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269


作者:馬黃
頁數:269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臘涕泣曰:「今賦役繁重,官吏侵漁,農桑不足以供應。吾儕所賴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無錙銖遺。夫天生丞民,樹之司牧,本以養民也,乃暴虐如是,天人之心能無慍乎‧且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糜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我東南赤子膏血也。二虜得此,益輕中國,歲歲侵擾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廢,宰相以為安邊之長策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如何‧」皆憤憤曰:「唯命!」

這些故事或見聞,有助於我們理解當時士大夫的面貌和人民的反抗鬥爭。

第六章 愛國詩人陸游

第一節 陸游的生平



  
南宋前期民族矛盾異常尖鋭,和戰問題成為當時政治鬥爭的主要內容。在祖國分裂、人民顛沛流離的嚴酷的現實面前,不少詩人都衝破了江西派的束縛,寫出了一些反對民族壓迫、要求統一祖國的詩歌,愛國詩人陸游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他那永不衰竭的激昂悲壯的歌聲,反映了時代的面貌,唱出了人民的願望。



  
第一節 陸游的生平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浙江紹興)人,出身于一個有文化傳統的官僚地主家庭。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他隨着家人逃難,「兒時萬死避胡兵」,嘗盡了顛沛流離的痛苦。父親陸宰,是具有愛國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愛國志士。他晚年回憶當時的情況說:「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訾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跋傅給事帖》)。慘痛的經歷和環境的熏陶,從小就培養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感興》),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壯志。

陸游自幼就好學,他說:「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解嘲》)。為了實現自己的壯志,他特別注意兵書,詩中屢次提到「夜讀兵書」;同時他還學劍,《醉歌》說:「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所以他曾這樣自負:「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陸游十七八歲時便有了詩句,大約二十五歲左右,又從曾幾學詩,在曾幾的指教和積極影響下,更確定了他的詩歌的愛國主義基調,併進一步衝破了江西派的樊籠。因此,即使他早期的作品也表現了軒昂豪壯的氣魄。

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二十九歲,赴臨安應進士試,主考官陳阜卿取為第一,明年試于禮部,復置游前列,因名居秦檜孫秦塤之前,又「喜論恢復」,致觸怒秦檜,竟遭黜落。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趙目)繼位之初,抗戰派稍得抬頭,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他乘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方面的建議,積極贊助張浚北伐。但隨着北伐的失利,主戰派失勢,在鎮江通判任上的陸游,也以「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官家居。

乾道六年(1170),陸游四十六歲,入蜀任夔州通判。「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萬里看無窮」(《水亭有懷》),一路之上,他遊覽了大江兩岸的名勝,也憑弔了屈原、李白、杜甫諸偉大詩人的遺蹟。乾道八年,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他為幹辦公事,襄贊軍務,他從夔州到了南鄭。這是他一生得以身臨前線的唯一機會,急欲殺敵報國的陸游,十分振奮。他身着戎裝,戍衛在大散關頭,來往于前線各地,接觸了愛國民眾,考察了南鄭一帶的形勢,出謀獻策,積極準備打擊敵人。他生活在戰士中間,有時射獵深山,親刺猛虎。所有這些火熱的戰鬥生活,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也擴大了他的詩歌領域,並使他領悟到「詩家三昧」,從現實生活中、從火熱的鬥爭中汲取題材,因而形成了他的宏麗悲壯的風格。這是陸游詩歌成熟的關鍵時期。為了紀念這段有意義的生活,後來他把自己的詩集題名為《劍南詩稿》。但是,南宋小朝廷是不會容忍愛國將士的積極抗戰活動的。不到一年,王炎調離川陝,陸游也改除成都安撫使參議官。《即事》詩說:「渭水岐山不出兵,卻攜琴劍錦官城」,可見他當時的抑鬱心情。在任職范成大幕府期間,他只能借酒燒愁,排遣他報國無路的苦悶。他和范氏原是「文字之交」,因「不拘禮法」,同僚「譏其頽放」,他索性自號「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