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論語    P 50


作者:孔子門生
頁數:50 / 100
類別:國學

 

作者:孔子門生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論語

既然「浸潤之譖」和「膚受之訴」有如此出神入化的迷惑性 而在你這裡都行不通,那你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明」人-- 看得明白看得遠,具有明察秋毫、遠見卓識本事的人了。
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做不做「明」人問題還不很大,因為 我們畢竟沒有什麼生殺予奪的權力,但對於一個領導人,尤其是 高級領導人來說,做不做「明」人,那問題可就大得很了,因為 生殺予奪權力在手,弄不好就會貽害無窮啊!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原文】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貢曰:「必 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註釋】
①兵:在《論語》、《孟子》和「五經」中,「兵」多指兵器,只有極少數 時候是「兵土」的意思。所以,這裡的「兵」指軍備。
【譯文】
子貢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備足糧食,充實軍備,老百 姓對政府就信任了。」子貢說:「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在這 三項之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如 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在這兩項之中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 回答說:「去掉糧食。因為,自古以來誰也免不了一死,沒有糧食 不過是餓死罷了,但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讀解】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備戰,備荒,為人民。」就 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從古到今,糧食、國防、信義都 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基本問題。


  
糧食充足可以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逐步進入小康社會。軍 備充足就不會有「落後就要挨打」的危險,使社會穩定,人民安 居樂業。取信於民就可以喚起人民大幹快上的精神,為兩個文明 建設貢獻力量,使社會進步而繁榮。
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實際上是密切聯繫而不可割裂的。一方面, 如孔子所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取信於民是最重要的。 但另一方面,也如孔子所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沒有 「足食.足兵」,也就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所以,一味高喊 「窮棒子精神」,要求人民「勒緊肚子閙革命」,的確是不能取信于 民的。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說到底,還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個方面相輔相成的問題。
儒學的觀點是兩個方面都不忽視而更傾向于精神文明方面, 所謂「重義而輕利」。所以,當子貢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兩難選擇 時,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選擇。這正如後來孟子那個著名的選 擇一樣:舍魚而取熊掌,捨生而取義。孔子並非不重視「足食,足 兵」。正如孟子並非不喜歡吃魚不想活命一樣,都是「必不得已而去」。 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
文與質的辯論
【原文】
棘子成①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 子②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③」。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 犬羊之鞟④。”
【註釋】
① 棘子成:衛國大夫。②夫子:這裡指棘子成。古代大夫可以被尊 稱為「夫子」,所以子貢這樣稱呼他。③駟不及舌:駟,四匹馬。古代用 回匹馬駕一輛車,所以,駟不及舌的意思是說:舌頭動作很快,一旦說話出 口.即便是四匹馬拉的車也追趕不上。這就是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 語源。④ 鞟(kuo):去掉毛的皮,即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去掉 毛色花紋,那虎豹的皮與大羊的皮不就是一樣的了嗎?言下之意是強調毛色 花紋(文)也具有重要性。
【譯文】
棘子成說:「君子質樸就可以了,何必要什麼文飾呢?」子貢 說:「可惜啊!先生您竟這樣來解說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文飾與質樸的本質一樣重要,質樸的本質與文飾一樣重要。如果 去掉毛色花紋,虎豹的革和犬羊的革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讀解】   
是否正因為「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乃至于豬、牛之鞟甚至 合成之革,才有假冒偽劣皮衣使消費者真假難辨呢?僅從這一生 活事例來看,毛色花紋(文)也的確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這是閒話。
回到正題上來,這裡關於文與質的辨論,實際上是針對《雍 也》篇裡孔子關於「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論述而來的。棘子 成針對孔子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君子只要「質」,就 可以了,何必要什麼「文」呢。子貢捍衛老師的觀點,於是與棘子 成展開了辯論,強調,「文猶質也,質猶文也」,實際意思依然是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只不過進一步舉例作了發揮而已。
這一段辯論雖然很短,卻可以見出子貢雄辯的口才:先聲奪 人,首先以不容辯駁的感嘆口吻指出對方已經大錯特錯。尤其 是中間插入「駟不及舌」一語,意思是說,你不僅說錯了話,而 且錯得來追悔莫及,就是想收回去都不可能了!在把對方壓得來 只有招架之功而無反駁之力後,才正面亮出自己的觀點,並舉例 加以論證,有理有據,勿庸置疑。    子貢為捍衛老師的觀點而如此雄辯,也不枉自老師把他列為 「言語」方面的高材生(《先進》)了罷。
稅收問題
【原文】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 徹乎① ?」曰:「二②,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