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隋書    P 128


作者:魏徵
頁數:128 / 330
類別:歷史

 

作者:魏徵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隋書

領軍,護軍,左、右衛、驍騎、遊騎等六將軍,是為六軍,又有中領、中護,資輕於領、護。又左右前後四將軍,左右中郎將,屯騎、步騎、越騎、長水、射聲等五營校尉,武賁、冗從、羽林三將軍,積射、強弩二軍,殿中將軍、武騎之職,皆以分司丹禁,侍衛左右。天監六年,置左右驍騎、左右游擊將軍,位視二率。改舊驍騎曰雲騎,游擊曰遊騎,降左右驍、游一階。又置硃衣直閣將軍,以經為方牧者為之。其以左右驍、游帶領者,量給儀從。
太子太傅一人,位視尚書令。少傅一人,位視左仆射。天監初,又置東宮常侍,皆散騎常侍為之。
詹事,位視中護軍,任總宮朝。二傅及詹事,各置丞、功曹、主簿。五官、家令、率更令仆各一人。家令,自宋、齊已來,清流者不為之。天監六年,帝以三卿陵替,乃詔革選。家令視通直常侍,率更、仆視黃門三等,皆置丞。中大通三年,以昭明太子妃居金華宮,又置金華家令。
左、右衛率各一人,位視御史中丞。各有丞。左率領果毅、統遠、立忠、建寧、陵鋒、夷寇、祚德等七營,右率領崇榮、永吉、崇和、細射等四營。二率各置殿中將軍十人,員外將軍十人,正員司馬四人。又有員外司馬督官。共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各一人,謂之三校。旅賁中郎將、冗從仆射各一人,謂之二將。左、右積弩將軍各一人。門大夫一人,視謁者仆射。
中庶子四人,功高者一人為祭酒。行則負璽,前後部護駕。
中舍人四人,功高者一人,與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又有通事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典法守舍人員。
庶子四人,掌侍從左右,獻納得失。高功者一人,與高功舍人共掌其坊之禁令。
舍人十六人,掌文記。通事舍人二人,視南台御史,多以余官兼職。典經局洗馬八人,位視通直郎。置典經守舍人、典事守舍人員。又有外監殿局,內監殿局,導客局,齋內局,主璽、主衣、扶侍等局,門局,錫庫局,內廄局,中藥藏局,食官局,外廄局,車廄局等,各置有司,以承其事。
皇弟、皇子府,置師,長史,司馬,從事中郎,諮議參軍,及掾屬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等參軍,功曹史,錄事、記室、中兵等參軍,文學,主簿,正參軍、行參軍、長兼行參軍等員。嗣王府則減皇弟皇子府師、友、文學、長兼行參軍。蕃王府則又減嗣王從事中郎,諮議參軍,掾屬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等員。自此以下,則並不登二品。
王國置郎中令、將軍、常侍官。又置典祠令、廟長、陵長、典醫丞、典府丞、典書令、學官令、食官長、中尉、侍郎、執事中尉、司馬、謁者、典衛令、舍人、中大夫、大農等官。嗣王國則唯置郎中令、中尉、常侍、大農等員。蕃王則無常侍。自此以下,並不登二品。


  
諸王皆假金獸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諸公侯皆假銅獸符,竹使符第一至第五。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錫,及竹園別都,宮室園圃,皆不以屬國。


  
諸王言曰令,境內稱之曰殿下。公侯封郡縣者,言曰教,境內稱之曰第下。自稱皆曰寡人。相以下,公文上事,皆詣典書。世子主國,其文書表疏,儀式如臣而不稱臣。文書下群官,皆言告。諸王公侯國官,皆稱臣。上于天朝,皆稱陪臣。有所陳,皆曰上疏。其公文曰言事。五等諸公,位視三公,班次之。開皇諸侯,位視孤卿、重號將軍、光祿大夫,班次之。開國諸伯,位視九卿,班次之。開國諸子,位視二千石,班次之。開國諸男,位視比二千石,班次之。公已下,各置相、典祠、典書令、典衛長一人。而伯子典書謂之長,典衛謂之丞。男典祠謂之長,典書謂之丞,無典衛。諸公已下,台為選置相,掌知百姓事。典祠已下,自選補上。諸列侯食邑千戶已上,置家丞、庶子員。不滿千戶,則但置庶子員。
州刺史二千石,受拜之明日,辭宮廟而行。州置別駕、治中從事各一人,主簿,西曹、議曹從事,祭酒從事,部傳從事,文學從事,各因其州之大小而置員。郡置太守,置丞。國曰內史。郡丞,三萬戶以上,置佐一人。
縣為國曰相,大縣為令,小縣為長,皆置丞、尉。郡縣置吏,亦各準州法,以大小而制員。郡縣吏有書僮,有武吏,有醫,有迎新、送故等員。亦各因其大小而置焉。
建康舊置獄丞一人。天監元年,詔依廷尉之官,置正、平、監,革選士流,務使任職。又令三官更直一日,分受罪系,事無小大,悉與令籌。若有大事,共詳,三人具辨。脫有同異,各立議以聞。尚書水部郎袁孝然、議曹郎孔休源併為之。位視給事中。
天監初,武帝命尚書刪定郎濟陽蔡法度,定令為九品。秩定,帝于品下注一品秩為萬石,第二第三為中二千石,第四第五為二千石。至七年,革選,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班。以班多者為貴,同班者,則以居下者為劣。
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為十八班。
諸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光祿開府儀同三司,為十七班。
尚書令、太子太傅、左右光祿大夫,為十六班。
尚書左仆射,太子少傅,尚書仆射、右仆射,中書監,特進,領、護軍將軍,為十五班。
中領、護軍,吏部尚書,太子詹事,金紫光祿大夫,太常卿,為十四班。
中書令,列曹尚書,國子祭酒,宗正、太府卿,光祿大夫,為十三班。
侍中,散騎常侍,左、右衛將軍,司徒左長史,衛尉卿,為十二班。
御史中丞,尚書吏部郎,秘書監,通直散騎常侍,太子左、右二衛率,左、右驍騎,左、右游擊,太中大夫,皇弟皇子師,司農,少府、廷尉卿,太子中庶子,光祿卿,為十一班。
給事黃門侍郎,員外散騎常侍,皇弟皇子府長史,太仆、大匠卿,太子家令、率更令、仆,揚州別駕,中散大夫,司徒右長史,雲騎,遊騎,皇弟皇子府司馬,硃衣直閣將軍,為十班。
尚書左丞,鴻臚卿,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太子庶子,揚州中從事,皇弟皇子公府從事中郎,太舟卿,大長秋,皇弟皇子府諮議,嗣王府長史,前左右後四軍、嗣王府司馬,庶姓公府長史,司馬,為九班。
秘書丞,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掾,司徒屬,皇弟皇子友,散騎侍郎,尚書右丞,南徐州別駕,皇弟皇子公府掾屬,皇弟皇子單為二衛司馬,嗣王庶姓公府從事中郎,左、右中郎將,嗣王庶姓公府諮議,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長史、司馬,蕃王府長史、司馬,庶姓持節府長史、司馬,為八班。
五校,東宮三校,皇弟皇子之庶子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南徐州中從事,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諮議,為七班。
太子洗馬,通直散騎侍郎,司徒主簿,尚書侍郎,著作郎,皇弟皇子府功曹史,五經博士,皇弟皇子府錄事、記室、中兵參軍,皇弟皇子荊江雍郢南兗五州別駕,領、護軍長史、司馬,嗣王庶姓公府掾屬,南台治書侍御史,廷尉三官,謁者仆射,太子門大夫,嗣王庶姓公府中錄事、中記室、中直兵參軍,庶姓府諮議,為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