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110


作者:馬克思
頁數:110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資本論

作者:馬克思
第110,共772。
在這兩種場合,勞動力的價值都降低了。但也有例外,當勞動過程的分解產生了一些在手工業生產中根本沒有過的,或者不是在同樣大的範圍內有過的新的綜合的職能時,就是如此。由學習費用388的消失或減少所引起的勞動力的相對貶值,直接包含着資本的更大的增殖,因為凡是縮短勞動力再生產所必要的時間的事情,都會擴大剩餘勞動的領域。隨着教育產業化,現在學習費用越來越增加而不是減少。
學習費用的增加,還會強化工人的分化。
4、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和社會內部的分工
我們首先考察了工場手工業的起源,接着考察了它的簡單要素——局部工人及其工具,最後考察了它的總機構。現在我們簡單地敘述一下工場手工業分工和構成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的社會分工之間的關係。現代庸俗經濟學關於企業與市場的劃分。


  
單就勞動本身來說,可以把社會生產分為農業、工業等大類,叫做一般的分工;把這些生產大類分為種和亞種,叫做特殊的分工;把工場內部的分工,叫做個別的分工。
社會內部的分工以及個人被相應地限制在特殊職業範圍內的現象,同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一樣,是從相反的兩個起點發展起來的。在家庭內部,【後來對人類原始狀況的透徹的研究,使作者得出結論:最初不是家庭發展為氏族,相反地,氏族是以血緣為基礎的人類社會的自然形成的原始形式。由於氏族紐帶的開始解體,各種各樣家庭形式後來才發展起來。——弗·恩·】隨後在氏族內部,由於性別和年齡的差389別,也就是在純生理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自然的分工。


  
隨着公社的擴大,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各氏族間的衝突,一個氏族之征服另一個氏族,這種分工的材料也擴大了。另一方面,我在前面已經談到,產品交換是在不同的家庭、氏族、公社互相接觸的地方產生的,因為在文化的初期,以獨立資格互相接觸的不是個人,而是家庭、氏族等等。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環境中,找到不同的生產資料和不同的生活資料。因此,它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不相同。
這種自然的差別,在公社互相接觸時引起了產品的互相交換,從而使這些產品逐漸變成商品。交換沒有造成生產領域之間的差別,而是使不同的生產領域發生關係,並把它們變成社會總生產的多少互相依賴的部門。在這裡,社會分工是由原來不同而又互不依賴的生產領域之間的交換產生的。而在那裡,在以生理分工為起點的地方,直接互相聯繫的整體的各個特殊器官互相分開和分離,——這個分離過程的主要推動力是同其他公社交換商品,——並且獨立起來,以致不同的勞動只有通過把產品當作商品來交換才能建立聯繫。
在一種場合,原來獨立的東西喪失了獨立,在另一種場合,原來非獨立的東西獲得了獨立。
一切發達的、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分工的基礎,都是城鄉的分離。可以說,社會的全部經濟史,都概括為這種對立的運動。但390是關於這種對立,我們不在這裡多談。
一定量同時使用的工人,是工場手工業內部分工的物質前提,同樣,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是社會內部分工的物質前提。在這裡,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代替了工人在同一個工場內的密集。但是人口密度是一種相對的東西。人口較少但交通工具發達的國家,比人口較多但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國家有更加密集的人口;從這個意義上說,例如,美國北部各州的人口比印度的人口更加稠密。
如果中共早期領導人注意到這段話,大概中國現在的人口就不會這麼多了,中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會更早得到加強,人口的流動也會更自由。而如果馬寅初當時知道這段話,也能更好地應對面臨的批鬥。
因為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前提,所以工場手工業的分工要求社會內部的分工已經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相反地,工場手工業分工又會發生反作用,發展並增加社會分工。隨着勞動工具的分化,生產這些工具的行業也日益分化。一旦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擴展到這樣一種行業,即以前作為主要行業或輔助行業和其他行業聯繫在一起、並由同一生產者經營的行業,分離和互相獨立的現象就會立即發生。
一旦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擴展到某種商品的一個特殊的生產階段,該商品的各個生產階段就變成各種獨立的行業。前面已經指出,在製品是一個由局部產品純粹機械地組合成的整體的地方,局部勞動又可以獨391立化為特殊的手工業。為了使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更完善,同一個生產部門,根據其原料的不同,根據同一種原料可能具有的不同形式,而分成不同的有時是嶄新的工場手工業。例如,十八世紀上半葉,單在法國就織出了100多種不同的絲織品;例如,在阿維尼翁,法律曾規定「每個學徒始終只能從事一種產品的製造,不得同時學幾種產品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