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270


作者:馬黃
頁數:270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淳熙五年(1178),陸游五十四歲,去蜀東歸,先後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官。他描寫這時的處境是:「怖懼幾成床下伏,艱難何啻劍頭炊」(《有感》)。在江西任上,因撥義倉賑濟災民,以「擅權」的罪名免官還鄉。淳熙十三年起用為嚴州知州,後入為軍器少監,但終因一貫堅持抗金,形于歌詠,深為當權所嫉,不久又以「嘲詠風月」的罪名被黜。他在一首詩的詩題中曾自言罷官的原因是「罪雖擢髮莫數,而詩為首」,這正好說明他的愛國詩篇的戰鬥性。

光宗紹熙元年(1190),陸游六十六歲,此後的二十年間,絶大部分都在山陰度過,生活寧靜而簡樸。他「身雜老農間」,參加了一些農業勞動,與農民有着一些往來。有時他還騎着驢子,帶著藥囊,到遠近的村落裡去醫病施藥,受到了人民的歡迎和尊敬。「年來詩料別,滿眼是桑麻」(《倚杖》),由於生活的轉變,他對於農民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和同情,因而他晚年寫了大量的反映農村殘酷現實和描寫田園風光的詩,風格也趨向平淡。但是,詩人仍然,「寤寐不忘中原」,愛國思想愈益深沉。寧宗嘉泰二年,他為了實現團結救國的理想,不顧朝野的非難,毅然接受了韓托冑的推薦,主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當愛國詞人辛棄疾再度起用時,他還寫了一首長詩表示祝賀,並勸勉他以國仇為重,不要計較個人的恩怨:「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送辛幼安殿撰造朝》)!由於韓托冑的輕率,這次北伐很快就失敗了,但並無損于詩人崇高的愛國精神。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竟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與世長辭。臨終時,他寫了這樣一首《示兒》詩: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的最後號召,它教育了鼓舞了後代無數的讀者。從這裡我們也就可以看到詩人愛國精神的一貫性。



  
第二節 陸游作品的思想內容

陸游是一個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詩,有詞,有散文。詩的成就尤為顯著,僅現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內容也很豐富,差不多觸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愛國詩歌。這些詩歌,洋溢着愛國熱情,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具有強烈的戰鬥性。

在陸游的時代,祖國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廣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壓迫,而南宋小朝廷卻屈膝事敵,不思恢復,這種奇恥大辱,是廣大人民和愛國志士所不能忍受的。雪恥禦侮,收復失地,是愛國志士的抱負,是人民的迫切願望。陸游呼吸着時代的氣息,以其慷慨悲壯的詩歌,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陸游的「素志」,不是僅僅做一個詩人。所以他說:「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將鳴‧」(《長歌行》)又說:「願聞下詔遣材官,恥作腐儒長碌碌!」(《融州寄松紋劍》)他不滿足於紙上談兵,「以口擊賊」,而是要據鞍殺敵,所謂「手梟逆賊清舊京」、「直斬單于釁寶刀」。因此,作為陸游愛國詩篇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那種「鐵馬橫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讀兵書》詩裡就說:「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去蜀之後,他也沒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說:「丈夫可為酒色死‧戰場橫屍勝床笫!」《書悲》詩也說:「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鋒鏑!」始終是以為國立功,戰死沙場為光榮。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認為「從軍樂事世間無」(《獨酌有懷南鄭》)。直到八十二歲,詩人還唱出了「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老馬行》)的豪語。在《書志》一詩裡,他甚至表示,如在生不能滅敵,死後肝心也要化為金鐵,鑄成利劍,來內除佞臣,外清妖孽:「肝心獨不化,凝結變金鐵。鑄為上方劍,釁以佞臣血。……三尺粲星辰,萬里靜妖孽。」在《書憤》中還說到死後也要做「鬼雄」:

白髮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頽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