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144


作者:蘇軾等
頁數:144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作者:蘇軾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詞鑑賞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淨。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着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藉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淒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浣溪沙  蘇軾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



  
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

樽前呵手鑷霜須。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冬。詞的上片描寫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來年豐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獲豐收、飽暖而喜悅的心情,下片回敘前一日酒筵間的情景,抒發了詞人對於民生疾苦的深刻憂思。

整首詞境界鮮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樂景表憂思,以艷麗襯愁情,巧妙地運用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極大地增強了藝術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詞的首句,若據傅引舊注,則「萬頃風濤不記蘇」的「蘇」,當指蘇州,舊注中的「公」,當指蘇軾。這一句說的是蘇軾未把蘇州為風災蕩盡的田產記掛心上。但據現有資料,蘇軾被貶黃州時無田產蘇州,只熙寧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興置田產。從詞前小序得知,蘇軾此詞乃徐君猷過訪的第二天酒醒之後見大雪紛飛時所作。


  

聯繫前一首寫的「半夜銀山上積蘇」與「濤江煙渚一時無」的景象來看,又知徐君猷離去的當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轉為大雪。這樣,「萬頃風濤不記蘇」,應為實寫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後依稀聽見風雪大作及甦醒時的情景,「蘇」,似宜作甦醒解。依此可知,詞上片寫詞人酒醉之後依稀聽見風聲大作,已記不清何時甦醒過來,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銀裝世界。詞人立刻從雪兆豐年的聯想中,想象到麥千車的豐收景象,而為人民能夠飽食感到慶幸。

下片回敘前一天徐君猷過訪時酒筵間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潔白、輕盈的雪花縈繞中曳,她那紅潤的嘴唇酒後更加鮮艷,就像熟透了的櫻桃。而詞人卻酒筵歌席間,呵着發凍的手,捋着已經變白了的鬍鬚,思緒萬端。

值得一提的是,詞人攝取「呵手鑷霜須」這一富有典型特徵的動作,極大地增強了藝術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謫貶的特定環境中的憂思。這一憂思的形象,襯以白雪縈繞翠袖和鮮艷的絳唇對比強烈,含蘊更豐。

總體來看,上片比較明快,下片更顯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發,恰好為下片的無聲形象作提示。上下兩片的重點是最末的無聲形象。它們彼此呼應,互為表裡,表現了詞人一個晝夜的活動和心境。遣詞、用字的準確形象,也是這首詞的特點。

如「不記」二字,看來無足輕重,但它卻切詞序「酒醒」而表現了醉中的朦朧。「但令」一詞,確切地表達了由實景引起的聯想中產生的美好願望。「爛櫻珠」,着一「爛」字,活畫出酒後朱唇的紅潤欲滴。

●浣溪沙  詠橘  蘇軾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綠葉照林光。

竹籬茅捨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

吳姬三日手猶香。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詠橘詞,巧言物狀,體物細微,屬「純用賦體,描寫確尚」的詠物佳作,頗耐玩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佈置環境,以使下文有餘地抒發。「菊暗荷枯」四字,是東坡《贈劉景文》詩「荷狙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經霜之後,橘始變黃而味愈美。晉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

」又白居易《揀貢橘書情》詩:「瓊漿氣味得霜成。」皆可參證。「新苞」句,輕輕點出題目。新苞,指新橘。

橘有皮包裹,故稱。又,橘樹常綠,凌寒不凋。《楚辭。橘頌》:「綠葉素榮,紛其可嘉兮。

」沈約《橘》詩:「綠葉迎露滋,朱苞待霜潤。」東坡用「新苞綠葉」四字,形象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繪之,可謂盡得橘之神。「竹籬茅捨出青黃」,好一「出」字。竹籬茅舍,掩映于青黃相間的橘林之中,可見橘樹生長之盛,人家環境之美,一年好景,正當此時。

過片二句,寫嘗橘的情狀。擘開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霧般噴濺,初嘗新橘,汁水齒舌間如泉般流淌。「香霧」、「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稱絶妙。而「驚」、「怯」二字,活畫出女子嘗橘時的嬌態。

驚,是驚于橘皮迸裂時香霧濺人,怯,是怯于橘汁的涼冷和酸葉。末句點出「吳姬」,實際也點明新橘的產地。吳中產橘,尤以太湖中東西兩洞庭山所產者為最著,洞庭橘唐宋時為貢物。「三日手猶香」,着意誇張,盡得吳橘之味矣。

●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