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詞鑑賞    P 245


作者:蘇軾等
頁數:245 / 521
類別:古典詞曲

 

作者:蘇軾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宋詞鑑賞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

靜繞珍叢底,成嘆息。

長條故惹行客。

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

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



  
漂流處,莫趁潮汐。

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周邦彥詞作鑒賞

此詞詠寫對薔薇的憐惜並表現傷春之情,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飄零之感。《蓼園詞選》評價此詞謂:「自嘆年老遠宦,意境落寞,借花起興。以下是花,是自己,己比興無端,指與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極而天生工矣!結處意致尤纏綿無已,耐人尋繹。」這一評論,對於理解、欣賞此詞是大有裨益的。

起句「正單衣試酒,悵客裡光陰虛擲」,是傷別:「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是傷春。元陸輔之《詞旨》說:「對句好可得,起句好難得,收拾全借出場。」這首詞的「出場」即如所證,開頭起得突兀,又籠罩全篇,讀後使人產生一種十分淒切、緊迫的感覺。「願春暫留」三句緊承慨嘆春光將盡,客裡光陰虛費而來,從感情上再加強一層。

周濟評這三句:「十三字千迴百折,千錘百煉」,的確如此。

這三句一波三過折,一句一轉:不是願春久留,而只是願春暫留,一轉;春不但不能暫留,而去如飛鳥之疾,二轉;不但去得疾,而且影跡全無,三轉。這感情上一層進一層、一層緊一層地反映出詞人對將去之春的痛惜留戀之情,所以說是「千迴百折」。同樣,詞人要寫的內容很豐富,原要用許多話才能表達,但經過錘煉,刪成少量的字句,卻「字少而意多」,同樣能把豐富的詩意表達出來。願花長好,月長圓,春長,這是詞人過去的少不更事的天真的想法,而實際上是事與願違,花開必謝,春來必去,要她長是空想,要她久留也不可能。


  

現經過長期的、慘痛的經驗,自動把願望降低了,故雲即使是「暫留」一下也好吧!但是,不但願春暫留片刻而不可得,而且她轉瞬即逝,杳如黃鶴。這多愁善感的詞人是何其傷心難過之事。如此曲折委婉的意思用十三個字就表達清楚了,所以說是「千錘百煉」。接着就用「為問春何」提問,淋漓盡致地描繪薔薇花凋盡時的驚心動魄。

風雨摧花落是敏感的詩人們常用的題材。這裡詞人聽風聽雨,徹夜無眠,也已經橫下了一條心,硬着頭皮「拚花盡」了。他雖沒有出外行走,但想象中,無數薔薇花片,已桃蹊柳陌上亂點輕翻,可憐玉碎香消,有誰憐惜,只有蜂媒蝶使,一起忙亂了一番,屢叩窗,算是給傾國佳人哭泣送葬罷了。這是何等「意奪神駭,心折骨驚」的場景啊!下片開始寫詞人經過了情緒十分緊張的不眠之夜,清早起來,步入東園,他繞着無花的薔薇,踽踽獨行,憑弔謝後的薔薇,發出輕輕的嘆息聲。

一個「岑寂」,一個「靜」字,用復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淒冷和詞人心頭淒冷的交織。

接着作者以生花之妙筆描寫花之戀人。寫他靜繞薔薇叢下,已經脫盡殘紅的柔條卻牽住他的衣服,似有無限離別之情要向他傾訴。薔薇莖有刺,掛住人的衣裳,本是常事,但詞人用一比擬便生生將花寫活了。其次寫人惜花:正當詞人心灰意冷時,偶然瞥見枝頭上一朵殘花,就順手把它摘下來,插自己的頭巾上,她瘦小憔悴得可憐,但有花終勝無花,不料這樣一插,卻勾起了舊事,當此花盛開時,那時還有玉人同,鮮艷的花朵插上美人的釵頭,是何其綽約多姿。

所以詞人惜花,也只能「強簪」了。最後一個形象更是奇情異采,匪夷所思。落花的命運,無非是墮溷飄茵,遭人踐踏,還有一部分則是隨流水飄去,漂泊無蹤。此處斷紅即殘紅,「尚有相思字」,似用「紅葉題詩」的典故。

花落水流紅,殘紅本身也無能為力,但詞人卻滿懷痴情地囑咐說,「漂流處,莫趁潮汐。」否則你如有「相思字」,我怎能見到呢?此結不但回應了上片的「願春暫留」和下片的「別情無極」,而且花去人留,兩美相別,彷彿死別生離。真有餘音裊裊不絶之感日之感。

此詞採用了層層鋪敘、曲折鋸的藝術手法。作者捕捉一些富有特徵性的細節,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反覆鋪陳花盡春空之境和惜花悼春之情,使主題逐步深化。詞人又巧用曲筆,不說人惜花,卻說花戀人;不從無花惜春,卻從有花惜春;不惜己簪之殘英,偏惜欲去之斷紅,把人與花之間的感情,寫得纏綿深婉,迴旋往複。作者還成功運用擬人手法,把落花之態、長條之情、殘英之神形象可感地描繪出來。

●芳草度  周邦彥

昨夜裡,又再宿桃源,醉邀仙侶。

聽碧窗風快,珠簾半卷疏雨。

多少離恨苦。

方留連啼訴。

鳳帳曉,又是匆匆,獨自歸去。

愁顧。

滿懷淚粉,瘦馬沖泥尋去路。

謾迴首、煙迷望眼,依稀見朱戶。

似痴似醉,暗惱損、憑闌情緒。

淡暮色,看盡棲鴉亂舞。

周邦彥詞作鑒賞

此詞以追憶的方式,抒寫了作者青年時代汴京的一段哀艷情事。

詞以逆入起筆,追憶昨夜情事。「昨夜裡」是情事發生的時間,難以忘懷,詞意順着對昨夜情事的回憶而展開。「桃源」,用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事,其地亦得稱「桃源」,如唐人曹唐《劉晨阮肇游天台》詩已言「不知此地歸何處,須就桃源問主人」。五代王松年《仙苑編珠》卷上雲劉、阮「採藥于天姥岑,迷入桃源洞,遇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