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588


作者:馬克思
頁數:588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作者:馬克思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資本論

(第2516號)「我們也接受來自外國的匯票……某人在國外購買那種在英國兌付的匯票,並把它送到英國的一個商行。從這種匯票我們看不出它是開得適當還是不適當,是代表產品還是隻代表風。」
(第2533號)「您說,几乎每一種外國產品售出時都要蒙受巨大的損失。您認為,這是由於在這類產品上進行了不當的投機造成的嗎‧——這是由於這類產品進口很多,但沒有相應的消費可以吸收它們。無論從哪一點看,消費都非常顯著地下降了。」——(第2534號)「十月間……產品几乎完全賣不出去。」
關於在崩潰最嚴重的時刻人們怎樣普遍地只顧自己,一位第一流的行家,可敬的狡猾的顫慄教徒,奧維倫一葛尼公司的賽米爾·葛尼,在同一個報告中說:
(第1262號)「在恐慌籠罩着的時候,一個實業家不會自問,他把自己的銀行券投放出去能獲得多少,也不會問,他在出售國庫券或利息率為3%的債券時會受1%的損失還是2%的損失。只要他一旦處于恐怖的影響之下,他就不再關心是贏利還是損失;他只求自身的安全,至于其他人會怎樣,他一概不管。」
V.關於兩個市場互相造成商品充斥的問題,一個從事東印度貿易的商人亞歷山大先生,曾向1857年銀行法下院委員會(本書引用時題為:銀行委員會,1857年)作證說:
(第4330號)「目前,如果我在曼徹斯特投下6先令,我將在印度收回5466先令;如果我在印度投下6先令,我也將在倫敦收回5先令。」
這樣,印度市場為英國商品所充斥,英國市場也同樣為印度商品所充斥。而且,這是在1857年夏天發生的情況,和1847年的慘痛經驗相距還不到十年!
467


  
第二十六章
貨幣資本的積累,它對利息率的影響


  
「在英國,正在發生追加財富的不斷積累,其趨勢是最終採取貨幣形式。但是,在獲得貨幣的願望之後,最迫切的願望是,按照某種會帶來利息或利潤的投資方法,再把貨幣投放出去;因為,作為貨幣的貨幣是什麼也生不出來的。因此,如果在過剩資本不斷湧來的同時,投資範圍得不到逐漸的充分的擴大,那末,尋找用途的貨幣就必然會周期地,在不同情況下多少不等地積累起來。多年來,國債一直是英國過剩財富的一個大吸收器。
自從國債在1816年達到最高限度,不再起吸收器的作用以來,每年至少有2700萬在尋找別的投資場所。此外,還有各種的資本償還……在經營上需要巨額資本並不時地吸引多餘的閒置資本的各種企業……至少在我國是絶對必要的,以便為在普通投資部門找不到地盤的社會過剩財富的周期積累開闢出路。」(《通貨論》1845年倫敦版第3234頁)
關於1845年,該書說:
「在很短的時期內,物價已經由蕭條時期的最低點急劇回升……利息率3%的國債券几乎照票面價值買賣了……英格蘭銀行地庫的黃金總額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期的儲備額。各種股票的價格都高到几乎前所末聞的程度,而利息率卻降到几乎只剩一個名義了……這一切都證明:在英國,又一次出現了閒置財富的沉重積累;不要多久,我們將又一次面臨投機的狂熱時期。」(同上,第36頁)
「雖然金的輸入不是對外貿易獲利的可靠標誌,但在沒有另外一種說明方法的情況下,這種金的輸入的一部分,顯然代表着這樣一種利潤。」(約·468蓋·哈伯德《通貨和國家》1843年倫敦版第4041頁)「假定在營業一直興旺、價格有利、通貨充足的時期,由於農作物歉收,需要輸出500萬鎊金以輸入同額價值的穀物。通貨{下面馬上就可以看到,這不是指流通手段,而是指閒置的貨幣資本。——弗·恩·}會按同額減少。
私人手中掌握的流通手段也許還和以前一樣多,但是,商人在他們的銀行裡的存款,銀行在它們的貨幣經紀人手裡的餘款以及銀行庫存的準備金都會減少,而閒置資本額的這種減少的直接結果,將是利息率的提高,例如由4%提高到6%。因為營業狀況良好,所以信任沒有動搖,但是信用會更貴。」(同上,第42頁)「如果商品價格普遍下降,多餘的貨幣就會以增加存款的形式流回銀行,閒置資本的過剩就會使利息率下降到最低限度,並且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直到較高的物價或比較活躍的營業使這種閒置的貨幣得到使用,或者,直到這種貨幣被用來購買外國有價證券或外國商品而被吸收掉。」(第68頁)
以下摘錄又是引自議會關於《商業危機》的報告(18471848年)。——由於18461847年的歉收和饑荒,必須大量進口糧食。
「因此,進口大大超過了出口……因此,貨幣大量從銀行流出,那些有匯票需要貼現的人越來越多地擁向貼現經紀人,經紀人開始仔細審查匯票。以前承諾的信貸受到了非常嚴格的限制;基礎薄弱的商行倒閉了。完全依賴信用的人開始破產。這種情況更增加了以前已經感到的不安;銀行家等人發現,他們不再象以前那樣有把握地可以把他們的匯票和其他有價證券換成銀行券,以償還他們的債務;他們對信貸採取了更大的限制並且往往乾脆加以拒絶;他們在許多場合把他們的銀行券儲藏起來,以便將來償付債務;他們寧願根本不發出銀行券。
不安和混亂與日俱增。如果沒有約·羅素勛爵那封信,全面的破產恐怕已經發生了。」(第7475頁)
羅素的信,使銀行法暫停執行。——前面提到的那位查·特納作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