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84


作者:朱自清
頁數:84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作者:朱自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朱自清散文

歌劇院在右岸的閙市中。門牆是威尼斯式,已經烏暗暗的,走近前細看,才見出上面精 美的雕飾。下層一排七座門,門間都安着些小雕像。其中羅特的《舞群》,最有血有肉,有 情有力。羅特是寫實派作家,所以如此。但因為太生動了,當時有些人還見不慣;一八六九 年這些雕像揭幕的時候,一個宗教狂的人,趁夜裡悄悄地向這群像上倒了一瓶墨水。這件事 傳開了,然而羅特卻因此成了一派。院裡的樓梯以宏麗著名。全用大理石,又白,又滑,又 寬;欄杆是低檔兒的。加上羅馬式圓拱門,一對對愛翁匿克式石砫,雕像上的電燈燭,真是 堆花簇錦一般。那一片電燈光像海,又像月,照着你緩緩走上梯去。幕間休息的時候,大家 都離開座兒各處走。這兒休息的時間特別長,法國人樂意趁這閒工夫在劇院裡散散步,談談 話,來一點吃的喝的。休息室裡散步的人最多。這是一間頂長頂高的大廳,華麗的燈光淡淡 地佈滿了一屋子。一邊是成排的落地長窗,一邊是幾座高大的門;牆上略略有些裝飾,地下 鋪着毯子。屋裡空落落的,客人穿梭般來往。太太小姐們大多穿著各色各樣的晚服,露着脖 子和膀子。「衣香鬢影」,這裡才真夠味兒。歌劇院是國家的,只演古典的歌劇,間或也演 隊舞(Bal#et),總是堂皇富麗的玩藝兒。

國葬院在左岸。原是巴黎護城神聖也奈韋夫(St.Geneviéve)的教堂;大 革命後,一般思想崇拜神聖不如崇拜偉人了,於是改為這個;後來又改回去兩次,一八五五 年才算定了。伏爾泰,盧梭,雨果,左拉,都葬在這裡。院中很為寬宏,高大的圓拱門,架 着些圓頂,都是羅馬式。頂上都有裝飾的圖案和畫。中央的穹隆頂高二百七十二英呎,可以 上去。院中壁上畫着法國與巴黎的歷史故事,名筆頗多。沙畹(Puvisde Chav annes,十九世紀)的便不少。其中《聖也奈韋夫俯視着巴黎城)一幅,正是月圓人靜 的深夜,聖還獨對著油盞火;她似乎有些倦了,慢慢踱出來,憑欄遠望,全巴黎城在她保護 之下安睡了;瞧她那慈祥和藹一往情深的樣子。聖也奈韋夫于五世紀初年,生在離巴黎二十 四里的囊台兒村(Nanterre)裡。幼時聽聖也曼講道,深為感悟。聖也曼也說她根 器好,着實勉勵了一番。後來她到巴黎,儘力於救濟事業。五世紀中葉,匈奴將來侵巴黎, 全城震驚。她力勸人民鎮靜,依賴神明,頗能教人相信。匈奴到底也沒有成。以後巴黎真經 兵亂,她于救濟事業加倍努力。她活了九十歲。晚年倡議在巴黎給聖彼得與聖保羅修一座教 堂。動工的第二年,她就死了。等教堂落成,卻發見她已葬在裡頭;此外還有許多奇異的傳 說。因此這座教堂只好作為奉祀她的了。這座教堂便是現在的國葬院。院的門牆是希臘式, 三角楣下,一排哥林斯式的石砫。院旁有聖愛的昂堂,不大。現在是聖也奈韋夫埋灰之所。 祭壇前的石刻花屏極華美,是十六世紀的東西。


  

左岸還有傷兵養老院。其中兵甲館,收藏廢棄的武器及戰利品。有一間滿懸着三色旗, 屋頂上正懸着,兩壁上斜插着,一面挨一面的。屋子很長,一進去但覺千層百層鮮明的彩 色,靜靜地交映着。院有穹隆頂,高三百四十英呎,直徑八十六英呎,造於十七世紀中,優 美莊嚴,勝於國葬院的。頂下原是一個教堂,拿破崙墓就在這裡。堂外有寬大的台階兒,有 多力克式與哥林斯式石砫。進門最叫你舒服的是那屋裡的光。那是從染色玻璃窗射下來的淡 淡的金光,軟得像一股水。堂中央一個窖,圓的,深二十英呎,直徑三十六英呎,花崗石柩 居中,十二座雕像環繞着,代表拿破崙重要的戰功;像間分六列插着五十四面旗子,是他的 戰利品。堂正面是祭壇;周圍許多龕堂,埋着王公貴人。一律圓拱門;地上嵌花紋,窖中也 這樣。拿破崙死在聖海侖島,遺囑願望將骨灰安頓在塞納河旁,他所深愛的法國人民中間。 待他死後十九年,一八四零,這願望才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