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物種起源    P 110


作者:達爾文
頁數:110 / 166
類別:生物學

 

物種起源

作者:達爾文
第110,共166。
還有,這二個品種已經變得如此不同,如果我們不知道有關它們起源的任何歷史的和間接的證據,而僅僅根據它們和岩鴿在構造上的比較,就不可能去決定它們究竟是從岩鴿傳下來的呢,還是從其他某一近似類型皇宮鴿(C.oenas)傳下來的。

自然的物種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觀察到很不相同的類型,如馬和貘(tapir),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假定直接介於它們之間的連鎖曾經存在過,但是可以假定馬或貘和一個未知的共同祖先之間是有中間連鎖存在過的。它們的共同祖先在整個體制上與馬和貘具有極其一般的相似;但在某些個別構造上可能和二者有很大的差異;這差異或者甚至比二者之間的彼此差異還要大,因此,在所有這種情形裡,除非我們同時掌握了一條近於完全的中間連鎖,縱使將祖先的構造和它的變異了的後代加以嚴密的比較,也不能辨識出任何二個物種或二個物種以上的親類型。



  
根據自然選擇學說,二個現存類型中的一個來自另一個大概是可能的;例如馬來自貘;並且在這種情形下,應有直接的中間連鎖曾經存在於它們之間。但是這種情形意味着一個類型很長期間保持不變,而它的子孫在這期間卻發生了大量的變異;然而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子與親之間的競爭原理將會使這種情形極少發生;因為,在所有情形裡,新而改進的生物類型都有壓倒舊而不改進的類型的傾向。

根據自然選擇學說,一切現存物種都曾經和本屬的親種有所聯繫,它們之間的差異並不比今日我們看到的同一物種的自然變種和家養變種之間的差異為大;這些目前一般已經絶滅了的親種,同樣地和更古老的類型有所聯繫;如此回溯上去,常常就會融匯到每一個大綱(class)的共同祖先。所以,在所有現存物種和絶滅物種之間的中間的和過渡的連鎖數量,必定難以勝數。假如自然選擇學說是正確的,那麼這些無數的中間連鎖必曾在地球上生存過。


  

從沉積的速率和剝蝕的範圍來推算時間的經過

除了我們沒有發見這樣無限數量的中間連鎖的化石遺骸之外,另有一種反對意見:認為切變化的成果既然都是緩慢達到的,所以沒有充分的時間足以完成如此大量的有機變化。如果讀者不是一位實際的地質學者,我几乎不可能使他領會一些事實,從而對時間經過有所瞭解。萊爾爵士的《地質學原理》(PrinciplesofGeology)將被後世歷史家承認在自然科學中掀起了一次革命,凡是讀過這部偉大著作的人,如果不承認過去時代曾是何等地久遠,最好還是立刻把我的這本書闔起來不要讀它吧。只研究《地質學原理》或閲讀不同觀察者關於各地質層的專門論文,而且注意到各作者怎樣試圖對於各地質層的、甚至各地層的時間提出來的不確切的觀念,還是不夠的。

如果我們知道了發生作用的各項動力,並且研究了地面被剝蝕了多深,沉積物被沉積了多少,我們才能最好地對過去的時間獲得一些概念。正如萊爾明白說過的,沉積層的廣度和厚度就是剝蝕作用的結果,同時也是地殼別的場所被剝蝕的尺度。所以一個人應當親自考察層層相疊的諸地層的巨大沉積物,仔細觀察小河如何帶走泥沙以及波浪如何侵蝕去海岸岩崖(Sea-cliff),這樣才能對過去時代的時間有一點瞭解,而有關這時間的標誌在我們的周圍觸目皆是。

沿著由不很堅硬岩石所形成的海岸走走,並且注意看看它的陵削(degradation)過程是有好處的。在大多數情形裡,達到海岸岩崖的海潮每天只有二次,而且時間短暫,同時只有當波浪挾帶著細沙或小礫石時才能侵蝕海岸岩崖;因為有良好的證據可以證明,清水對侵蝕岩石是沒有任何效果的。這樣,海岸岩崖的基部終於被掘空,巨大的岩石碎塊傾落下來了,這些岩石碎塊便固定在傾落的地方,然後一點一點地被侵蝕去,直到它的體積縮小到能夠被波浪把它旋轉的時候,才會很快地磨碎成小礫石、砂或泥,但是我們如此常常看到沿著後退的海岸岩崖基部的圓形巨礫(boulders),密被着海產生物,這表明了它們很少被磨損而且很少被轉動!還有,如果我們沿著任何正在蒙受陵削作用的海岸岩崖行走幾英里路,就會發見目前正在被陵削着的崖岸,不過只是短短的一段,或只是環繞海角(promontory)而星點地存在着。地表和植被的外貌表明,自從它們的基部被水沖涮以來,已經經過許多年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