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585


作者:馬克思
頁數:585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作者:馬克思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資本論

「我們怎麼會有生產過多的時候呢‧我們要為三億人提供衣服。」——當時曼徹斯特一位工廠主就是這樣對筆者說的。但是,一切新建的廠房、458蒸汽機、紡織機,都不足以吸收從郎卡郡大量湧來的剩餘價值。人們懷着擴充生產時具有的那種熱情,投身于鐵路的建築;在這裡,工廠主和商人的投機慾望第一次得到滿足,並且從1844年夏季以來已經如此。
人們儘可能多地認股,這就是說,只要有錢足夠應付第一次繳款,就把股份認下來;至于以後各期股款的繳付,總會有法可想!當以後付款的期限來到時,——按照《商業危機》18481857年第1059號的記載,18461847年投在鐵路上的資本,約等於7500萬鎊,——人們不得不求助于信用,商行的基本營業多半也只好為此而蒙受損失。
並且,這種基本營業在大多數場合也已經負擔過重。誘人的高額利潤,使人們遠遠超出擁有的流動資金所許可的範圍來進行過度的擴充活動。不過,信用可加以利用,它容易得到,而且便宜。銀行貼現率低:1844年是13/423/4%;1845年直到10月,是在3%以下,後來有一個短時間(18462月)上升到5%,然後184612月,又下降到31/4%。
英格蘭銀行地庫中的金儲備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國內一切證券交易的行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因此,為什麼要放過這種大好機會呢‧為什麼不大幹一番呢‧為什麼不把我們所能製造的一切商品運往迫切需要英國工業品的外國市場上去呢‧為什麼工廠主自己不應該在遠東出售紗和布、在英國出售換回的貨物來獲取雙重利益呢
於是就產生了為換取貸款而對印度和中國實行大量委託銷售的制度。這種制度,象我們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詳細描述的那樣,很快就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為獲得貸款而實行委託銷售的制度。結果就必然造成市場商品大量過剩和崩潰。
這次崩潰隨着1846年農作物歉收而爆發了。英格蘭,特別是459愛爾蘭,需要大量進口生活資料,特別是穀物和馬鈴薯。但供給這些物品的國家,只能接受極少量的英國工業品作為對這些物品的支付;必須付給貴金屬;至少有900萬鎊的金流到國外去了。其中足有750萬鎊的金取自英格蘭銀行的庫存現金,這就使英格蘭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活動自由受到了嚴重限制;其他那些把準備金存於英格蘭銀行、事實上和英格蘭銀行是同一准備金的銀行,也同樣必須緊縮它們的貨幣信貸;迅速而流暢地集中到銀行進行的支付現在陷于停滯。
停滯起初是局部的,後來成了普遍現象。銀行貼現率在18471月還只有331/2%,在恐慌最初爆發的4月已上升到7%,然後在夏季再一次出現暫時的微小的緩和(61/2%,6%),但當農作物再一次歉收時,恐慌就重新更加激烈地爆發了。英格蘭銀行官方規定的最低貼現率10月已經上升到7%,11月又上升到10%,這就是說,絶大多數的匯票只有支付驚人的高利貸利息才能得到貼現,或根本不能貼現;支付普遍停滯使一系列第一流商行和許許多多中小商行倒閉;英格蘭銀行本身也由於狡猾的1844年銀行法加給它的種種限制而瀕于破產。政府迫于普遍的要求,于1025日宣佈暫停執行銀行法,從而解除了那些加給英格蘭銀行的荒謬的法律限制。


  
這樣,該行就能不受阻礙地把庫存的銀行券投到流通中去;因為這種銀行券的信用事實上得到國家信用的保證,不會發生動搖,所以貨幣緊迫的情況立即得到了決定性的緩和;當然,不少陷入絶境的大小商行還是破產了,但危機的頂點過去了,銀行貼現率12月又下降到5%,並且還在1848年期間一個新的營業活躍就已準備就緒,它破壞了1849年大陸上革命運動的進一步高漲,並在五十年代先是導致了前所未有的工業繁榮,然後又引起了1857年的崩潰。——弗·恩·}460
I.關於國債券和股票在1847年危機中大為貶值的情況,上院在1848年發表的一個檔案中曾經提出說明。按照這種說明,18471023日與同年2月相比,價值降低的總額如下:
英國國債券………………………93824217


  
船塢和運河股票………………… 1358288
鐵路股票…………………………19579820
合計:114762325
II.在東印度貿易上,人們已經不再是因為購買了商品而開出匯票,而是為了能夠開出可以貼現、可以換成現錢的匯票而購買商品。關於這種貿易上的欺詐,《曼徹斯特衛報》18471124日有如下的記載:
倫敦的A托B向曼徹斯特工廠主C購買貨物,準備運往東印度D那裡去。B憑C向B開出的以六個月為期的匯票向C支付。B也用向A開出的以六個月為期的匯票使自己得到補償。貨物一經起運,A又憑提單向D開出以六個月為期的匯票。
「購貨人和發貨人二者都在貨物實際得到支付的幾個月以前已經有了資金;並且這種匯票在到期時通常總是會再更新一次,藉口是在這種『長期貿易』中迴流需要有一段時間。但遺憾的是,這樣一種營業上的損失,並沒有導致營業的收縮,而是恰恰導致營業的擴大。當事人越窮,就越需要購買,因為他們要通過購買得到新的貸款,以便補償他們在以前投機中已經損失的資本。現在,購買已經不是由供求來調節,而是成了一個陷于困境的商行進行金融活動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