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今古奇觀    P 87


作者:抱甕老人
頁數:87 / 259
類別:古典小說

 

今古奇觀

作者:抱甕老人
第87,共259。
話分兩頭。且說劉有才那日哄了女婿上岸,撥轉船頭,順風而下,瞬息之間,已行百里,老夫婦兩口暗暗歡喜。宜春女猶然不知,只道丈夫還在船上,煎好了湯藥,叫他吃時,連呼不應,還道睡着在船頭,自要去喚他。卻被母親劈手奪過藥甌,向江中一潑,罵道:「癆病鬼在那裡?你還要想他!」宜春道:「真個在那裡?」母親道:「你爹見他病害得不好,恐沾染他人,方纔哄他上岸打柴,逕自轉船來了。」宜春一把扯住母親,哭天哭地叫道:「還我宋郎來。」劉公聽得艄內啼哭,走來勸道:「我兒,聽我一言,婦道家嫁人不着,一世之苦。那害癆的死在早晚,左右要拆散的,不是你因緣了,到不如早些開交乾淨,免致擔誤你青春。待做爹的另揀個好郎君,完你終身,休想他罷!」宜春道:「爹做的是什麼事!都是不仁不義、傷天理的勾當。宋郎這頭親事原是二親主張,既做了夫妻,同生同死,豈可翻悔?就是他病勢必死,亦當待其善終,何忍棄之於無人之地?宋郎今日為奴而死,奴決不獨生。爹若可憐見孩兒,快轉船上水,尋取宋郎回來,免被傍人譏謗。」劉公道:「那害癆的不見了船,定然轉往別處村坊乞食去了,尋之何益?況且下水順風,相去已百里之遙,一動不如一靜,勸你息了心罷?」

宜春見父親不允,放聲大哭,走出船舷,就要跳水,喜得劉媽手快,一把拖住。宜春以死自誓,哀哭不已。兩個老人家不道女兒執性如此,無可奈何,準準的看守了一夜。次早只得依順他,開船上水。風水俱逆,弄了一日,不勾一半之路。這一夜啼啼哭哭又不得安穩。第三日申牌時分,方到得先前閣船之處,宜春親自上岸尋取丈夫,只見沙灘上亂柴二捆,砟刀一把,認得是船上的刀,眼見得這捆柴是宋郎馱來的,物在人亡,愈加疼痛,不肯心死,定要往前尋覓,父親只索跟隨同去。走了多時,但見樹黑山深,杳無人跡。劉公勸他回船,又啼哭了一夜。第四日黑早,再教父親一同上岸尋覓,都是曠野之地,更無影響。只得哭下船來,想道:「如此荒郊,教丈夫何處乞食?況久病之人行走不動,他把柴刀拋棄沙崖,一定是赴水自盡了。」哭了一場,望着江心又跳,早被劉公攔住,宜春道:「爹媽養得奴的身,養不得奴的心。孩兒左右是要死的,不如放奴早死,以見宋郎之面。」兩個老人家見女兒十分痛苦,甚不過意。叫道:「我兒,是你爹媽不是了,一時失于計較,幹出這事。差之在前,懊悔也沒用了。你可憐我年老之人,止生得你一人,你若死時,我兩口兒性命也都難保。願我兒恕了爹媽之罪,寬心度日。待做爹的寫一招于,于沿江市鎮各處粘貼。倘若宋郎不死,見我招貼,定可相逢。若過了三個月無信,憑你做好事,追薦丈夫。做爹的替你用錢,並不吝惜。」宜春方纔收淚謝道:「若得如此,孩兒死也瞑目。」劉公即時寫個尋婿的招貼,粘于沿江市鎮牆壁觸眼之處。



  
過了三個月,絶無音耗。宜春道:「我丈夫果然死了。」即忙製備頭梳麻衣,穿著一身重孝,設了靈位祭奠,請九個和尚做了三晝夜功德。自將簪珥佈施,為亡夫祈福。劉翁、劉嫗愛女之心無所不至,並不敢一些違拗,閙了數日方休。兀自朝哭五更,夜哭黃昏。鄰船聞之,無不感嘆。有一班相熟的客人,聞知此事,無不可惜宋小官,可憐劉小娘者。宜春整整的哭了半年六個月方纔住聲。劉翁對阿媽道:「女兒這幾日不哭,心下漸漸冷了,好勸他嫁人,終不然我兩個老人家守着個孤孀女兒,緩急何靠?」劉嫗道:「阿老見得是,只怕女兒不肯,須是緩緩的偎他。」



  
又過了月餘,其時十二月二十四日,劉翁回船到崑山過年,在親戚家吃醉了酒,乘其酒興來勸女兒道:「新春將近,除了孝罷!」宜春道:「丈夫是終身之孝,怎樣除得?」劉翁睜着眼道:「什麼終身之孝!做爹的許你帶時便帶,不許你帶時,就不容你帶。」劉嫗見老幾口重,便來收科道:「再等女兒帶過了殘歲,除夜做碗羹飯起了靈,除孝罷!」宜春見爹媽話不投機,便啼哭起來,道:「你兩口兒合計害了我丈夫,又不容我帶孝,無非要我改嫁他人,我豈肯失節以負宋郎,寧可帶孝而死,決不除孝而生。」劉翁又待發作,被婆子罵了幾句,劈頸的推向船艙裡睡了。宜春依先又哭了一夜。

到月盡三十日,除夜,宜春祭奠了丈夫,哭了一會。婆子勸住了,三口兒同吃夜飯,爹媽見女兒葷酒不聞,心中不樂,便道:「我兒!你孝是不肯除了,略吃點葷腥,何妨得?少年人不要弄弱了元氣。」宜春道:「未死之人,苟延殘喘,連這碗素飯也是多吃的,還吃甚葷菜?」劉嫗道:「既不用葷,吃杯素酒地,也好解悶。」宜春道:「一滴何曾到九泉,想著死者,我何忍下嚥。」說罷,又哀哀的哭將起來,連素飯也不吃就去睡了。劉翁夫婦料道女兒志不可奪,從此再不強他。後人有詩贊宜春之節。詩曰:

閨中節烈古今傳,船女何曾閲簡編?

誓死不移金石志,《柏舟》端不愧前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