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112


作者:蘇軾等
頁數:112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作者:蘇軾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詞鑑賞

全詞「健句入詞,更奇峰特出」,“不事雕鑿,字字蒼寒(鄭之焯《手批東坡府府》),語言乾淨簡練之極,而內容,含義隱括極多,熔敘事,寫人、狀景、抒情子一爐,既寫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曠達豪放之情感,實遠出於一般描寫離合情懷的詩詞之上。詞中凜然如蒼檜的王先生這一形象,可謂東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絶妙寫照。

●滿庭芳  蘇軾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

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詞以議論為主,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同時也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從詞中所表現的內容來看,它的寫作年代當為蘇軾謫貶黃州之後。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盡情地展示了詞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後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他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詞人以議論發端,用形象的藝術概括對世俗熱衷的名利作了無情的嘲諷。

他一開始就引用《莊子》中的一個寓言故事,以蔑視的眼光,稱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進而以「算來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祿的虛幻,並由世俗對名利的追求,聯想到黨爭中由此而帶來的傾軋以及被傷害後的自身處境,嘆道:「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謂此事自有因緣,不可與爭;但得者豈必強,而失者豈必弱,因此也無須過分介意。以上幾句,既是對營營苟苟世俗觀念的奚落,也是對政治派系內部傾軋的厭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東坡感到人世間名利場的角逐如同夢幻,所以,「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試圖醉中不問世事,以全身遠禍。一「渾」字抒發了以沉醉替換痛苦的悲憤,一個憤世嫉俗而又渴求擺脫塵世覊絆的文人形象呼之慾出。

過片「思量、能幾許」,承上「百年裡」說來,謂人生能幾;而「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輾轉流遷,命運多舛,飽經憂患。這幾句是作者的人生自敘,隱含着身受慘禍、壯志難酬的沉痛哀嘆。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是因「憂愁風雨」而徹悟之語。此句憤激地表達了詞人對於憂患人生的失望和悵惘,讀來令人感慨萬千。下面筆鋒一轉,以「幸、無際的綠茵、高張的雲幕,與浩大無窮的宇宙合而為一,求得了內心的寧靜。結尾」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一句,情緒豁達開朗,充滿了飄逸曠達、超凡脫俗的閒適至樂之情,表明作者終於擺脫了世俗功名的苦海,獲得了精神的超脫與解放。

正如有人所說,詩詞固然以」主性情「為主,但是」主議論「的詩詞如能做到」帶情韻以行“,同樣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東坡這首《滿庭芳》詞的成功便說明了這一點。

稱這首詞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議論,應當是恰如其分的。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現身說法,真抒胸臆,既充滿飽經滄桑、憤世嫉俗的沉重哀傷,又洋溢着對於精神解脫和聖潔理想的追求與嚮往,表達了詞人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尋求超脫的出世意念,可謂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覺醒和呼喚。

●滿庭芳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裡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萬裡家岷峨。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山中友,鷄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雲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好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詞,于平直中見含蓄婉曲,于溫厚中透出激憤不平,依依惜別的深情中表達出蘇軾與黃州父老之間珍貴的情誼,抒發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生歷程中,既滿懷悲苦又尋求解脫的矛盾雙重心理。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因「烏台詩案」而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的蘇軾,奉命由黃州移汝州(今河南臨汝)。對於蘇軾來說,這次雖是從遙遠的黃州調到離京城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給他的罪名並未撤消,官職也仍是一個「不得簽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和實際地位都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善。當他即將離開黃州赴汝州時,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複雜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難捨的別情,又有久慣世路、洞悉人生的曠達之懷。這種心情,十分真實而又生動地反映詞中。

上片抒寫對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對黃州鄰裡父老的惜別之情。首句「歸去來兮」,搬用陶淵明《歸去來辭》首句,非常貼切地表達了自己思歸故里的強烈願望,暗含了思歸不得歸、有家不能歸的悵恨。接下來「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以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深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上片的後半部分,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抒發因黃州居住五年所產生的對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