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蘇東坡集 下    P 229


作者:蘇東坡
頁數:229 / 463
類別:古典詩

 

作者:蘇東坡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蘇東坡集 下

邇英進讀,至蕭何、曹參事。公曰:「參不變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後時,天下晏然,衣食滋殖。」上曰:「漢守蕭何之法,不變可乎?」公曰:「何獨漢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湯、文、武之法,雖至今存可也。武王克商,曰:『乃反商政,政由舊。』然則雖周亦用商政也。《書》曰:『無作聰明,亂舊章。』漢武帝用張湯言,取高帝法紛更之,盜賊半天下。元帝改宣帝之政,而漢始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變也。」後數日,呂惠卿進講。因言:「先王之法,有一年而變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變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變者,『刑法世輕世重』是也。有百年不變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諷朝廷,且譏臣為條例司官耳。」上問公:「惠卿言何如?」公曰:「布法象魏。布,舊法也,何名為變?若四孟月朔屬民讀法,為時變月變耶?諸侯有變禮易樂者,王巡狩則誅之,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平國用中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大壞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有,臣恐風雨之不庇也。公卿侍從皆在此,願陛下問之。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兩府侵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而已,則胥吏足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司,何也?」惠卿不能對。則詆公曰:「光為侍從何不言?言而不從何不去?」公作而答曰:「是臣之罪也。」上曰:「相與論是非耳,何至是!」講畢,賜坐戶外。將出,上命徙坐戶內,左右皆避去。上曰:「朝廷每更一事,舉朝,何也?」王圭曰:「臣疏賤,在闕門之外,朝廷之事不能盡知。借使聞之道路,又不知其虛實也。」上曰:「聞則言之。」公曰:「青苗出息,平民為之,尚能以蠶食下戶,至饑寒流離,況縣官法度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願取則與之,不願不強也。」公曰:「愚民知取債之利,不知還債之害,非獨縣官不強,富民亦不強也。臣聞作法于涼,其弊猶貪。作法于貪,弊將若之何!昔太宗平河東,立和糴法,時米鬥十餘錢,草束八錢,民樂與官為市。其後物貴而和糴不解,遂為河東世世患。臣恐異日之青苗,猶河東之和糴也。」上曰:「陝西行之久矣,民不以為病。」公曰:「臣陝西人也,見其病不見其利,朝廷初不許也。而有司尚能以病民,況立法許之乎?」上曰:「坐倉糴米何如?」坐者皆起曰:「不便。上已罷之,幸甚。」上曰:「未罷也。」公曰:「京師有七年之儲,而錢常乏。若坐倉錢益乏,米益陳,奈何?」惠卿曰:「坐倉得米百萬斛,則省東南百萬之漕,以其錢供京師,何患無錢?」公曰:「東南錢荒而米狼戾,今不糴米而漕錢,棄其有餘,取其所無,農末皆病矣。」侍講吳申起曰:「光言至論也。」公曰:「此皆細事,不足煩人主,但當擇人而任之。有功則賞,有罪則罰,此則陛下職也。」上曰:「然。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公趨出。上曰:「卿得無以惠卿之言不樂乎?」公曰:「不敢。」韓琦上疏論青苗之害,上感悟,欲罷其法。安石稱疾求去。

會拜公樞密副使,公上章力辭,至六七。曰:「上誠能罷制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雖不用臣,臣受賜多矣。不然,終不敢受命。」上遣人謂公:「樞密,兵事也,官各有職,不當以他事為詞。」公言:「臣未受命,則猶侍從也,於事無不可言者。」安石起視事,青苗法卒不罷,公亦卒不受命。

則以書喻安石,三往反,開喻苦至,猶幸安石之聽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贈,後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意謂呂惠卿。對賓客,輒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小人本以利合,勢傾利移,何所不至?其後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書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求補外,上猶欲用公,公不可。以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朝辭進對,猶乞免本路青苗、助役。


  

宣撫使下令,分義勇四番,欲以更戍邊。選諸軍驍勇,募閭裡惡少為奇兵,調民為乾糧炒飯,雖內郡不被邊,皆修城池樓櫓如邊郡;且遣兵就糧長安、河中、,三輔騷然。公上疏,極言:「方凶歲,公私困弊,不可舉事。而永興一路城池樓櫓皆不急,乾糧炒飯昔嘗造,後無用腐棄之。宣撫司令,臣皆未敢從。若乏,軍興,臣坐之。」於是一路獨得免。



  
頃之,詔移知許州,不赴,遂乞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以歸。自是絶口不論事。以祀明堂恩,加上柱國。

至熙寧七年,上以天下旱、蝗,詔求直言。公讀詔泣下,欲默不忍,乃復陳六事。一青苗,二免役,三市易,四邊事,五保甲,六水利,此尤病民者,宜先罷。又以書責宰相吳充:「天子仁聖如此,而公不言,何也?」

元豐五年,公忽得語澀疾,自疑當中風,乃豫作遺表,大略如六事加詳盡,感慨親書,緘封置臥內。且死,當以授所善范純仁、范祖禹使上之。

凡居洛十五年,再任留司御史台,四任提舉崇福宮。官制行,改太中大夫加資政殿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