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94


作者:朱自清
頁數:94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作者:朱自清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朱自清散文

近代插圖書籍展覽,在聖誕節前不久,大約是讓做父母的給孩子們多買點節禮吧。但在 一個外國人,卻也值得看看。展覽的是七十年來的作品,雖沒有什麼系統,在這裡卻可以找 着各種美,各種趨勢。插圖與裝飾畫不一樣,得吟味原書的文字,透出自己的機鋒。心要 靈,手要熟,二者不可缺一。或實寫,或想象,因原書情境,畫人性習而異。——童話的插 圖卻只得憑空着筆,想象更自由些;在不自由的成人看來,也許別有一種滋味。看過趙譯 《阿麗思漫遊奇境記》裡譚尼爾(John Tenniel)的插畫的,當會有同感吧。 ——所展覽的,幽默,秀美,粗豪,典重,各擅勝場,琳瑯滿目;有人稱為「視覺的音 樂」,頗為近之。最有味的,同一作家,各家插畫所表現的卻大不相同。譬如莪默伽亞謨 (Omar Khayyam),莎士比亞,几乎在一個人手裡一個樣子;展覽會裡書多, 比較着看方便,可以擴充眼界。插圖有「黑白」的,有彩色的:「黑白」的多,為的省事省 錢。就黑白畫而論,從前是雕版,後來是照相;照相雖然精細,可是失掉了那種生力,只要 拿原稿對看就會覺出。這兒也展覽原稿,或是灰筆畫,或是水彩畫;不但可以「對看」,也 可以讓那些藝術家更和我們接近些。《觀察報》記者記這回展覽會,說插圖的書,字往往印 得特別大,意在和諧;卻實在不便看。他主張書與圖分開,字還照尋常大小印。他自然指大 本子而言。但那種「和諧」其實也可愛;若說不便,這種書原是讓你慢慢玩賞的,那能像讀 報一樣目下數行呢?再說,將配好了的對兒生生拆開,不但大小不稱,怕還要多花錢。

詩籍鋪(The Poetry Bookshop)真是米米小,在一個大地方的一 道小街上。「叫名」街,實在一條小衚衕吧。門前不大見車馬,不說;就是行人,一天也只 寥寥幾個。那道街斜對著無人不知的大英博物院;街口釘着小小的一塊字型大小木牌。初次去 時,人家教在博物院左近找。問院門口守衛,他不知道有這個鋪子,問路上戴着常禮帽的老 者,他想沒有這麼一個鋪子;好容易才找着那塊小木牌,真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 鋪子從前在另一處,那才冷僻,連裴歹克的地圖上都沒名字,據說那兒是一所老宅子,才真 夠詩味,挪到現在這樣平常的地帶,未免太可惜。那時候美國遊客常去,一個原因許是美國 看不見那樣老宅子。



  
詩人赫洛德孟羅(Harold Monro)在一九一二年創辦了這爿詩籍鋪。用意 在讓詩與社會發生點切實的關係。孟羅是二十多年來倫敦文學生涯裡一個要緊角色。從一九 一一給詩社辦《詩刊》(Poetry Review)起知名。在第一期裡,他說,「詩 與人生的關係得再認真討論,用於別種藝術的標準也該用於詩。」他覺得能做詩的該做詩, 有困難時該幫助他,讓他能做下去;一般人也該念詩,受用詩。為了前一件,他要自辦雜 志,為了後一件,他要辦讀詩會;為了這兩件,他辦了詩籍鋪。這鋪子印行過《喬治詩選》 (Georgian Poetry),喬治是現在英王的名字,意思就是當代詩選,所收 的都是代表作家。第一冊出版,一時風靡,買詩念詩的都多了起來;社會確乎大受影響。詩 選共五冊;出第五冊時在一九二二,那時喬治詩人的詩興卻漸漸衰了。一九一九到二五年鋪 子裡又印行《市本》月刊(The Chapbook)登載詩歌,評論,木刻等,頗多新 進作家。

讀詩會也在鋪子裡;星期四晚上準六點鐘起,在一間小樓上。一年中也有些時候定好了 沒有。從創始以來,差不多沒有間斷過。前前後後著名的詩人几乎都在這兒讀過詩:他們自 己的詩,或他們喜歡的詩。入場券六便士,在英國算賤,合四五毛錢。在倫敦的時候,也去 過兩回。那時孟羅病了,不大能問事,鋪子裡頗為黯淡。兩回都是他夫人愛立達克萊曼答斯 基(Alida Klementaski)讀,說是找不着別人。那問小樓也容得下四五 十位子,兩回去,人都不少;第二回滿了座,而且几乎都是女人——還有挨着牆站着聽的。 屋內只讀詩的人小桌上一盞藍罩子的桌燈亮着,幽幽的。她讀濟茲和別人的詩,讀得很好, 口齒既清楚,又有頓挫,內行說,能表出原詩的情味。英國詩有兩種讀法,將每個重音咬得 清清楚楚,頓挫的地方用力,和說話的調子不相像,約翰德林瓦特(John Drink water)便主張這一種。他說,讀詩若用說話的調子,太隨便,詩會跑了。但是參用一 點兒,像克萊曼答斯基女士那樣,也似乎自然流利,別有味道。這怕要看什麼樣的詩,什麼 樣的讀詩人,不可一概而論。但英國讀詩,除不吟而誦,與中國根本不同之處,還有一件: 他們按着文氣停頓,不按着行,也不一定按着韻腳。這因為他們的詩以輕重為節奏,文句組 織又不同,往往一句跨兩行三行,卻非作一句讀不可,韻腳便只得輕輕地滑過去。讀詩是一 種才能,但也需要訓練;他們注重這個,訓練的機會多,所以是詩人都能來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