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本論    P 663


作者:馬克思
頁數:663 / 772
類別:古典經濟學

 

資本論

作者:馬克思
第663,共772。
「華沙進行大量匯兌業務,但其主要基礎和目的是該市銀行家放高利貸。這種銀行家為了要弄到貨幣,使他們能以8%或8%以上的利息率借給大肆揮霍的貴族,他們在外國尋找並且找到了一種空頭匯票信用,也就是說,一種不以任何商品交易為基礎的信用。外國的受票人在這種空頭匯票產生的匯款還有希望到來時,只好承兌這種匯票。但是,由於達培爾和其他很有名望的華沙銀行家的破產,他們付出了很高的代價。」(約·格·畢希《論商業的各種業務的理論和實踐》1808年漢堡第3版第2卷第232233頁)
教會由禁止利息得到的好處
「教會禁止收取利息;但不禁止在應付急需時出賣財產;也不禁止在一定期間內,在借款歸還以前,把財產押給貸款人,伎貸款人在佔有期間能夠作為貸款的補償使用這種財產……教會本身或教會所屬各團體和神會,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好處,特別是在十字軍遠征時代。這就使國民財富的很大一部分由所謂『死手』佔有,這尤其是由於如下的原因:猶太人不能用這種方法放高利貸,因為佔有這樣固定的抵押品是無法掩蓋的……不禁止利息,教會和修道院就不可能那麼富裕。」(同上,第55頁)
692


  
第三十七章
導論
對土地所有權的各種歷史形式的分析,不屬於本書的範圍。我們只是在資本所產生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歸土地所有者所有的範圍內,研究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因此,我們假定,農業和工業完全一樣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統治,也就是說,農業是由資本家經營;這種資本家和其他資本家的區別,首先只在於他們的資本和這種資本推動的僱傭勞動所投入的部門不同。對我們來說,租地農場主生產小麥等等,和工廠主生產棉紗或機器是一樣的。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支配農業這樣一個假定,包含着這樣的意思: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統治生產的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部門,因此它的下列條件,如資本的自由競爭、資本由一個生產部門轉入另一個生產部門的可能性、同等水平的平均利潤等等,都已經十分成
693熟。我們所考察的土地所有權形式,是土地所有權的一個獨特的歷史形式,是封建的土地所有權或小農維持生計的農業(在後一場合,土地的佔有是直接生產者的生產條件之一,而他對土地的所有權是他的生產方式的最有利的條件,即他的生產方式得以繁榮的條件)受資本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影響而轉化成的形式。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以工人的勞動條件被剝奪為前提,那末,在農業中,它是以農業勞動者的土地被剝奪,以及農業勞動者從屬於一個為利潤而經營農業的資本家為前提。因此,如果有人提醒我們說,曾經有過,或者說,現在還有其他的土地所有權形式和農業形式,那末,這對我們的闡述來說,只是一種完全無關的指責。
只有對那些把農業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之相適應的土地所有權形式不是看作歷史的範疇,而是看作永恆的範疇的經濟學家來說,這種指責才會有意義。
考察一下現代的土地所有權形式,對我們來說是必要的,因為這裡的任務總的來說是考察資本投入農業而產生的一定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不考察這一點,對資本的分析就是不完全的。因此,我們的研究,僅限于真正的農業上的投資,即人們賴以生活的主要植物性產品的生產上的投資。我們可以只說小麥,因為小麥是現代資本主義發達的各國人民的主要食物(或者,不說農業,而說採礦業,因為規律是一樣的)。
亞·斯密的巨大功績之一在於:他說明了,用於生產其他農產品(例如亞麻、染料植物)和經營獨立畜牧業等等的資本的地租,是怎樣由投在主要食物生產上的資本所提供的地租決定的。在斯密以後,這方面實際上並沒有任何進步。如果我們能夠想起某些限制或補充,那也屬於土地所有權的獨立研究的範圍,而不屬於這
694里的範圍。因此,凡是和用來生產小麥的土地無關的土地所有權,我們就不專門談論,而只是為了舉例子才有時涉及到。
為了全面起見,必須指出,在這裡,只要水流等等有一個所有者,是土地的附屬物,我們也把它作為土地來理解。
土地所有權的前提是,一些人壟斷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從自己個人意志的領域。【沒有什麼比黑格爾關於土地私有權的說法更可笑的了。他認為,人作為人格,必須使自己的意志這個外在自然界的靈魂,具有現實性,因此,他必須把這個自然界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來佔有。如果這就是「人格」的規定,就是人作為人格的規定,那末,由此可以說,每個人就都必須是土地所有者,以便作為人格而實現。
土地的自由私有權,——一種十分現代的產物,——據黑格爾說,不是一種確定的社會關係,而是人作為人格對於「自然界」的關係,是「人對一切物的絶對佔有權」(黑格爾《法哲學》1840年柏林版第79頁)。首先,很明顯,一個人格不能單憑自己的「意志」硬說自己是一塊土地的所有者,而不顧他人也要在這塊土地上體現的意志。這裡要的是和善良的意志完全不同的東西。此外,「人格」在什麼地方確立實現自己意志的界限,他的意志的存在是在整個一個國家內實現,還是需要佔有一大批國家,以便「表示我的意志對物的至高無上」[第80頁],這是絶對不能看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