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711


作者:司馬遷
頁數:711 / 824
類別:歷史

 

作者:司馬遷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史記全集譯注

(1)四聖:指顓頊、帝嚳、堯、舜四位上古聖王。(2)遜位:讓位。(3)台:通「怡」。快樂,高興。(4)意謂那些美好的帝王功德。厥:那,那些。
維禹之功,九州攸同(1),光唐虞際,德流苗裔(2);夏桀淫驕,乃放鳴條。作《夏本紀》第二。
(1)攸:猶「是」。用《尚書·禹貢》原句。(2)苗裔:後代。
維契作商(1),爰乃成湯;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說,乃稱高宗;帝辛湛湎(2),諸侯不享(3)。作《殷本紀》第三。
(1)作商:建立商。契傳為商的始祖,故雲。(2)湛湎:即沉湎,沉溺於。(3)享:用食物供奉鬼神,引申為獻。
維棄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1),實撫天下;幽厲昏亂,既喪酆鎬;陵遲至赧(2),洛邑不祀(3)。作《周本紀》第四。
(1)指周武王聯合諸侯伐紂陳師牧野事。詳見卷四《周本紀》。(2)陵遲:衰落。赧:指周赧王。(3)不祀:不被祭祀。指周室宗廟斷絕香火,喻亡國。
維秦之先(1),伯翳佐禹(2);穆公思義,悼豪之旅(3);以人為殉,詩歌《黃鳥》(4);昭襄業帝(5)。作《秦本紀》第五。
(1)先:祖先。(2)佐:輔佐。(3)此二句謂秦穆公兵敗思過,哀悼死於秦晉殽之戰中的秦國將士。事見卷五《秦本紀》。豪,即殽。(4)《黃鳥》:《詩經·秦風》篇名。秦穆公死後,一百七十七人為之殉葬,秦之良臣子輿與三人也在從死者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此詩。事見卷五《秦本紀》。(5)昭襄:指秦昭襄王。業帝:開創帝業。
始皇即立,並兼六國;銷鋒鑄鐻(1),維偃干革(2),尊號稱帝,矜武任力(3);二世受運,子嬰降虜。作《始皇本紀》第六。


  
(1)鋒:兵器。鐻:古代懸掛鐘的架子兩旁的柱子。「銷鋒鑄鐻」事見卷六《秦始皇本紀》。(2)偃:停止,停息。干革:兵器,此指戰爭。(3)矜武任力:炫耀武力,專行暴力。矜,誇耀。
秦失其道,豪桀並擾;項梁業之,子羽接之(1);殺慶救趙(2),諸侯立之;誅嬰背懷,天下非之。作《項羽本紀》第七。
(1)子羽:即項羽。(2)慶:指慶子冠軍宋義。秦將章邯圍趙,楚懷王遣宋義與項羽共救趙。後羽殺義,大破秦軍於鉅鹿。事詳此紀。
子羽暴虐,漢行功德;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紀》第八。
惠之早霣(1),諸呂不台;崇強祿、產(2),諸侯謀之;殺隱幽友(3),大臣洞疑(4),遂及宗禍(5)。作《呂太后本紀》第九。
(1)霣(y□n,允):通「隕」。墜落,指死亡。(2)崇:高,抬高。祿:指呂祿。產:指呂產。(3)隱:指趙隱王如意。友:指趙幽王劉友。(4)洞疑:恫疑。恐懼。洞,通「恫」。(5)宗禍:宗族之禍。指呂氏集團被誅滅事。
漢既初興,繼嗣不明(1),迎王踐祚(2),天下歸心;蠲除肉刑(3),開通關梁(4),廣恩博施,厥稱太宗。作《孝文本紀》第十。
(1)繼嗣不明:指惠帝去世前後由呂後先後所立的幾位繼承人都不光明正大。事詳此紀。(2)迎王:指迎立代王劉恆。踐祚:即位。祚,通「阼」,帝位。(3)蠲(ju□n,捐)除:免除。廢除肉刑事在文帝前元十三年(前167)。(4)關梁:指水陸要會之處。關,關口。梁,津梁。


  
諸侯驕恣,吳首為亂(1),京師行誅,七國伏辜(2),天下翕然(3),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第十一。
(1)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吳王劉濞和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川等七國以誅建議削弱諸侯王國封地的晃錯為名,發動叛亂。事詳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2)伏辜:伏罪。辜,罪。(3)翕然:安定的樣子。
漢興五世(1),隆在建元(2),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3)。
(1)五世:指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代皇帝。(2)隆:盛,興盛。建元:漢武帝第一個年號(前140135)。(3)《今上本紀》已佚。今上,指漢武帝。今本《史記》之《孝武本紀》系取《封禪書》一部分而擴充之。
維三代尚矣(1),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2),本於茲,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1)三世:指夏、商、週三代。尚:通「上」。久遠。(2)譜牒: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
幽厲之後,周室衰微,諸侯專政,《春秋》有所不紀(1);而譜牒經略(2),五霸更盛衰(3),欲睹周世相先後之意,作《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1)紀:通「記」。記載。(2)經略:謀劃,治理。(3)更:交替。
春秋之後,陪臣秉改(1),強國相王(2);以至於秦,卒並諸夏,滅封地,擅其號。作《六國年表》第三。
(1)陪臣:諸侯的大夫對天子自稱陪臣。(2)相王:相尊為王。
秦既暴虐,楚人發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八年之間,天下三嬗(1),事繁變眾,故詳著《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1)嬗:以帝位讓給別人。這裡是變遷,更替的意思。
漢興已業,至於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1),強弱之原雲以世。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
(1)謂史官無法隨繼其事。有司,這裡指史官。靡,不,沒有。踵,跟隨,繼承。
維高祖元功,輔臣股肱(1),剖符而爵(2),澤流苗裔,忘其昭穆(3),或殺身隕國。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1)股肱:大腿和手臂。比喻輔佐君王的大臣。這裡指輔佐君王得力的人。(2)剖符:古時帝王授與諸侯和功臣的憑證,剖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以昭信用。(3)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和墓地的輩次排列,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等依次位於始祖的左邊,稱昭;三世、五世、七世等依次位於始祖的右邊,稱穆。昭穆用來分別宗族內部的遠近親疏。
惠景之間,維申功臣宗屬爵邑(1),作《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1)申:同「伸」。舒展。這裡指擴增封爵的範圍。爵邑:爵位和封邑。
北討強胡,南誅勁越,征伐夷蠻,武功爰列(1)。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1)爰:乃,於是。列:眾,多。
諸侯既強,七國為從(1);子弟眾多,無爵封邑,推恩行義(2),其勢銷弱(3),德歸京師(4)。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5)。
(1)從:同「縱」。南北方向為縱。以吳、楚等七國形成南北一片的形勢,故雲。(2)推恩:謂施恩惠於他人。元朔二年(前127),武帝採納主父偃「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建議,下「推恩令」,規定各諸侯王除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在其所在王國中封侯,藉以削弱王國勢力。事見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3)銷弱:削弱。銷,通「消」。(4)此句謂受封諸侯王的子弟對朝廷感恩戴德。京師,這裡代指朝廷或天子。(5)今本《史記》作「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維見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賢者記其治(1),不賢者彰其事(2)。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1)治:治績,為政的功績。(2)彰:使明顯,披露。
維三代之禮,所損益各殊務(1),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2),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3),略協古今之變(4)。作《禮書》第一。
(1)務:事務。(2)要:要領,關鍵。(3)質:樸實無華。文:華美,有文采,與「質」相對。(4)協:和洽,協調。
樂者,所以移風易俗也。自《雅》《頌》聲興(1),則已好鄭衛之音(2),鄭衛之音所從來久矣。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3)。比《樂書》以述來古(4),作《樂書》第二。
(1)雅:指《詩經》的《大雅》、《小雅》。頌:指《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2)鄭衛之音: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和衛國的俗樂。(3)《集解》:「樂者所以感和人情。人情既感則遠方殊俗莫不懷柔向化也。」懷,人心歸向。(4)比:比照,倣傚。來古:〔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來古,即往古也。
非兵不強(1),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2),太公、孫、吳、王子能紹而明之,切近世(3),極人變(4)。作《律書》第三。
(1)兵:軍隊。(2)《司馬法》:古代兵書。《漢書·藝文志》謂《司馬法》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尚:久遠。(3)切:切合,切近。(4)極人變:極盡人事之變。
律居陰而治陽,歷居陽而治陰,律歷更相治,間不容翲忽(1)。五家之文怫異(2),維太初之元論。作《歷書》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