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閲微草堂筆記    P 112


作者:紀昀
頁數:112 / 188
類別:手記隨筆

 

作者:紀昀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閲微草堂筆記

怪詰其故,泣訴曰:採補煉形,狐之常理,近不知何處一道士,又搜索我輩,供其採補,捕得,禁以神咒,即僵如木偶,一聽其所為,或有道力稍堅,吸之不吐者,則蒸以為脯,血肉既啖,精氣亦為所收。妾入壺盧,蓋避此難,不意仍為所物色,攘之以歸。妾畏罹湯鑊,已獻其丹,幸留殘喘。然失丹以後,遂復獸形,從此煉形,又須二三百年始能變化,天荒地老,後會無期,感念舊恩,故呼君一訣,努力自受,毋更相思也。

生憤恚曰:何不訴于神。曰:訴者多矣,神以為悖入悖出,自作之愆,殺人人殺,相酬之道,置不為理也。乃知百計巧取,適以自戕,自今以往當專心吐納,不復更操此術矣。此事在乾隆丁巳戊午間,厚庵先生曾親見此生,後數年,聞山東雷擊一道士,或即此道士淫殺過度,又伏天誅歟。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者又在其後,此之謂矣。

*****

從弟東白宅,在村西井畔後,前未為宅時,繚以周垣,環築土屋其中,有屋數間,夜中輒有叩門聲,雖無他故,而居者恆病不安。一日門旁牆圯,出一木人,作張手叩門狀,上有符籙。乃知工匠有皁于主人,作是鎮魘也。故小人不可與輕作緣,亦不可與輕作難。



  
*****

何子山先生言,雍正初,一道士善符籙,嘗至西山極深處,愛其林泉,擬結庵習靜,土人言是鬼魅之巢窟,伐木採薪,非結隊不敢入,乃至狼虎不能居,先生宜審。弗聽也。俄而鬼魅並作,或竊其屋材,或魘其工匠,或毀其器物,或污其飲食,如行荊棘中,步步掛礙;如野火四起,風葉亂飛,千手千目應接不暇也。道士怒,結壇召雷將,神降則妖已先遁,大索空山,無所得。

神去則數日復集,如是數回,神惡其瀆,不復應。乃一手結印,一手持劍,獨與戰,竟為妖所踣,拔須敗面,裸而倒懸,遇樵者得解,狼狽逃去。道士蓋恃其術耳。夫勢之所在,雖聖人不能逆,黨之已成,雖帝王不能破。

久則難變,眾則不勝誅也。故唐去牛李之傾軋,難於河北之藩鎮。道士昧眾寡之形,客主之局,不量力而攖其鋒,取敗也宜哉。



  
*****

小人之計萬變,每乘機而肆其巧。小時聞村民夜中聞履聲,以為盜,秉炬搜捕,了無形跡,知為魅也,不復問。既而胠篋者知其事,乘夜而往,家人仍以為魅,偃息勿省,遂飽所欲去。此猶因而用之地。

邑有令,頗講學,惡僧如仇,一日僧以被盜告,庭斥之曰:爾佛無靈,何以廟食,爾佛有靈,豈不能示報于盜,而轉瀆官長耶?揮之使去。語人曰:使天下守令用此法,僧不沙汰而自散也。僧固黠甚,乃陽與其徒修懺祝佛,而陰賂丐者,使捧衣物跪門外,狀若痴者,皆曰佛有靈壇,施轉盛。此更反而用之,使厄我者助我也。

人情如是,而區區執一理與之角,烏有幸哉。

*****

張某瞿某,幼年同學,長相善也。瞿與人訟,張受金刺,得其陰謀,泄于其敵,瞿大受窘辱,銜之次骨。然事密無左證,外則未相絶也。俄張死,瞿百計娶得其婦。

雖事事成禮,而家庭共語,則仍呼曰:張幾嫂,婦故樸願,以為相憐相戲,亦不較也。一日,與婦對食,忽躍起自呼其名曰:瞿某爾何太甚耶?我誠負心,我婦歸汝,足償矣。爾必仍呼嫂,何也。婦再嫁常事,娶再嫁婦亦常事,我既死不能禁婦嫁,即不能禁汝娶也。

我已失朋友義,亦不能責汝娶朋友婦也。今爾不以為婦,仍系我姓呼為嫂,是爾非娶我婦,乃淫我婦也。淫我婦者,我得而誅之矣。竟顛狂數日死。

夫以直報怨,聖人不禁,張固小人之常態,非不共之仇也。計娶其婦,報之已甚矣,而又視若倚門婦,玷其家聲,是已甚之中,又已甚焉。何怪其憤激為厲哉。

*****

一惡少感寒疾,昏憒中魂已出舍,悵悵無所適,見有人來往,隨之同行,不覺至冥司,遇一吏,其故人也。為檢籍良久,蹙額曰:君多忤父母,于法當付鑊湯獄,今壽尚未終,可且反,壽終再來受報可也。惡少惶怖,叩首求解脫,吏搖首曰: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惡少泣涕求不已,吏沉思曰:有一故事君知乎?一禪師登座問,虎頷下鈴,何人能解,眾未及對。

一沙彌曰:何不令繫鈴人解。得罪父母,還向父母懺悔,或希冀可免乎?少年慮罪業深重,非一時所可懺悔。吏笑曰:又有一故事,君之聞殺豬王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乎?遣一鬼送之歸。霍然遂愈。

自是洗心滌慮,轉為父母所愛憐,後年七十餘乃終。雖不知其果免地獄否,然觀其得壽如是,似已許懺悔矣。

*****

許文木言,老僧澄止有道行,臨歿謂其徒曰:我持律精進,自謂是四禪天人,世尊嗔我平生議論,好尊佛而斥儒。我相未化,不免仍入輪迴矣。其徒曰:崇奉世尊,世尊反嗔乎?曰:此世尊所以為世尊也。若黨同而伐異,揚己而抑人,何以為世尊乎?我今乃悟,爾見猶左耳。

因憶楊槐庭言:乙丑上公車時,偕同年數人行,適一僧同宿逆旅,偶與閒談,一同年目止之曰:君奈何與異端語。僧不平曰:釋家誠與儒家異,然彼此均各有品地,果為孔子,可以闢佛,顏曾以下勿能也;果為顏曾,可以闢菩薩,鄭賈以下勿能也;果為鄭賈,可以闢阿羅漢,程朱以下勿能也;果為程朱,可以闢諸方祖師,其依草附木自托講學者,勿能也。何也?其份量不相及也。先生而闢佛,毋乃高自位置乎?同年怒且笑曰:惟各有品地,故我輩儒可闢汝輩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