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713


作者:司馬遷
頁數:713 / 824
類別:歷史

 

作者:司馬遷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史記全集譯注

成皋之台,薄氏始基。詘意適代(1),厥崇諸竇(2)。栗姬貴(3),王氏乃遂。陳後太驕,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第十九。
(1)詘(q□,屈)意:違心,屈意。(2)崇諸竇:使諸竇氏高貴。(3)(fu,付):同「負」。恃,依仗。
漢既譎謀(1),禽信於陳;越荊剽輕(2),乃封弟交為楚王,爰都彭城,以強淮泗,為漢宗藩。戊溺於邪,禮復紹之。嘉游輔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1)譎:欺詐。此句系指漢高祖設計擒韓信事。事見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剽:剽悍,又作「慓悍」。
維祖師旅(1),劉賈是興;為布所襲,喪其荊、吳。營陵激呂(2),乃王琅邪;怵午信齊(3),往而不歸,遂西入關,遭立孝文,獲復王燕。天下未集(4),賈、澤以族(5),為漢藩輔。作《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1)祖:指漢高祖。(2)激呂:使呂氏激動、感動。此句指營陵侯劉澤因田子春感動呂後事。事詳本世家。(3)怵午:指劉澤被祝午所誘騙。事詳卷五十二《齊悼惠王世家》。怵,誘惑。(4)集:通「輯」。安定。(5)以族:謂劉賈、劉澤以系漢高祖同族而被封王。以,因。
天下已平,親屬既寡;悼惠先壯(1),實鎮東土。哀王擅興(2),發怒諸呂(3),駟鈞暴戾,京師弗許。厲之內淫(4),禍成主父(5)。嘉肥股肱,作《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1)先壯:先長大成人。(2)擅興:擅自興兵。(3)發怒諸呂:對諸呂用事感到憤怒。(4)內淫:親屬內部淫亂。此句指齊厲王劉次晨與其姊通姦事。(5)禍成主父:厲王內淫之事由主父偃揭出,由他按治。
楚人圍我滎陽(1),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2),推計踵兵(3),給糧食不絕(4),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作《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1)楚人:指楚霸王項羽的軍隊。(2)填:(zhen,陣)撫:鎮撫。填,通「鎮」。安定。(3)推計:計算,登記。踵兵:後繼部隊。踵,跟隨。(4)給:供給,供應。


  
與信定魏,破趙拔齊,遂弱楚人。續何相國,不變不革,黎庶攸寧。嘉參不伐功矜能(1),作《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不伐功矜能: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伐、矜均有「誇耀」、「賣弄」之意。
運籌帷幄之中(1),制勝於無形(2),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3),圖難於易,為大於細(4)。作《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1)帷幄:軍中的帳幕。(2)無形:《孫子·虛實篇》:「形兵之極,至於無形,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勝之形。」(3)《孫子·形篇》:「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知,通「智」。(4)語出自《老子·下經》:「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1);呂氏之事(2),平為本謀(3),終安宗廟,定社稷。作《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1)賓從:像賓客一樣服從,歸附。(2)呂事之事:指消滅諸呂之事。(3)本謀:主謀。
諸呂為從(1),謀弱京師,而勃反經合於權(2);吳楚之兵(3),亞夫駐於昌邑,以厄齊趙(4),而出委以梁(5)。作《絳侯世家》第二十七。
(1)從:同「縱」。放縱。(2)反經:反常。經,常,常規。(3)吳楚之兵:指吳楚起兵叛亂。(4)厄:使……遭遇困境。(5)委:委棄,拋棄。
七國叛逆,蕃屏京師(1),唯梁為扜(2);愛矜功,幾獲於禍。嘉其能距吳楚(3),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1)蕃:通「藩」。屏障。(2)扜(han,旱):抵禦,保衛。(3)距:通「拒」。抵禦。
五宗既王,親屬洽和,諸侯大小為藩,爰得其宜,僭擬之事稍衰貶矣(1)。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1)僭擬:僭位而自擬於天子。僭,超越本份。擬,比擬於天子。衰貶:衰減,減少。
三子之王,文辭可觀(1)。作《三王世家》第三十。
(1)文辭:指武帝封三王時分別賜給他們的策文。
末世爭利,維彼奔義(1);讓國餓死,天下稱之。作《伯夷列傳》第一。
(1)彼:指伯夷、叔齊。


  
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1)。作《管晏列傳》第二。
(1)齊桓公因得管夷吾而稱霸,齊景公因得晏嬰而國治。
李耳無為自化,清淨自正(1);韓非揣事情(2),循勢理。作《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1)「無為」兩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2)事情:事物情理。
自古王者而有《司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非信廉仁勇不能傳兵論劍,與道同符,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君子比德焉(1)。作《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1)比:挨近,靠近。
維建遇讒(1),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員奔吳。作《伍子胥列傳》第六。
(1)費無忌為太子建娶秦女而使平王自娶之,恐太子繼立將殺己,遂讒害太子。事見卷四十《楚世家》。
孔氏述文,弟子興業,鹹為師傅,崇仁厲義。作《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1),後世遵其法。作《商君列傳》第八。
(1)強霸孝公:使孝公強盛稱霸。
天下患衡秦毋饜(1),而蘇子能存諸侯,約從以抑貪強(2)。作《蘇秦列傳》第九。
(1)衡:通「橫」,指連橫。毋饜:貪得無厭。毋,通「無」。饜,飽,滿足。(2)從:同「縱」。指合縱。
六國既從親(1),而張儀能明其說,復散解諸侯。作《張儀列傳》第十。
(1)從親:合縱相親近。
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裡、甘茂之策。作《樗裡甘茂列傳》第十一(1)。
(1)今本《史記》其傳名《樗裡子甘茂列傳》。
苞河山(1),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者(2),魏冉之功。作《穰侯列傳》第十二。
(1)苞:同「包」。裹。(2)斂手:束手,拱手。
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1);破荊滅趙,王翦之計。作《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1)率:同「帥」。主將。
獵儒墨之遺文,明禮義之統紀,絕惠王利端(1),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1)根絕梁惠王逐利念頭。《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好客喜士,士歸於薛,為齊扜楚魏。作《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爭馮亭以權(1),如楚以救邯鄲之圍,使其君復稱於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1)趙孝成王四年(前262)韓上黨守馮亭派人請將上黨城邑十七座降趙,趙王受降,引起秦的忌恨。兩年後,秦大破趙軍於長平。
能以富貴下貧賤(1),賢能詘於不肖(2),唯信陵君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1)下貧賤:對貧賤者謙下。(2)詘(q□,區):通「屈」。屈就。
以身徇君(1),遂脫強秦,使馳說之士南鄉走楚者(2),黃歇之義。作《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1)指黃歇以身殉楚考烈王事。徇,通「殉」。(2)馳說:遊說。鄉:同「向」。面向。走:奔向,趨向。
能忍詬於魏齊(1),而信威於強秦(2);推賢讓位,二子有之。作《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1)詬(gou,購):同「詬」。恥辱。(2)信(sh□n,申)通「伸」。伸展。
率行其謀,連五國兵,為弱燕報強秦之仇,雪其先君之恥。作《樂毅列傳》第二十。
能信意強秦(1),而屈體廉子,用徇其君,俱重於諸侯。作《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1)信:同「伸」。
湣王既失臨淄而奔莒齊,唯田單用即墨破走騎劫(1),遂存社稷。作《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1)破走:打敗並趕跑。走,逃跑,這裡是使之逃跑。
能設詭說解患於圍城(1),輕爵祿,樂肆志(2)。作《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1)詭說:巧妙的說辭。(2)肆:盡,極。
作辭以諷諫,連類以爭義,《離騷》有之。作《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結子楚親,使諸侯之士斐然爭入事秦(1)。作《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1)斐然:有文采的樣子。這裡有「紛紛然」之意。
曹子匕首(1),魯獲其田,齊明其信;豫讓義不為二心。作《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1)曹子:指曹劌。也作曹沫。
能明其畫(1),因時推秦(2),遂得意於海內,斯為謀首。作《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1)畫:謀劃,策劃。(2)因時推秦:順應時勢的發展推尊秦國。
為秦開地益眾,北靡匈奴,據河為塞,因山為固,建榆中。作《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填趙塞常山以廣河內(1),弱楚權,明漢王之信於天下。作《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