將李嵩等討雍,雍斬之於蒙山。於是眾至二萬,進屯固山。七年三月,雍從弟彌亦率眾入京口,規共討裕。裕遣兵破之。

六月,雍又侵裕青州,雍敗,乃收散卒保于馬耳山。又為裕青州軍所逼,遂入大鄉山。

八年,太宗南幸鄴,朝於行觀。問:「先聞卿家縛劉裕,于卿親疏?」雍曰:是臣伯父。”


  

太宗笑曰:「劉裕父子當應憚卿。」

又謂之曰:「朕先遣叔孫建等攻青州,民盡藏避 ,城猶未下。彼既素憚卿威,士民又相信服,今欲遣卿助建等,卿宜勉之。」

於是假雍鎮東將軍、青州刺史、東光侯,給五萬騎,使別立義軍。建先攻東陽,雍至,招集義眾,得五千人。遣撫慰郡縣,土人盡下,送租供軍。是時攻東陽,平其北城三十許步。劉義符青州刺史竺夔于城內鑿地道,南下入澠水澗,以為退路。雍謂建曰:「此城已平,宜時入取。不者走盡。」

建懼傷兵士,難之。

雍曰:「若懼傷官兵者,雍今請將義兵先入。」

建不聽。夔欲東走,會義符遣其將檀道濟等救青州。雍謂建曰:「賊畏官軍突騎,以鎖連車為函陣。大峴已南,處處狹隘,不得方軌。雍求將義兵五千,要險破之。」

建不聽,曰:「兵人不宜水土,疫病過半。若相持不休,兵自死盡,何須復戰?今不損大軍,安全而返,計之上也。」

建乃引還。

雍遂鎮尹卯自固。又詔令南入,以亂賊境。雍攻克項城。會有敕追令隨機立效,雍於是招集譙、梁、彭、沛民五千餘家,置二十七營,遷鎮濟陰。延和二年 ,立徐州于外黃城,置譙、梁、彭、沛四郡九縣,以雍為平南將軍、徐州刺史,賜爵東安侯。在鎮七年,太延四年,徵還京師,頻歲為邊民所請。世祖嘉之,真君二年復授使持節、侍中、都督揚豫兗徐四州諸軍事、征南將軍、徐豫二州刺史。

三年,劉義隆將裴方明寇陷仇池,詔雍與建興公古弼等十餘將討平之。

五年,以本將軍為薄骨律鎮將。至鎮,表曰:

臣蒙寵出鎮,奉辭西籓,總統諸軍,戶口殷廣。又總勒戎馬,以防不虞,督課諸屯,以為儲積。夙夜惟憂,不遑寧處。以今年四月末到鎮,時以夏中,不及東作。念彼農夫,雖復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廣殖。乘前以來,功不充課,兵人口累,率皆饑儉。略加檢行,知此土稼穡艱難。

夫欲育民豐國,事須大田。此土乏雨,正以引河為用。觀舊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東西四十五里,鑿以通河,似禹舊跡。其兩岸作溉田大渠,廣十餘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計昔為之,高於水不過一丈。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於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浸射,往往崩頽。渠溉高懸,水不得上。雖復諸處按舊引水,水亦難求。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為二。西河狹小,水廣百四十步。臣今求入來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鑿渠,廣十五步,深五尺,築其兩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還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復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計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訖。所欲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從小河東南岸斜斷到西北岸,計長二百七十步,廣十步,高二丈,絶斷小河。二十日功,計得成畢,合計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盡入新渠,水則充足,溉官私田四萬餘頃。一旬之間,則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實。官課常充,民亦豐贍。

詔曰:「卿憂國愛民,知欲更引河水,勸課大田。宜便興立,以克就為功,何必限其日數也。有可以便國利民者,動靜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