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153


作者:蘇軾等
頁數:153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作者:蘇軾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詞鑑賞

從「凌歊」一詞看,李之儀寫這首詞的時候,蓋太平州編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築,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並築離宮于此,遺址今當涂縣西,為當地名勝。李之儀姑溪時,思想上是苦悶而消極的,且僻居荒隅,遠離朝廷,更見悲苦。但從結句的「雙闕」看,詞人仍未忘朝廷。

「雙闕」,古代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國事系於心頭,盼望朝廷下詔起用,故「望斷」云云,即是這種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際」一詞,暗示了詞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塵絶」則可見詞人的失望與悵惘。

這首詞詞史上有其特定意義。詞題明確揭出「用太白韻」,是為和李白《憶秦娥》而作。李之儀是北宋人,與蘇軾同時代,寫這首詞的時候,也不過是崇寧三年(1104)前後,這首和詞,全依太白《憶秦娥》韻,可見當時這首詞已流傳比較普遍,可證其作者是李太白。

●謝池春  李之儀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後。



  
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

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

正佳時,仍晚晝。

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

不見又相思,見了還依舊。

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李之儀詞作鑒賞

這首《謝池春》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寫離別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詞」的影響。

開頭三句,點出節令,中間隔過四句之後,又說「正佳時,仍晚晝」,繼續點出黃昏時分。這樣,所謂「正佳時」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據。可見章法針腳之綿密。上片寫景,以「花徑斂余紅」等四個五言句子為主體的。

這四句,筆鋒觸及了構成春天景物的眾多方面,又各用一個非常恰當的動詞把它們緊密相聯,點得活生,有聲有色,有動有靜。「飛絮沾襟袖」一句裡,已經暗示了「人」的存,為過片處的「著人滋味,真個濃如酒」作一鋪敘。著人,是「讓人感覺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麼,卻不能說得具體,只好用酒來比喻,而且又用」濃「來形容,用」真個「來強調,以誘讀者儘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去理解那種」滋味“,從而把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可以感悟。

過片後的四個五言句,是這首詞抒情部分的核心內容了。這四句寫得深,寫得細,它把「不見”和「相見」、「相見」和「相守」逐對比較。冠以“為問」

二字,表明這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追求,只能祈之於天、謀之於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決。「天不老」,本於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過來說,天不老也就是天無情,不肯幫忙,於是「人未偶」,目前還處于離別相思的境地,實沒有辦法,只好「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託之義。將相思別恨交付庭前垂柳,則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思索的餘地,正所謂含蓄而雋永。

舒亶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舒亶(1041-1103)字通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進士,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後任監察御史裡行,與李定同劾蘇軾,釀成「烏台詩案」。

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為御史中丞。以屢次舉劾株連,朝野怨望。

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近人輯有《舒學士詞》一卷。

●菩薩蠻  舒亶

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舒亶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惜別詞。作者詞中以一推一輓之情勸住對方的眼淚,這種抒寫傷離恨別心緒的表現手法,與宋詞中寫離別時常見的纏綿悱惻、肝腸痛斷、難捨難分的情狀有所不同。

這首詞從送別寫起。捶鼓,猶言敲鼓,是開船的信號。船家已擊鼓催行,而這一邊卻樓上把盞勸酒。「催」,見時間之難以再延。

「留」,見送行人之慇勤留戀。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來了,並且帶動全篇。「去住若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為情?這一問見別離之極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處于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由前面擊鼓催客、高樓把酒的場面推出一個江潮漲平的遼闊場景。

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個時間推進過程,說明話別時間頗長,而江潮已漸漸漲滿,到了船家趁潮水開航的時候了。

換頭就江潮生發,潮水有信,定時起落,所以說「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卻未必會送人來。一旦南北分離,相見即無定期故雲「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結穴處一筆宕開,頗值得玩味。「此樽空」,遙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見情不忍別,共拚一醉。但即使飲至樽空,故人終不可留,所以結尾則由嘆見面之難,轉思它日再會,發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曾季貍《艇齋詩話》評這首詞「甚有思致」概因此詞借江潮抒別情,不僅情景交融,同時還顯出情景與意念活動相結合的特點。詞「去住若為情」這樣的思忖後,接以「江頭潮欲平」,看上去是寫景,實際上卻把思索和情感活動帶進了景物描寫,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匯着詞人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浩渺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