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今古奇觀    P 127


作者:抱甕老人
頁數:127 / 259
類別:古典小說

 

作者:抱甕老人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今古奇觀

老者聞「鐘家莊」三字,一雙昏花眼內,撲簌籟掉下淚來,道:「先生別家可去,若說鐘家莊,不必去了。」伯牙驚問:「卻是為何?」老者道:「先生到鐘家莊,要訪何人?」伯牙道:「要訪子期。」老者聞言,放聲大哭道:「子期鐘徽,乃吾兒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歸晚,遇晉國上大人俞伯牙先生。講論之間,意氣相投。臨行贈黃金二笏。吾兒買書攻讀,老拙無才,不曾禁止。旦則採樵負重,暮則誦讀辛勤,心力耗廢,染成怯疾,數月之間,已亡故了。」伯牙聞言,五內崩裂,淚如湧泉,大叫一聲,傍山崖跌倒,昏絶于地。鐘公用手攙扶。回顧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誰?」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爺。」鐘公道:「元來是吾兒好友。」扶起伯牙甦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談痰涎,雙手捶胸,慟哭不已,道:「賢弟呵,我昨夜泊舟,還說你爽信,豈知已為泉下之鬼,你有才無壽了!」鐘公拭淚相勸。伯牙哭罷起來,重與鐘公施禮。不敢呼老丈,稱為老伯,以見通家兄弟之意。伯牙道:「老伯,令郎還是停柩在家,還是出瘞郊外了?」鐘公道:「一言難盡!亡兒臨終,老夫與拙荊坐于臥榻之前。亡兒遺語囑付道:」修短由天,兒生前不能盡人子事親之道,死後乞葬于馬安山江邊。與晉大夫俞伯牙有約,欲踐前言耳。‘老夫不負亡兒臨終之言。適纔先生來的小路之有,一丘新土,即吾兒鐘徽之家。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紙錢,往墳前燒化,何期與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就墳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籃。

鐘公策杖引路,伯牙隨後,小童跟定,復進谷口。果見一丘新土,在於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賢弟在世為人聰明,死後為神靈應。愚兄此一拜,誠永別矣!」拜罷,放聲又哭。驚動山前山後,山左山有黎民百姓,不問行的住的,遠的近的,聞得朝中大臣來祭鐘子期,迴繞墳前,爭先觀看。伯牙卻不曾擺得祭禮,無以為情。命童子把瑤琴取出囊來,放於祭石台上,盤膝坐于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伯牙問:「老伯,下官撫琴,弔令郎賢弟,悲不能已,眾人為何而笑?」鐘公道:「鄉野之人,不知音律。聞琴聲以為取樂之具,故此長笑。」伯牙道:「原來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鐘公道:「老夫幼年也頗習。如今年邁,五官半廢,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這就是下官隨心應手一曲短歌,以弔令郎者,口誦于老伯聽之。」鐘公道:「老夫願聞。」伯牙誦云: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于衣夾間取出解手刀,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軫拋殘,金徽零亂。鐘公大驚,問道:「先生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鐘公道:「原來如此,可憐,可憐!」

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賢村,還是下集賢村?」



  
鐘公道:「荒居在上集賢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問他怎的?」伯牙道:「下官傷感在心,不敢隨老伯登堂了。隨身帶得有黃金二鎰,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買畝祭田,為令郎春秋掃墓之費。待下官回本朝時,上表告歸林下。那時卻到上集賢村,迎接老伯與老伯母,同到寒家,以盡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為外人相嫌。」說罷,命小童取出黃金,親手遞與鐘公,哭拜于地。鐘公答拜,盤桓半晌而別。

這回書,題作《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後人有詩贊云: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鐘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第二十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雲。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慾脫凡塵,快樂風光本分。

這首《西江月》詞,是個勸世之言。要人割斷迷情,逍遙自在。且如父子天性、兄弟手足,這是一本連枝,割不斷的。儒、釋、道三教雖殊,總抹不得「孝」「悌」二字。至于生子生孫,就是下一輩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若論到夫婦,雖說是紅線纏腰,赤繩繫足,到底是剜肉粘膚,可離可合。常言又說得好:

夫婦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

近世人情惡薄,父子兄弟到也平常,兒孫雖是疼痛,總比不得夫婦之情。他溺的是閨中之愛,聽的是枕上之言。多少人被婦人迷惑,做出不孝不悌的事來。這斷不是高明之輩。

如今說這莊生鼓盆的故事,不是唆人夫妻不睦,只要人辨出賢愚,參破真假,從第一着迷處,把這念頭放淡下來。漸漸六根清淨,道念滋生,自有受用。昔人看田夫插秧,詠詩四句,大有見解。詩曰: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