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北史    P 133


作者:李延壽
頁數:133 / 521
類別:歷史

 

作者:李延壽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北史

建德二年,出為安州總管。時大旱,溳水絶流。舊俗每逢亢旱,禱白兆山祈雨。帝先禁群祀,山廟已除。翼遣主簿祭之,即日澍雨。歲遂有年。百姓感之,聚會歌舞頌之。
四年,武帝將東伐,朝臣未有知者。遣納言盧韞前後三乘驛詣翼問策。翼贊成之。及軍出,詔翼自宛,葉趣襄城,旬日下齊一十九城。所過秋毫無犯。所部都督輒入人村,即斬以徇。由是百姓欣悅,赴者如歸。屬帝有疾,班師,翼亦旋鎮。轉宜陽總管。以宜陽地非襟帶,請移鎮于陝。詔從之,仍除陝州刺史,總管如舊。其年,大軍復東討,翼自陝入,徑到洛陽。齊洛州刺史獨孤承業開門降,河南九州三十鎮,一時俱下。襄城人庶等喜復見翼,並壺漿道左。除河陽總管,仍徙豫州。陳將魯天念久圍光州,聞翼到汝南,望風退散。
大象初,征拜大司徒。詔翼巡長城,立亭鄣。西自雁門,東至碣石,創新改舊,鹹得其要害。仍除幽州總管。先是,突厥屢為抄掠,居人失業。翼素有威武,兼明斥候,自是不敢犯塞,百姓安之。及尉遲迥據相州舉兵,以書招翼。翼執其使,並書送之。時隋文帝執政,賜翼雜繒一千五百段,並珍寶服玩等。進位上柱國,封任國公,增邑通前五千戶,別食任城縣一千戶,收其租賦。翼又遣子讓通表勸進,並請入朝,許之。
隋開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極歡。數日,拜太尉。或有告翼往在幽州,欲同尉遲迥。按驗,以無實見原。三年,薨于本位。加贈六州諸軍事、蒲州刺史,謚曰穆。翼性恭儉,與物無競,常以滿盈自戒,故能以功名終。子璽嗣。
 璽字伯符,少有器干。仕周,位職方中大夫,封黎陽縣公。宣帝嗣位,轉右勛曹中大夫。尋領右忠義。隋文帝受禪,加上大將軍,進爵郡公。歷汴、邵二州刺史,所歷並有恩惠。後檢校江陵總管,邵州人張願等數十人詣闕上表,請留璽。上嘉嘆良久,令還邵州,父老相賀。尋歷洛、熊二州刺史,亦粗有惠政。以疾還京師,卒於家,謚曰靜。有子志本。
璽弟詮,位上儀同三司、吏部下大夫、常山公。詮弟讓,儀同三司。翼弟義。
 義字慈恭,少矜嚴,有操尚,篤志好學。大統末,以父功賜爵平昌縣伯。後改封廣都縣公。周閔帝踐阼,遷安武太守。專崇教化,不尚威刑。有郡人張善安、王叔兒爭財相訟,義曰:「太守德薄不勝所致。」於是以家財分與二人,喻而遣去。善安等各懷恥愧,移貫他州。於是風化大洽。進封建平郡公。明、武世,歷西兗、瓜、邵三州刺史。數從征伐,進位開府。
宣帝即位,政刑日亂,義上疏諫帝。時鄭譯、劉昉以恩幸當權。謂義不利於己,先惡之於帝。帝覽表色動,謂侍臣曰:「于義謗訕朝廷也。」禦正大夫顏之儀進曰:「古先哲王立謗訕之木,置敢諫之鼓,猶懼不聞過。于義之言,不可罪也。」帝乃解。
及王謙構逆,隋文帝謀將於高熲,熲言義可為元帥。文帝將任之,劉昉曰:「梁睿任望素重,不可居義下。」乃以睿為元帥,義為行軍總管,將左軍,破謙將達奚惎于開遠。尋拜潼州總管,賜奴婢五百口,雜采三千段,超拜上柱國。歲余,以疾免歸,卒於京師。贈豫州刺史,謚曰剛。子宣道、宣敏,並知名。


  
宣道字元明,性謹密,不交非類。仕周,以父功,賜爵城安縣男,位小承禦上士。隋文帝為丞相,引為外兵曹。及踐阼,遷內史舍人,進爵為子。父憂,水漿不入口者累日。歲余,起令視事。免喪,拜車騎將軍,兼右衛長史,舍人如故。後遷太子左衛副率,進位上儀同。卒。


  
 子志寧,早知名。出繼叔父宣敏。
 宣敏字仲達,少沈密,有才思。年十一,詣周趙王招,命之賦詩。宣敏為詩,甚有幽貞之志。招大奇之,坐客莫不嗟賞。起家右侍上士,遷千牛備身。隋文帝踐阼,拜奉車都尉,奉使撫慰巴、蜀。及還,上疏曰:
臣聞開磐石之宗,漢室於是惟永;建維城之固,周祚所以靈長。昔秦皇置牧守而罷諸侯,魏後昵謟邪而疏骨肉,遂使宗社移於他族,神器傳于異姓。此事之明,甚于觀火。然山川設險,非親勿居。且蜀土沃饒,人物殷阜,西通邛、僰,南屬荊、巫。周德之衰,茲土遂成戎首;炎政失禦,此地便為禍先。是以明者防於無形,安者制其未亂,方可慶隆萬世,年逾七百。
伏惟陛下日角龍顏,膺樂推之運;參天貳地,居揖讓之期。億兆宅心,百神受職。理須樹建籓屏,封植子孫,繼周、漢之宏圖,改秦、魏之覆軌。抑近習之權勢,崇公族之本枝。但三蜀、二齊,古稱天險,分王戚屬,今正其時。若使利建合宜,封樹得所,則巨猾息其非望,奸臣杜其邪謀。盛業洪基,同天地之長久;英聲茂實,齊日月之照臨。臣雖學謝多聞,然情深體國,輒申管見,戰灼惟深。
帝省表嘉之,謂高熲曰:「于氏世有人焉。」竟納其言,遣蜀王秀鎮于蜀。
 宣敏常以盛滿之誡,昔賢所重,每懷靜退。著《述志賦》以見志焉。未幾,卒官,年二十九。
義弟禮,上將軍、趙州刺史、安平郡公。
禮弟智,初為開府。以受宣帝密旨,告齊王憲反,遂封齊國公。尋拜柱國,位大司空。智弟紹,上開府、綏州刺史、華陽郡公。紹弟弼,上儀同、平恩縣公。弼弟蘭,上儀同、襄陽縣開國公。蘭弟曠,上儀同。贈恆州刺史。
論曰:魏氏平定中原,于慄磾有武功于三世。兼以虛己下物,罰不濫加,斯亦諸將所稀矣。洛拔任參內外,以功名自終。烈氣概沈遠。受任艱危之際,有柱石之質,殆禦侮之臣乎!忠以梗樸見親,乘非其據,遂擅威權,生殺自已。苟非女主之世,何以全其門族?不至誅滅,抑其幸也。謹負佐時之略,逢興運之期,為大廈之棟樑,擬巨川之舟楫。卒以耆年碩德,譽高望重。禮備上庠,功歌司樂。而常以滿盈為誡,覆折是憂,不有君子,何以能國。翼既功臣之子,地則姻親,荷累葉之恩,兼文武之寄,理同休戚,與存與亡。加以總戎馬之權,受扞城之托,智能足以衛難,勢力足以勤王。曾無釋位之心,但務隨時之義。弘名節以高貴,豈所望于斯人!仲文博涉書記,以英略自許,尉迥之亂,遂立功名。自茲厥後,屢當推谷。遼東之役,實喪師徒。斯乃大樹將顛,蓋非一繩之罪也。義運屬時來,宣其力用,崇基弗墜,析薪克荷,盛矣!
************
 列傳第十二
崔逞(子頤 孫彧 玄孫冏(休 五世孫 六世孫贍 麃(逞兄遹王憲(曾孫昕 晞皓 封懿(族曾孫回 回子隆之 回弟肅 回族弟述
崔逞,字叔祖,清河東武城人,魏中尉琰之五世孫也。曾祖諒,晉中書令。祖遇,仕石氏,為特進。父瑜,黃門郎。逞少好學,有文才。仕慕容,補著作郎,撰《燕記》。遷黃門侍郎。滅,苻堅以為齊郡太守。堅敗,仕晉,歷清河、平原二郡太守。為翟遼所虜,以為中書令。慕容垂滅翟釗,以為秘書監。慕容寶東走和龍,為留台吏部尚書。及慕容驎立,逞攜妻子歸魏。張袞先稱美之,由是道武禮遇甚厚。拜尚書,錄三十六曹,別給吏屬,居門下省。尋除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