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124


作者:蘇軾等
頁數:124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作者:蘇軾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詞鑑賞

思鄉之情是詞的上片的內邏輯。詞的下片描繪倏忽變化的自然景觀,給人動盪不定、神奇瑰麗的感覺。政治鬥爭中遭到挫折的蘇東坡,對自然界倏忽變化的敏感,由此可見一斑。整個一首詞神氣貫通、融為一體。

思鄉與人生的感慨盡得表現,正所謂「不着一字」而「盡得風流」。

●南鄉子·送述古  蘇軾

迴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蘇軾詞作鑒賞

熙寧七年(1074)年七月,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的同僚與好友陳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蘇軾追送其至臨平(今餘杭),寫下了這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詞。

詞的上片回敘分手後回望離別之地臨平鎮和臨平山,抒寫了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和對友人的依戀之情。起首兩句寫詞人對陳襄的離去特別戀戀不捨,一送再送,直到回頭不見城中的人影,而那臨平山上亭亭佇立的高塔似乎翹首西望,不忍郡守的調離。這種從眼前實景落筆而展衍開去與由景入情的寫法,不僅使人感到親切,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接下來三句寫臨平山上的塔,仍就眼前景物落筆,實則是以客觀的無知之物,襯託詞人主觀之情。

「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象亭亭聳立的塔,能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又反映了詞人不象塔那樣無動于衷地迎客西來複送客遠去,而為友人的離去陷入深深的哀傷之中;同時,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來杭又送友人離去的實際。

下片寫詞人歸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風淒清,枕上初寒,殘燈斜照,微光閃爍,這些意象的組接,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烘託了作者的淒涼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時淚不晴」,用兩個「晴」字把雨和淚聯繫起來,比喻貼切而新穎,加強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現,讀來叩人心扉,令人嘆婉不已。

這首詞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是將山塔、秋雨擬人化,賦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緒,將無生命的景物寫活。這種手法,表現出詞人不凡的功力。


  

●南鄉子·集句  蘇軾

悵望送春懷杜牧。

漸老逢春能幾回杜甫。

花滿楚城愁遠別許渾,傷懷。

何況清絲急管催劉禹錫。

吟斷望鄉台李商隱。

萬裡歸心獨上來許渾。

景物登臨閒始見杜牧,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

蘇軾詞作鑒賞

「悵望送春懷」,起筆取杜牧《惜春》詩句,點對酒傷春意境。悵望着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濃的傷春之情。次句直抒傷春所以傷老。「漸老逢春能幾回」取杜甫《絶句漫興九首》之句。

杜甫此詩是飄泊成都時作。漸老,語意含悲。逢春,則一喜。能幾回?又一悲。

非但一悲,且將逢春之喜也一併化而為悲。一句之中一波三折,筆致淡宕而蒼老。前人謂杜詩筆老,說得極是。東坡拿來此句,妙正好寫照了自己「烏台詩案」後貶謫黃州的相似心情。

東坡黃州詩《安國寺尋春》雲「看花嘆老憶年少,對酒思家愁老翁」,可盡此句意藴。此時正是看花嘆老,對酒思家,所以下句便道:「花滿楚城愁遠別。」此句取自許渾《竹林寺別友人》詩。時當春天,故曰花滿。

謫居黃州,正是楚城。遠離故國,豈不深愁!花滿楚城,觸目傷心,真是春紅萬點愁如海呵!取此句實切己之至。楚城一語,已貫入詞人受迫害遭貶謫的政治背景這一深層意藴,並隱然翻出之,詞句便不等同於傷春傷別之原作,這極能體現集句古為今用之妙。

「傷懷」,短韻二字,份量極重,囊括盡臨老逢春遠別之種種痛苦。上片有此二字自鑄語,遂進一步將所集唐人詩句融為己有。「何況清絲急管催」,此句取自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詩。傷心人別有懷抱,更何況酒筵上清絲急管之音樂,只能加重難以為懷之悲哀。

周邦彥《滿庭芳》云:「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語意相似,若知人論世,則東坡此句實沉痛過之。

過片着力寫思鄉之情。「吟斷望鄉台」,取自李商隱《晉昌晚歸馬上贈》詩。義山原詩云:「征南予更遠,吟斷望鄉台。」這裡雖是取其下句,其實亦有取上句。

東坡宦遊本不忘蜀,其《醉落魄。席上呈楊元素》云:「故山猶負平生約,西望峨嵋,長羡歸飛鶴。」退隱還鄉,几乎是東坡平生始終纏繞心頭的一個情結。

人窮則思返本,何況南遷愈遠故國。當飲酒登高之際,又怎能不倍加望鄉情切!下邊縱筆寫出:「萬裡歸心獨上來。」此句取自許渾《冬日登越王台懷歸》詩。詞人歸心萬裡,同筵的諸君,又何人會此登臨之意?「獨」之一字,突出了詞人的一份孤獨感。

東坡黃州詩《侄安節遠來夜坐二首》云:「永夜思家何處?」語意同一深沉。萬裡歸心,本由宦遊而生,更因遷謫愈切。無可擺脫的遷謫意識,下句進一步流露出來。「景物登臨閒始見」,取自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蓋有深意。

原詩云:「景物登臨閒始見,願為閒客此閒行。」兩句之中,「閒字」三見。東坡取其詩意,是整個地融攝,又暗注己意。春日之景物,只因此身已閒,始得從容登臨見之真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