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續資治通鑑 上    P 370


作者:畢沅
頁數:370 / 489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畢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續資治通鑑 上

戊午,判尚書都省張方平出知陳州。初,方平為參知政事,帝欲用王安石,方平以為不可,尋以父憂去。服闋,以觀文殿學士判尚書都省;安石言留之不便,遂有是命。及陛辭,極論新法之害,帝為之憮然。未幾,召為宣徽北院使,留京師。安石深祖之,方平亦力求去,乃復出判應天府。

二月,壬戌朔,河北安撫使韓琦言:「臣準青苗詔書,務在優民,不使兼併者乘其急以邀倍息,而公家無所利其入。今每借一千,令納一千三百,則是官自放錢取息,與初時抑兼併、濟睏乏之意,絶相違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又,鄉村每保須有物力人為甲頭,雖雲不得抑勒,而上戶必不願請,下戶雖或願請,必難催納,將來決有行刑督責、同保均陪之患。陛下勵精求治,若但躬行節儉以先天下,自然國用不乏,何必使興利之臣,紛紛四出,以致遠邇之疑哉!乞盡罷諸路提舉官,依常平舊法施行。」癸亥,帝袖出琦奏,示執政曰:「琦真忠臣,雖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謂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亦強與之乎!」王安石勃然進曰:「苟從其欲,雖坊郭何害!」因難琦奏曰:「陛下修常平法以助民,至于收息,亦周公遺法也。如桑弘羊籠天在下貨財以奉人主私用,乃可謂興利之臣。今抑兼併,振貧弱,置官理財,非以佐私慾,安可謂興利之臣乎?」曾公亮、陳升之皆言坊郭不當俵錢,與安石論難,久之而罷。帝終始以琦說為疑,安石遂稱疾不出。

丙寅,以兵部員外郎傅堯俞同判流內銓。堯俞始除喪,至京師,王安石數召之。既見,語及新法,安石謂堯俞曰:「方今紛紛,遲君來久矣,將以待制、諫院還君。」堯俞曰:「新法世不以為便。誠如是,當極論之。平生未嘗欺人,敢以實告。」安石不悅,遂有此命。

王安石稱疾,求分司,翰林學士司馬光為批答曰:「今士夫沸騰,黎民騷動,乃欲委還事任,退取便安。卿之私謀,固為無憾,朕之所望,將以委誰!」安石大怒,即抗章自辯。帝封還其章,手札慰安石曰:「詔中二語,失于詳閲,今覽之甚愧。」且命呂惠卿諭旨。安石固請罷,帝固留之。

甲戌,以河州刺史瞎欺丁術征為紫金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



  
帝欲大用司馬光,訪之王安石,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內懷附下之實,所言盡害政之事,所與盡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預國政,是為異論者立赤幟也。及安石在告,帝乃以光為樞密副使。光上疏力辭。且曰:“陛下誠能罷制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雖不用臣,臣受賜多矣。」


  

壬午,王安石出視事,詔以韓琦奏付條例司疏駁。安石之在告也,帝諭執政罷青苗法,曾公亮、陳升之慾即奉詔,趙拚獨欲俟安石出,令自罷之。安石既視事,持之益堅,人言不能入矣。

乙酉,韓琦以論青苗不見聽,上疏請解河北安撫使,止領大名府一路;王安石欲沮琦,即從之。

司馬光力辭樞密副使之命,章凡九上。帝使謂曰:「樞密,兵事也。官各有職,不當以它事為辭。」對曰:「臣未受命,則猶侍從也,於事無不可言者。」會王安石出視事,遂詔收琿敕誥。

是月,命張茂則、張鞏相度澶、滑州以下至東流河勢堤防利害,時方浚禦河,韓琦言:「事有緩急,工有先後。今禦河漕運通駛,未至有害,不宜減大河之役。」乃詔輟夫卒三萬三千,專治東流。

三月,甲午,司馬光移書王安石,請罷條例司及常平使者。開諭苦切,猶冀安石之悟而改也。且曰:「忠信之士,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後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光意蓋指呂惠卿也。書凡三往反,安石答書,但言道不同而已。條例司疏駁韓琦所言,王安石令曾布為之;琦再辯列,不報。

文彥博亦言青苗之害,帝曰:「吾遣二中使親問民間,皆云甚便。」彥博曰:「韓琦三朝宰相,不信,而信二宦者乎!」先是安石嘗與入內副都知張若水、藍元震交結,帝遣使潛察府界俵錢事,適命二人。二人使還,極言民情深願,無抑配者,故帝信之不疑。

先是詔舉選人淹滯者與京官,凡三十七人。國子直講奉符姜潛在舉中,帝聞其賢,召對延和殿,訪以治道,對曰:「有《堯》、《舜》二典在,顧陛下所以致之者如何耳。」知陳留縣,至數月,青苗令下,潛出錢榜其令于縣門,已而徙之鄉落,各三日,無應者,遂撤榜付吏曰:「民不願矣。」錢以是獨得不散。司農、開封疑潛沮格,各使其屬來驗,皆入令。會條例司劾祥符不散青苗錢,潛知且不免,移疾去。

己亥,禦集英殿策試進干,罷詩、賦、論三題。

帝遣劉方有諭司馬光以依舊供職。是日,光入對,曰:「臣自知無力於朝廷。朝廷所行,皆與臣言相反。」帝曰:「相反者何事也?」光曰:「臣言條例司不當置,又言不宜多遣使者外撓監司,又言散青苗錢害民,豈非相反?」帝曰:「言者皆云法非不善,但所遣非其人耳。」光曰:「以臣觀之,法亦不善。」帝曰:「元敕不令抑勒。」光曰:「敕雖不令抑勒,而所遣使者皆諷令俵配。如開封界十七縣,惟陳留姜潛張敕榜縣門,聽民自來請則給之,卒無一人來請。以此觀之,十六縣恐皆不免抑勒也。」帝敦諭再三,光再拜固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