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100


作者:司馬遷
頁數:100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100,共824。
(1)「丙寅」至「至太上皇廟」:梁玉繩以為當作「五月丙寅,葬長陵,已下(指下棺安葬),太子至太上皇廟」。(參見《會注考證》引),譯文據此。(2)高祖:《會注考證》引梁玉繩曰:「此時群臣方議尊號,何得稱高祖?《漢書》作『帝』,是也。」(3)撥亂世反之正:治平亂世,使之回復正常。撥,治理。反之正,使之反於正。(4)以歲時祠:每年按時祭祀。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樂沛,以沛宮為高祖原廟(1)。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後有缺,輒補之。
(1)原廟:再立一廟。《集解》:「駰案:謂『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廟,今又再立,故謂之原廟。」
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後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意;次代王恆,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1)長庶:意思是長子為庶出的兒子,即非正妻所生。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1)。忠之敝(2),小人以野(3),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4),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5)。朝以十月(6)。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
(1)忠:真誠。(2)敝:同「弊」,毛病,弊病。(2)小人:指老百姓。這是一種蔑稱。野:粗鄙。(4)僿:(sai,塞):不城懇。(5)天統:等於說天道,自然的規律。統,一脈相承的系統。(6)「朝以十月」三句:此三句疑有脫誤錯簡。《會注考證》:中井積德曰:『車服』下宜有『尚赤』等語,分明闕語令。又曰:『葬長陵』是紀文之脫錯在於此。梁玉繩曰『葬長陵』三字錯簡,當在『丙寅』句下。」以,在。黃屋,黃緞子做襯裡的車蓋。左纛(dao,盜),古代用旄牛尾或野雞尾做的裝飾物叫纛,因為是插在前衡木的左上方,所以叫左纛。長陵,漢高祖的陵墓,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回目錄


  
 
《史記》譯注
呂太后本紀第九
解惠全 白曉紅 譯注
【說明】
呂後名雉,字娥姁(x□,虛),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這篇本紀成功地塑造了呂後這樣一個殘忍刻毒、權欲薰心的亂政后妃的形象,詳細地記述了呂後篡權及其覆滅的過程:從呂後在劉邦死後培植呂氏勢力、殘害劉邦寵姬和諸子的罪惡行徑,到周勃、陳平等元老大臣聯合劉氏宗室誅滅諸呂的驚險鬥爭,到誅呂功臣們商議迎立劉恆即位的情況。王諸呂和誅諸呂是關係漢室存亡興替的大事,作者緊緊扣住這個關鍵問題佈局謀篇,充分體現了太史公作為一個史學家的卓越識見。
作者多處運用簡潔的漫畫筆法辛辣地諷剌了呂後處心積慮培植呂氏勢力的種種表現:惠帝死後,「太后哭,泣不下」;丞相陳平請拜呂台(yi,怡)、呂產、呂祿為將,掌握南北軍軍權,諸呂入宮,居中用事,則「太后悅,其哭乃哀」。同樣是哭,稍事勾勒,就產生了絕妙的諷剌效果。又如寫呂後欲王呂氏而「風大臣」的欲蓋彌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廢帝更立時的裝腔作勢,都描繪得活靈活現,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對弄權女主的無情鞭撻。
這篇本紀記事真實,刻畫人物性格鮮明深刻:寫呂後,像她殘害戚姬、連殺三趙王等事件的本身就足以表現其殘忍狠毒的性格了,而作者還往往用貌似悠閒的文字不動聲色地加重表達自己對呂後的憎惡之情,從而也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如惠帝得知「人彘」就是戚夫人後,有「此非人所為」的痛苦哀歎,借用呂後親生兒子之口,罵得何等有力!又如呂後鴆殺趙王如意之前,以周昌抗旨和惠帝苦心相護來反襯呂後必置趙王於死地而後快的刻毒。再如趙王劉友被幽死前所唱的那首悲歌,更是對呂後人性滅絕的揭露與聲討。寫諸元老大臣和劉氏宗室,也是多處著意刻畫,如右丞相王陵敢於當面斥責呂後「今王呂氏,非約也」,又當面質問周勃、陳平:「諸君縱慾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地下?」一尊剛正不阿的漢室忠臣塑像活現眼前。又如在誅滅諸呂過程中,周勃、陳平的多謀機警,朱虛侯的勇武,齊哀王的果斷,灌嬰的沉穩等等,也都描繪得恰如其分。正是由於這些性格各異的人物的通力合作,加之人心所向,才使得他們雖屢處險境,卻又總是絕處逢生,最終誅盡諸呂而大快人心。
縱觀全篇,太史公似乎向人們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譯文】
呂太后是高祖貧賤時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魯元太后。到高祖做漢王時,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寵愛她,生了趙隱王劉如意。孝惠帝為人仁惠柔弱,高祖認為不像自己,常想廢掉他,改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因為如意像自己。戚姬得到寵愛,常跟隨高祖到關東,她日夜啼哭,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呂後年紀大,經常留在家中,很少見到高祖,和高祖越來越疏遠。如意被立為趙王之後,好幾次險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著大臣們的極力諍諫,以及留侯張良的計策,太子才沒有被廢掉。
呂後為人剛強堅毅,輔佐高祖平定天下,誅殺韓信、黥(qing,情)布、彭越等大臣也多有呂後之力。呂後有兩個哥哥,都是高祖的部將。大哥周呂侯呂澤死於戰爭,他的兒子呂台被封為酈(li,麗)侯,呂產被封為交侯;二哥呂釋之被封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甲辰日,高祖逝於長樂宮,太子承襲帝號做了皇帝。當時高祖有八個兒子:長子劉肥是惠帝的異母兄,被封為齊王,其餘都是惠帝的弟弟,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薄夫人的兒子劉恆被封為代王,其他妃嬪的兒子,劉恢被封為梁王,劉友被封為淮陽王,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劉建被封為燕王。高祖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王,高祖兄的兒子劉濞(bi,閉)被封為吳王。非劉氏的功臣鄱(po,婆)君吳芮(rui,銳)的兒子吳臣被封為長沙王。
呂後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兒子趙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來,同時派人召趙王進京。使者往返多次,趙國丞相建平侯周昌對使者說:「高皇帝把趙王托付給我,趙王年紀還小。我聽說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趙王召去一起殺掉,我不能讓趙王前去。況且趙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詔命。」呂後非常惱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長安,呂後又派人去召趙王。趙王動身赴京,還在半路上。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惱恨趙王,就親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宮中,親自保護,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殺趙王,卻得不到機會。孝惠元年(前194)十二月一天清晨,惠帝出去射箭。趙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趙王獨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讓他喝下。等到惠帝回到宮中,趙王已經死了。於是就調淮陽王劉友去做趙王。這年夏天,下詔追封酈侯呂台的父親呂澤為令武侯。太后隨即派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豬圈裡,叫她「人豬」。過了幾天,太后叫惠帝去看人豬。惠帝看了,一問,才知道這就是戚夫人,於是大哭起來,從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來。惠帝派人請見太后說:「這不是人幹的事情,我作為太后的兒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惠帝從此每天飲酒作樂,放縱無度,不問朝政,所以一直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