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梁書    P 136


作者:姚思廉
頁數:136 / 193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姚思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梁書

初,歷陽太守莊鐵以城降侯景,既而又奉其母來奔,大心以鐵舊將,厚為其禮,軍旅之事,悉以委之,仍以為豫章內史。侯景數遣軍西上寇抄,大心輒令鐵擊破之,賊不能進。時鄱陽王范率眾棄合肥,屯于柵口,待援兵總集,欲俱進。大心聞之,遣要范西上,以湓城處之,廩饋甚厚,與戮力共除禍難。會莊鐵據豫章反,大心令中兵參軍韋約等將軍擊之,鐵敗績,又乞降。鄱陽世子嗣先與鐵游處,因稱其人才略從橫,且舊將也,欲舉大事,當資其力,若降江州,必不全其首領,嗣請援之。范從之,乃遣將侯瑱率精甲五千往救鐵,夜襲破韋約等營。大心聞之大懼,於是二籓釁起,人心離貳。景將任約略地至于湓城,大心遣司馬韋質拒戰,敗績。時帳下猶有勇士千餘人,咸說曰:「既無糧儲,難以守固。若輕騎往建州,以圖後舉,策之上者也。」大心未決,其母陳淑容曰:「即日聖御年尊,儲宮萬福,汝久奉違顏色,不念拜謁闕庭,且吾已老,而欲遠涉險路,糧儲不給,豈謂孝子?吾終不行。」因撫胸慟哭,大心乃止。遂與約和。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九。

南海王大臨,字仁宣。大同二年,封寧國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少而敏慧。年十一,遭左夫人憂,哭泣毀瘠,以孝聞。後入國學,明經射策甲科,拜中書侍郎,遷給事黃門侍郎。十一年,為長兼侍中。出為輕車將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侯景亂,為使持節、宣惠將軍,屯新亭。俄又征還,屯端門,都督城南諸軍事。時議者皆勸收外財物,擬供賞賜,大臨獨曰:「物乃賞士,而牛可犒軍。」命取牛,得千餘頭,城內賴以饗士。大寶元年,封南海郡王,邑二千戶。出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揚州刺史。又除安東將軍、吳郡太守。時張彪起義于會稽,吳人陸令公、潁川庾孟卿等勸大臨走投彪。大臨曰:「彪若成功,不資我力;如其撓敗,以我說焉。不可往也。」二年秋,遇害于郡,時年二十五。

南郡王大連,字仁靖。少俊爽,能屬文,舉止風流,雅有巧思,妙達音樂,兼善丹青。大同二年,封臨城縣公,邑一千五百戶。七年,與南海王俱入國學,射策甲科,拜中書侍郎。十年,高祖幸硃方,大連與兄大臨並從。高祖問曰:「汝等習騎不?」對曰:「臣等未奉詔,不敢輒習。」敕各給馬試之,大連兄弟據鞍往還,各得馳驟之節,高祖大悅,即賜所乘馬。及為啟謝,詞又甚美。高祖佗日謂太宗曰:「昨見大臨、大連,風韻可愛,足以慰吾年老。」遷給事黃門侍郎,轉侍中,尋兼石頭戍軍事。太清元年,出為使持節、輕車將軍、東揚州刺史。侯景入寇京師,大連率眾四萬來赴。及台城沒,援軍散,復還揚州。三年,會稽山賊田領群聚黨數萬來攻,大連命中兵參軍張彪擊斬之。大寶元年,封為南郡王,邑二千戶。景仍遣其將趙伯超、劉神茂來討,大連設備以待之。會將留異以城應賊,大連棄城走,至信安,為賊所獲。侯景以為輕車將軍、行揚州事,遷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大連既迫寇手,恆思逃竄,乃與賊約曰:「軍民之事,吾不預焉。候我存亡,但聽鐘響。」欲簡與相見,因得亡逸,賊亦信之。事未果。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五。

安陸王大春,字仁經。少博涉書記。天性孝謹,體貌環偉,腰帶十圍。大同六年,封西豊縣公,邑一千五百戶。拜中書侍郎。後為寧遠將軍,知石頭戍軍事。侯景內寇,大春奔京口,隨邵陵王入援,戰于鐘山,為賊所獲。京城既陷,大寶元年,封安陸郡王,邑二千戶。出為使持節、雲麾將軍、東揚州刺史。二年秋,遇害,時年二十二。



  
瀏陽公大雅,字仁風。大同九年,封瀏陽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少聰警,美姿儀,特為高祖所愛。太清三年,京城陷,賊已乘城,大雅猶命左右格戰,賊至漸眾,乃自縋而下。因發憤感疾,薨,時年十七。



  
新興王大莊,字仁禮。大同九年,封高唐縣公,邑一千五百戶。大寶元年,封新興郡王,邑二千戶。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宣毅將軍、南徐州刺史。二年秋,遇害,時年十八。

西陽王大鈞,字仁輔。性厚重,不妄戲弄。年七歲,高祖嘗問讀何書,對曰「學《詩》」。因命諷誦,音韻清雅,高祖因賜王羲之書一卷。大寶元年,封西陽郡王,邑二千戶。出為宣惠將軍、丹陽尹。二年,監揚州,將軍如故。至秋遇害,時年十三。

武寧王大威,字仁容。美風儀,眉目如畫。大寶元年,封武寧郡王,邑二千戶。二年,出為信威將軍、丹陽尹。其年秋,遇害,時年十三。

建平王大球,字仁珽。大寶元年,封建平郡王,邑二千戶。性明慧夙成。初,侯景圍京城,高祖素歸心釋教,每發誓願,恆云:「若有眾生應受諸苦,悉衍身代當。」時大球年甫七歲,聞而驚謂母曰:「官家尚爾,兒安敢辭?」乃六時禮佛,亦云:「凡有眾生應獲苦報,悉大球代受。」其早慧如此。二年,出為輕車將軍、兼石頭戍軍事。其年秋,遇害,時年十一。

義安王大昕,字仁朗。年四歲,母陳夫人卒,便哀慕毀悴,有若成人。及高祖崩,大昕奉慰太宗,嗚咽不能自勝。左右見之,莫不掩泣。大寶元年,封義安郡王,邑二千戶。二年,出為寧遠將軍、琅邪、彭城二郡太守,未之鎮,遇害,時年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