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275


作者:馬黃
頁數:275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南宋後期的詩壇,可以說是在陸游的籠罩下發展的,與他同時而稍後的江湖派,就有不少人受到陸游很深的濡染。當然,也有人由於只注意他的「使事必切,屬對必工」而流于淺薄圓滑的,但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卻都能或多或少繼承他的愛國主義和現實主義精神,如戴復古就曾這樣推許陸游:「茶山衣鉢放翁詩,南渡百年無此奇。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閒言語變瑰琦。」(《讀放翁先生劍南詩草》)樓鑰說戴「登三山陸放翁之門,而詩益進」(《石屏集序》),可見他曾師事陸游。南宋後期另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劉克莊,雖未能親從陸遊學詩,但也深受陸游的影響。他在《刻楮集自序》中自言「初予由放翁入」。他非常推崇陸游,說陸「南渡而下,故為一大宗」(《後村詩話前集》)。劉克莊的詩,也繼承了陸游的愛國精神。宋亡之際,遺民中不少愛國詩人更受到了陸游的感召,發生了共鳴,如林景熙在《題放翁卷後》詩裡沉痛地寫道:「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明胡應麟說他每讀陸、林二人的詩「未嘗不為滴淚」,足見其感人之深。

由於社會的和文學的原因,陸游在明代的影響不大,但到了清代,許多詩人如宋琬、查慎行、鄭燮等就又都深愛陸游,往往把他和杜甫相提並論。趙翼在《甌北詩話》裡,除為陸游闢專章外,還有年譜之作。當清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時期,人們對陸詩更有親切的體會,梁啟超就曾熱烈地讚揚陸遊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讀陸放翁集》)直到五四時代,陸游的詩篇還鼓舞着反帝鬥爭的人民。

第七章 愛國詞人辛棄疾

第一節 辛棄疾的生平


  

愛國詞人辛棄疾和陸游的同時出現,標志著南宋文學愛國主義的主流在詩詞創作方面所達到的新的高度。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國建立初期的濟南,北方人民的災難在他童年生活中就留下深刻的印記。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下侵宋,濟南農民耿京聚眾二十多萬起義,青年的辛棄疾也組織了二千多人參加,並在軍中掌書記。完顏亮南侵失敗後,辛棄疾勸耿京和南宋王朝聯繫,在軍事上配合行動,進一步反擊敵人,並代表起義軍到建康去見宋高宗。在他從南宋北歸時,叛徒張安國已謀害了耿京,並劫持了部分起義軍投降金人。辛棄疾得到這消息,和部下五十人馳騎直入張安國五萬人的大營,縛張安國置馬上,當場又號召了上萬的士兵反正,長驅渡淮,奔向南宋。

辛棄疾南歸的第二年,張浚出兵北伐,敗於符離,南宋王朝又傾向對金和議。辛棄疾這時不顧自身官職的低微,寫成《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鋭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也都提出一些具體的規劃。後來虞允文作宰相,他又寫了《九議》獻給他。《九議》除包括《美芹十論》裡一些重要論點外,更根據劉邦、項羽率吳楚子弟北上滅秦的史實,駁斥存在於士大夫間的「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衡于中原」的謬論。他一面認為「勝敗兵家之常事」,不能因一次的失敗而喪失勝利的信心,用以駁斥那些藉口符離之敗「欲終世而諱兵」的妥協投降派;一面又認為「欲速則不達」,要求國家作長期的準備,而反對那些輕舉妄動,「欲明日而亟鬥」的速戰派。辛棄疾這些意見雖沒有為南宋王朝改採納,仍可以看出他對形勢認識的清楚和對統一祖國事業的關心。這和他詞裡所表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辛棄疾南歸之後不久,宋金對峙的局面漸趨穩定,主張對金妥協投降的一派長期在南宋王朝當權。他們任用辛棄疾作地方官,只是利用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才能,應付地方事變,鎮壓農民起義,便利他們肆無忌憚地剝削人民。可是辛棄疾是帶了北中國人民要求恢復的願望南歸的,為了準備力量,統一祖國,在他任地方官時必然要排擊豪強,淘汰貪吏,和南宋王朝的一些特權人物發生矛盾。他在《論盜賊札子》裡說自己「孤危一身」,「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的遠大政治抱負,他不與投降派妥協的政治態度,以及他在南宋統治集團裡的孤危地位,使他在政治上屢受打擊,也使他在這時期寫的詞裡交織着種種複雜矛盾的心情,形成辛詞所特有的豪壯而蒼涼、雄奇而沉鬱的風格。