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616


作者:馬克思
頁數:616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作者:馬克思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資本論

「為了把自己的貨幣投到鐵路方面,几乎所有商行都開始程度不等地縮小自己的營業。」[同上,第42頁]——「各商行都把這樣大量的貨幣貸給鐵路,結果這些商行不得不通過匯聚貼現的方式再向銀行取得大量貸款,以便維持自己的營業。」(同一位霍奇森,同上,第67頁)「在曼徹斯特,鐵路投機使許多人遭到巨大損失。」(羅·加德納,同上,證詞第4884號。
1卷第133 c及其他地方曾多次提到過這個人。)
1847年危機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商品的驚人過剩和東印度貿易上的瘋狂投機。但是還有別的情況促使這個部門的一些十分富有的商行遭到破產:
「它們有雄厚的資金,但這些資金不能流動。它們的全部資本都固定在毛裡求斯的地產或靛藍廠和製糖廠上了。後來,當它們的債務達5060萬鎊時,它們已經沒有流動資金來兌付它們的匯票了,最後才發覺,為了兌付它們的匯票,只有完全依靠它們的信用」(查·特納,利物浦經營印度貿易的大商人,同上,第730號)。
再看看加德納的證詞(同上,第4872號):
「中國條約簽訂後,國內立即出現了竭力擴大對華貿易的廣闊前景,因此,除了現有的全部工廠外,又有許多大工廠專門為了做這種生意而建立起來,以便製造那種主要是銷往中國市場的棉織品。」——(第4874號)「這種生意做的怎樣呢‧——倒霉透了,真是一言難盡;我不認為,1844年和1845年對華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已經收回;因為茶葉是主要的回頭貨,並且因為使我們產生很大的期望,所以我們工廠主都確信茶葉稅會大大降低。」
請看英國工廠主所特有的信念的天真流露:551


  
「我們對國外市場的貿易,不是受國外市場購買商品的能力的限制,而是受國內我們對作為我國工業品的回頭貨而得到的那些產品的消費能力的限制。」
(那些和英國通商的比較窮的國家,當然可以對任何數量的英國工業品進行支付和消費,而遺憾的是,富有的英國竟不能消化作為回頭貨的產品。)
(第4876號)「起初我運出一些商品,出售時大約虧損15%,因為我完全相信,我的代理商購買茶葉的價格,可以使我在英國轉賣這些茶葉時,獲得一筆足以補償上述損失的利潤;結果我非但沒有獲得利潤,有時反而虧損25%,甚至50%。」——(第4877號)「工廠主出口是自負盈虧嗎‧——主要是這樣的;商人好象不久就發覺,他們從中得不到什麼好處,所以他們慫恿工廠主採取委託銷售的辦法,而不必親自參與。」


  
可是,在1857年,損失和破產主要落到了商人身上,因為這一次是工廠主讓商人對國外市場商品過剩承擔了「自負盈虧」的責任。
隨着銀行制度的發展(參看下面舉出的關於伊普斯威奇地區的例子,在1857年以前的幾年間,那裡的租地農民的存款增加了三倍),從前的私人貯藏貨幣或鑄幣準備金,都在一定時間內轉化為借貸資本。這樣造成的貨幣資本的擴大,和倫敦股份銀行開始對存款支付利息時存款的增長一樣,並不表示生產資本的增加。在生產規模保持不變時,這種擴大隻會引起借貸貨幣資本比生產資本充裕。因此實行了低利息率。
552
如果再生產過程再一次達到過度緊張狀態以前的那種繁榮局面,商業信用就會大大擴張,這種擴張實際上又是資本容易流回和生產擴大的「健全」基礎。這時,利息率雖然已經高於最低限度,但是仍然很低。事實上這是唯一的這樣一個時期,這時可以說低利息率,從而借貸資本的相對充裕,是和產業資本的現實擴大結合在一起的。由於資本容易並且有規則地流回,加上商業信用擴大,這就保證了借貸資本的供給(雖然需求已經增長),防止了利息率水平的上升。
另一方面,只有到這時,沒有準備資本甚至根本沒有任何資本而完全依賴貨幣信用進行投機的騎士們,才引人注目地湧現出來。此外,還有各種形式的固定資本的顯著擴大和新型大企業的大批開設。現在,利息提高到它的平均水平。但是,只要新的危機爆發,信用突然停止,支付停滯,再生產過程癱瘓,並且,除了上述的例外情況,在借貸資本几乎絶對缺乏的同時,閒置的產業資本發生過剩,這時,利息率就會再升到它的最高限度。
因此,表現在利息率上的借貸資本的運動,和產業資本的運動,總的說來,是按相反的方向進行的。有一個階段,低的但是高於最低限度的利息率;與危機以後的「好轉」和信任的增強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另一個階段,利息率達到了它的平均水平,也就是離它的最低限度和最高限度等距的中點,——只是在這兩個階段,充裕的借貸資本才和產業資本的顯著擴大結合在一起。但是,在產業周期的開端,低利息率和產業資本的收縮結合在一起,而在周期的末尾,則是高利息率和產業資本的過多結合在一起。伴隨「好轉」而來的低利息率,則表示商業信用對銀行信用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商業信用還是立足於自身。
這種產業周期的情況是,同樣的循環一旦受到最初的推動,它553就必然會周期地再現出來。【{我曾在別的地方指出,自上一次大規模的普遍危機爆發以來,在這方面已經發生了轉變。周期過程的急性形式和向來十年一次的周期,看來讓位給比較短暫的稍微的營業好轉和比較持久的不振這樣一種在不同的工業國在不同的時間發生的比較慢性的延緩的交替。但這裡也許只是周期持續時間的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